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红 白昌盛
【摘 要】目的:探讨推拿、艾灸、南瓜粥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小儿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推拿、艾灸、南瓜粥。结果: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艾灸、南瓜粥治疗可缓解小儿腹泻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艾灸、南瓜粥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
【关键词】腹泻;儿童;推拿;艾灸;南瓜粥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综合征。中医属“泄泻”范畴,其病因以脾胃虚弱、感受外邪、湿热内蕴等多见。大量文献检索证明,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中药、推拿、敷脐、刮痧、针刺、艾灸、食疗各具特色,疗效明显。推拿、艾灸均系无痛苦的外治疗法,联合食用南瓜粥更易于接受。我院儿科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对50例小儿腹泻患儿采取推拿、艾灸联合食用南瓜粥干预,取得良好疗效,现在我院儿科普遍推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灵武市中医医院儿科住院及门诊腹泻患儿100例。
1.2 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第8版制订的小儿腹泻诊断标准:大便性状有改变,呈泻稀水样、完谷不化、泡沫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②年龄在2个月-3岁;③愿意受试,并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无肠道器质性病变者。
1.3 排除标准
①重度营养不良;②伴有其它全身性疾病者(症状性腹泻);③轮状病毒肠炎;④霍乱,各类痢疾,感染性腹泻;⑤已知对艾条、南瓜过敏者。
1.4 分组
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先后顺序编号,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2.14个月);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2.42个月)。基本表现为每日大便4-10余次不等,部分有发热或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泻稀水样、完谷不化、泡沫便,伴有不同程度的口渴及饮食量、尿量减少等。治疗过程中不能坚持推拿及随机化后数据不全者2例(试验组),视为脱落数目不计入统计,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补液,纠正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合理使用抗生素,辅以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和常规护理、饮食指导、红臀预防等。
2.2 试验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试验组辨证后进行推拿联合中药敷神阙穴。中医分型依据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中医儿科学诊断疗效标准·泄泻》分为脾虚型、风寒型、脾肾阳虚型。
2.2.1 推拿方案
按灵武市中医医院儿科腹泻推拿诊疗方案中的处方,经规范培训后专人操作。①脾虚型见大便稀溏,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易反复發作。推拿处方:补脾土、补大肠、揉板门、推三关、揉脐、推七节骨、捏脊[3]。②风寒型见泄下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推拿处方:补脾土、清小肠、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足三里。③脾肾阳虚型见久泻不愈,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推拿处方: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补肾经,摩腹,捏脊,重按肺俞、肾俞、胃俞、大肠俞。以上各型腹泻每日推拿1次,用植物粉为推拿介质,每穴推拿2-5min,频率200次/min,推至局部发红,每位患儿推拿时间15-20min。
2.2.2 艾灸疗法
取穴:神阙。艾条温和灸,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发红为度。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风寒泻[4]。
2.2.3 南瓜粥食疗方
南瓜100g 糯米50g 山药50g。
制作方法:
(1)准备好食材;
(2)糯米用清水浸泡十分钟洗净;
(3)将南瓜、山药洗净,去皮去瓢切块;
(4)把山药和南瓜倒入豆浆机中;
(5)加入泡好的糯米;
(6)加入所需量的清水;
(7)按下豆浆机键即可。
南瓜中的果胶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通过吸收肠道中的水分和刺激物,来延缓肠道对糖和脂肪的吸收、缓解腹泻的症状。南瓜中还含有大量钾,极适合腹泻时食用,以补充因身体流失水分而流失大量的钾[5]。
2.3 观察方法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按小儿泄泻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等设计泄泻症状评估量化表,所有病例均详细填写观察表,在治疗前后做实验室相关检查,记录临床各项资料。临床症状评分方法是病程第1、3、5、7天分别记录腹泻次数、大便性状、腹痛及哭吵、精神、发热、口渴、饮食、尿量、肛周皮肤等,按参考文献[2]将相应的临床症状积分相加及分级,如排便次数如常为0分,1分指超过平日1-2次,2分超过平日3-5次,3分超过平日6次;分级则按各项症状相加,0级为无症状,0﹤积分≤10为1级,10<积分≤20为2级,20﹤积分≤30为3级。
2.4 疗效评定
干预效果判定标准根据参考文献[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泄泻》制定。痊愈:小儿腹泻经治疗5-7d,大便次数及性状完全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异常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时间要求同上,大便次数及水份减少至治疗前的1/3,全身症状改善,异常实验室指标有好转;未愈:大便次数及性状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2.5 统计学方法
在数据资料统计分析时试验者、观察者、资料收集者分离,统计分析工作由专人进行。用EpiData3.0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双人录入法,对数据库进行自动和人工核查。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受试者分配情况分析、可比性分析、安全性分析。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x-±s表示,统计推断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M(QL,QU)表示,统计推断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2。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可缓解小儿腹泻病情,但试验组效果优异。试验组证型以脾虚型为主,其累积百分数为81.25%。不计兼夹证,证型居多的是脾虚型占54.17%,最少的风寒型占18.75%。3个证型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见表3、表4。按前所提临床症状积分和分级的设计,干预后3、5、7d,临床症状总积分趋降,说明两组均可使小儿腹泻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在干预后3、5、7d试验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试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佳。干预前、干预后3、5、7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分级比较发现,两组在干预前症状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5和7d两组的症状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4 讨论
小儿腹泻是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疾病。感染、非感染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此病。中医学认为小儿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风寒外束、脾肾阳虚均可出现稀水样便,量多少不一,次数多少不等,并伴随其他症状。在儿科来说,输液或喂服给药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患儿腹痛腹泻、各种伴随症状及治疗的痛苦,也给家长带来心头之痛。推拿为机械的良性刺激,轻快柔和的线性推拿手法结合点揉按摩穴位,通过对经穴的特殊作用而实现调节脏腑气血与阴阳的目的。有研究表明虽然泄泻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与肝、肾、肺、大肠、小肠、膀胱的关系也不容忽视[6],且大肠与肺相表里,3型腹泻的推拿处方具有祛表固肺、健脾、纳肾、助阳等作用。
神阙穴居脐中央,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有“脐通百脉”之誉。目前的现代医学也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而被人体吸收。体表皮肤中脐的角质层最薄,药物容易穿透,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易渗透。将艾条作用于神阙穴,可达到健脾止泻、行气逐秽等作用[7]。本研究的创新点是推拿、艾灸、南瓜粥治疗小儿腹泻,在主要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方面、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课题选用的推拿手法容易掌握,推拿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儿亲昵沟通,艾灸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南瓜粥制作简单,食用方便,口感適宜,获得家长们的好口碑。推拿、艾灸、南瓜粥相结合,疗效佳且经济,可以在住院乃至门诊患儿家庭中推广使用,也为探索小儿腹泻的基层中医适宜技术继承与临床推广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89-1290.
[2]CFDA.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74.
[3]王艳国,郭秀琴.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08-0805.
[4]徐荣谦,张琦文,王烈.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5]荀晓霖.健康时报特约特约专家[N].健康时报,2006/03/27/004.
[6]张玲璐.艾灸脾俞穴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
[7]王翠芳,李峰,王玉光.浅谈泄泻与脏腑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192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