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的相关分析

2019-11-12 08:34李彦彦陈伟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分析

李彦彦 陈伟

【摘 要】目的: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疾病,本文分析了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产生的效果,对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展开了讨论。方法:本次分析选择了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两年间我院收治的104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的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52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研究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比如入院须知、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平时饮食的注意和日常的锻炼康复、患者心理健康指导以及出院以后的指导等,对比组仅限于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护理。患者在出院前填写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SF-36健康表等,及时填写对住院护理的满意调查表,通过汇总表格利用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的影响。结果: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后发现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以后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睡眠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SAQ评分和SF-36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发现研究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升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病人对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比较满意,从而让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干预;分析

冠状动脉硬化性的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也叫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病因一般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血管供血不足,该病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加重,冠心病可以导致冠状动脉的痉挛和狭窄,临床上诊断该疾病可以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对该疾病明确诊断。2018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地区 15 岁以上人群的缺血性心脏病(主要为急性心梗)的患病率为 12.3 %,农村为 8.1 %,整体平均为 10.2 %,而 60 岁以上的患病率达到 27.8 %。而根据另一份统计数据,2018年城市居民的冠心病死亡率为 110.67/10 万,农村为110.91/10 万。总体上来看,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冠心病不但高发于发展中国家,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十分普遍,比如美国的冠心病死亡率占病人死亡率的第一位,但是得益于美国对治疗冠心病方面的努力,现在美国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成逐年下降的趋势,美国采用的治疗方案是杜绝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以及积极的治疗心肌梗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预计,未来10年全世界由于患冠心病致死的病人数量将会达到全球总死亡人数的的13.1%,这也说明了冠心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是相当大的。得了冠心病的患者不但身体受到严重的影响,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还会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十分重大。现代医疗技术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关键是在于治疗以后的护理工作,因为后期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与性别因素,通常40岁以后的人群患冠心病的几率逐年升高,從性别上看,女性犯病率明显低于男性;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也是冠心病的重要诱因,尤其是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过高与冠心病的危害性存在直接的正相关关系,据统计LDLC每升高1%,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就增加2%-3%,而甘油三酯(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通常认为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140-149mmhg的收缩压比90-94mmhg的舒张压更能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喝酒、熬夜以及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再加上平时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也是冠心病的诱因之一;肥胖症,目前已经确定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能够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肥胖的定义用BMI来表示,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如果男性≥27.8,女性≥27.3即被认为是肥胖,BMI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有正相关关系,因此也是冠心病的重要诱因;另外还有一些遗传因素和周围环境因素也可以导致冠心病。由此可见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护理干预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患者能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面对冠心病的治疗,降低上述冠心病的各种诱因,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让冠心病的死亡率降到最低。本研究通过将病人分成两组来对比综合护理干预后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选取和研究方法的选择

1.1 研究资料的选取

本次分析选择了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两年间我院收治的104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1人,女性患者33人,患者的年龄段在53-8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6.5±11.2)岁,患者的平均病程为(6.8±2.5)年。研究中将104名患者的病历顺序打乱,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比如数字为单数的52名为研究组,数字为双数的52名为对比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为36人,女性患者为16人,患者的年龄段在53-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3.5±12.1)岁,患者的平均病程为(6.5±2.8)年;对比组中男性患者为35人,女性患者为17人,患者的年龄段在55-8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3±10.5)岁,患者的平均病程为(6.2±2.4)年。将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以及患病时间的长短进行统计学上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数据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

2 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对比分析法,研究组内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组内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方式。

2.1 常规护理干预方式

常规护理干预是指对冠心病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简单为患者介绍住院及治疗的注意事项、冠心病的基本护理方法、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用药以及患者的体征监测等。

