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

2019-11-12 08:34周萍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慢性胃炎生存质量护理质量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内收治的87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象,采取抛硬币的方式进行分组,正面朝上设为对照组(n=38),正面朝下设为研究组(n=49),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循证护理,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①研究组护理前的SDS评分及S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研究组两项指标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负面情绪,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循证护理干预;慢性胃炎;护理质量;生存质量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指的是多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有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慢性胃炎的一大病因,同时,口咽部慢性感染、胆汁反流以及药物及刺激性食物等也可能诱发疾病[1]。慢性胃炎治疗中,恰当的护理是临床疗效的保障,可改善预后。笔者为了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选择了87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在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内收治的87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象,采取抛硬币的方式进行分组,正面朝上设为对照组(n=38),正面朝下设为研究组(n=49)。对照组38例患者,21例男性,17例女性,最小22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45.29±5.94)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8年,平均(5.61±0.38)年。研究组49例患者,28例男性,21例女性,最小22岁,最大91岁,平均年龄(44.09±6.92)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5.82±0.41)年。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分组比较。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这次研究分析中,87例患者都给予对症干预治疗,一方面,进行常规抗炎和抑酸,另一方面,保持水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病情,配合给予胃黏膜保护剂治疗,除此之外,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患者,需给予抗HP治疗。

1.2.2 护理方法

纳入对照组的38例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注重基础护理,强调生活干预,加强用药护理等。针对纳入研究组的49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该小组的组长由科室责任护士长担任,组员以责任护士为主。循证护理小组成立后,组长定期组织培训,要求小组成员学习并掌握关于慢性胃炎的护理知识及操作技巧,与此同时,组织学习循证护理的内涵及意义,了解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及内容。

(2)寻找循证问题及依据,小组组长通过组织召开讨论会议,设定循证护理的主题,本次研究拟定的主题为“慢性胃炎的循证护理”,通过头脑风暴法,分析以往慢性胃炎的护理现状,总结出循证问题,并查阅文献资料,寻找循证依据,结合科室现状和患者情况,制定循证护理方案,指导护理实践。

(3)循证护理具体实施。第一,饮食护理。护士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和低脂肪的易消化食物,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每日营养达标。第二,用药指导。护士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原理,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剂量等,叮嘱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随意增减药物,也不可擅自停药。第三,心理护理。慢性胃炎,病程长,患者长期遭受疾病折磨,容易出现负面情绪,特别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状态下,造成胃黏膜血管收缩功能紊乱,不利于疾病治疗。对此,护士应该加强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读报、聊天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护士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用成功案例鼓励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

(2)采用SF-36简表[3]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共涉及6个维度,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疾病、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值检验,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估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及SDS評分,护理前组间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2.2 生存质量评价

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组各指标评分都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属于新型护理模式,是一种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护理理念,是指在护理活动计划过程中,护士将科研结论、临床经验以及患者愿望融合起来,获取相应的证据,以此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重要依据的过程[4]。循证护理,是这些年才提出的一种护理模式,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等特征,强调患者的主体地位,护理各个方面都围绕患者进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指导护理实践,确保护理服务与患者需求相符合,提高护理质量。慢性胃炎患者在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在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的基础上,提出循证问题并寻找循证依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考虑生理和心理等多个方面,制定护理计划,从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方面着手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遵照医嘱合理用药,缓解患者消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改善预后。总之,循证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护理中,作用显著,可推广。

参考文献

[1]皇甫艳君.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6):16917-16918.

[2]黄艳荣.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7-9.

[3]许雁梅.循证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05):114-115.

[4]杨柳.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4):3518-3519.

作者简介

周萍(1980-),女,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慢性胃炎患者护理。

猜你喜欢
慢性胃炎生存质量护理质量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