顾阳 戴姗姗
【摘 要】CT检查是当下一种比较先进的医学扫描检查技术,主要包括平扫CT、增强CT、以及造影CT,可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胸部病变、腹部器官、以及骨关节疾病等的检查诊断与临床治疗中,其图像质量好坏与高低会对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起到直接影响作[1]。基于此,CT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保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本文就对CT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保养进行简单综述。
【关键词】CT图像;质量控制;影响因素;设备维护保养
CT检查是利用X线束对人体组织进行扫描,经过转化与计算机处理后将图像呈现在胶片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2]。随着CT的广泛应用,逐渐突显出了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造成误诊、漏诊情况,对临床医疗带来了不利影响,加强CT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保养是确保CT有效应用的基础和前提[3]。本文对CT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保养综述如下。
1 CT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CT即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则是由一定数目不同灰度的像素以矩阵排列形式所构成,其中,像素是直接反应人体器官、组织对X线的实际吸收程度,与X线相比,CT图像不仅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而且具有量概念,因此,虽然人体软组织密度较小,也可以对比形成相应图像,但是,CT相关参数较多,因此,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也就相对较为多样与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剂量指数
通常情况下,扫描剂量越大,CT图像所获取的信息相对越多,图像质量也就更高,但是,剂量过大同样也会造成辐射水平较高。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当以保证图像质量为前提,尽可能减少剂量,然而,如果过度追求低剂量,也会对空间分辨力、对比分辨力等造成影响,最终影响CT图像质量。一般情况下,剂量指数应该控制在20-50mGy之间[4]。
1.2 分辨率
分辨率主要包括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其中,空间分辨率是指分辨空间相邻结构的能力,CT设备固有分辨率与受检者位置情况、X线管焦点尺寸、以及探测器孔隙宽度等指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X线量不会对CT成像系统MTF曲线造成影响,但是X线焦点、元件尺寸、以及重建滤波与重建算法则会对其造成一定影响。密度分辨率是能够分辨最小密度差的能力,噪声、CT球管输出参数、重建算法等是影响密度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当对比度比较高的情况下,重建算法的影响会比较明显[5]。
1.3 伪影
伪影是指展示在CT图像上的假性图像,如果检查过程中患者自身佩戴金属饰物时就会产生对比伪影,另外,患者自身生理运动、身体移动等也会造成运动伪影,导致CT图像不清晰,质量较差,除此之外,当设备运转过程中如果不能与重建矩阵中心进行良好匹配,也会形成伪影[6]。
1.4 噪声水平
通常情况下,如果噪声较大,CT图像会相对较低,探测器质量与种类、线路元件、以及显示系统等是造成噪声的关键因素,另外,重建算法的圆整误差也是不可忽视的噪声源。
1.5 容积效应
CT值本质为三位像素的均值,如果体素为非均质,那么CT值作为平均值就不能真实有效反映组织实际的细微结构,这种情况即为部分容积效应。在测量高密度中的低密度病灶过程中,受骨的影响,CT值一定会偏高,与之相反,在测量低密度中的高密度病灶过程中,受肺的影响,CT值一定会偏低,进而影响CT图像质量。
1.6 其他参数
CT值、层厚、均匀性、床移精度、以及重建矩阵等相关参数也会对CT图像质量造成影响[7]。
1.7 人为因素
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保养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如果操作与维护保养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较差,不能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要求进行操作与维护,也会造成相应误差,严重时还会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比如:损坏设备、检查无效、以及威胁患者安全等。
2 CT图像质量控制措施
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相关影像检测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等对CT图像质量进行控制,应该从设备仪器的安装、调试、使用、以及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有时设备可以展示出质量相对较好的图像,但是所有参数并不是最佳,因此,医院需要明确CT设备的最佳参数,组织相关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便于更好的使用和维护CT设备[8]。
CT设备安全、有效作业是确保CT图像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医院需要定期定时对CT设备进行校正和检测,树立使用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实现规范化操作,同时,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严格落实。
3 CT设备维护保养方法
3.1 日常检查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人员、操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CT设备运转过程中的声音、声响等,在相关部位按照维护手册给予润滑油,减轻磨损情况,同时,检查各个部件之间螺丝、螺母、以及销钉等是否出现松动、脱落现象,如果有,及时进行加固和补充。床变形不能正常升降是最为常见的问题,因此,需要做好床侧板撞击防护措施。
3.2 参数校准
定期根据设备实际运行参数对各项参数进行校准,包括管电流、管电压、过载保护装置、以及曝光时间等,同时做好详细校准检修记录。当球管处于冷却状态时,先要进行预热才能够实施扫描检查,同时,注意查看球管油循环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当散热片上有灰尘时,及时进行清洁。正常情况下,球管阳级过流不能超过30%,另外,在设备运转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及时散热非常重要,因此,要定期检查设备性能稳定性,配置制冷系统帮助散热。空气校准、水模校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图像质量,所以,也要定期进行空气校准、水模校准[9]。
3.3 清洁处理
CT滑环担负着电源引入、信号传输、数据传输的重任,一旦滑环出现异常和问题,就会导致整个CT运转出现故障,因此,需要定期对滑环进行清洁处理,用酒精浸染过的纱布小心擦拭电刷,观察滑环有无被烧伤,如无烧伤情况,清洁完成后在滑环加适量电刷油,如有烧伤情况需给予对应处理。
3.4 定期保养
激光发射头异常或者故障是造成扫描失败的常见原因,激光头表面落有灰尘、过脏不仅会影响数据的正常传输,也会造成采集数据信号较差,最终影响图像质量,因此,激光发射头的定期清洁与保养也非常重要[10]。CT设备带有自我诊断系统,且提供service服务工具,维护保养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诊断,阅读诊断报告,如果存在错误提示,可根据提示项目进行针对性检修与维护,如有必要可以加强与设备生产厂家之间的联系,定期邀请工程师、程序员参与到设备的维护保养中,使其可以正常运转工作[11]。
4 结束语
CT具有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低、准确率极高等优势,图像质量也相对较好,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在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极大的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提升其应用效果,医院应加大对其质量控制的管理,及时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给予对应解决处理,同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医院工程师定期与设备生产厂家联系,共同努力做好设备的检修与维护,使CT性能能够发挥至最佳状态,提高图像质量,保障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诊疗依据。
参考文献
[1]陈自谦.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10):1-6+18.
[2]刘文倩.浅谈CT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保养[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4):85-87.
[3]薛建华.医疗影像设备系统的质量控制与维护管理[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3):85-86.
[4]胡稀.医疗影像设备摄影系统的质量控制与维护管理[J].医疗装备,2018,31(01):103-105.
[5]胡方成.影响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医疗装备,2017,30(12):44-45.
[6]姜慧萍.CT设备的质量控制应用探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06):103-104.
[7]李广义,郭执章,程起元,孙欣.CT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保养[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01):59-62+74.
[8]姚荣军.SOMATOM Definition AS128 CT技术管理与预防性维修[J].中国设备工程,2017,33(24):22-23.
[9]刘冲.螺旋CT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3):48-49.
[10]宋杨.64排螺旋CT的常见故障与维修保养策略[J].医疗装备,2018,31(2):142-143.
[11]楊涛,向治平.西门子Somatom Defintion Flash CT数据库故障分析3例[J].中国医疗设备,33 2018(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