2.2 综合护理干预

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是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包括:①患者住院后的指导:冠心病患者入院治疗以后,由护士为病人讲解住院的注意事项以及本科室的基本情况,包括病房厕所、开水间、逃生通道以及病床设施的使用方法等,同时为患者介绍本病房的责任护士、主治医生,了解病人的病情详细情况、生活习惯、作息习惯以及平时遇到问题如何寻求值班护士的帮助等等。②冠心病知识的普及: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于冠心病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不同患者对病情认知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冠心病康复相关的知识,通过发放科里印制的冠心病康复小册子、病房走廊里的宣传图片或者在查房时单独为病人进行讲解以及让医生进行专业的冠心病知识讲解等,让绝大部分患者能够理解惯性病的发病原因,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治疗后的预防等知识,让患者能够按时服药,与医务人员的治疗方案想配合。③生活和饮食指导:督促患者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作息要有规律,不要熬夜、按时睡觉,确保有一个好的睡眠质量。在平时的饮食上也要注意,要适当减少高热量、高盐和高脂肪等食物的摄入量,多吃水果和蔬菜,多补充一些蛋白质等营养物质。④运动康复指导:冠心病患者不适合做剧烈运动,但是不代表不能进行运动,要让患者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比如门球、太极拳、散步等项目。⑤心理健康疏导:冠心病患者往往有沉重的思想负担,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的为患者解答冠心病相关的问题,解决他们内心的疑惑,多给患者鼓励让他们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保持健康平稳的心态,平时情绪不要有过分激动的情况。⑥出院指导:当病人出院以后根据病人的康复情况以及家庭情况为患者制定符合患者实际的家庭护理计划,让患者家属负起监督的责任和义务。

3 对比采用的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的是统计SPSS21.0软件,用正态分布检验所有的统计数据,如果符合正态分布就用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统计结果

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分析研究组和对比组,将两组的患者心绞痛情况采用SAQ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护理干预前两组的SAQ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而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后,研究组SAQ的评分无论是冠心病的控制、病情的稳定情况、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冠心病知识的了解方面明显高于对比组,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而对比两组患者的SF-36健康表评分可以发现,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后,研究组的患者无论是精神状态、睡眠质量、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和对冠心病防治的信心方面都明显的比对比组要强,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足程度的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组和对比组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对比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程度非常满意的有17人,满意的有26人,不满意的有5人,认为太差的有4人;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程度感到非常满意的有35人,满意的有15人,不满意的有2人,认为太差的没有。根据概率统计分析对比组患者整体满意程度为82.69%,研究组患者整体满意程度为96.15%,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6 研究结论

冠心病在现代医疗技术条件下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但是很多冠心病患者仍然处于长期带病的状态。病人一旦患上冠心病,会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不但情绪上会很低迷,而且还会产生抑郁或者暴躁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发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提升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了现代护理工作要重点关注的方向。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降低冠心病的防病率和致死率,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冠心病的风险。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快速的熟悉医疗环境,同时对自身的疾病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让病人能够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加强对冠心病的治疗,同时患者明确了冠心病的發病原因以后就可以提升警觉性,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人为的疏远和控制,提升自己的健康保健意识。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患者在饮食方面也能够有所注意。冠心病患者一般都不敢进行体育锻炼,经过护理干预患者就可以积极的进行康复训练,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适宜的运动项目,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冠心病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容易产生抑郁、烦闷和暴躁的情绪,这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死亡率。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亲切的沟通,尽量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梳理情绪、调整心态,让患者能够有一个好的心情去面对疾病,提高冠心病的治愈率。同时护理干预还能够督促患者在出院以后及时的服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降低冠心病复发的概率。

通过密切观察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升冠心病治疗的效果,让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有所增长,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欧惠珍,贺青军,庞建萍.综合强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4).

[2]陶晶晶,陈芳,刘娟.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

[3]郭莉,艾丽,付欣,刘敏.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02).

[4]王玉兰,张英,王海燕,冬兰.希望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6(02).

[5]王亚芬,郭薇,白凤芝.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07).

作者简介

李彦彦(1987-),女,山东省泰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冠心病分析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Units 13—14解题分析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