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起!互联网众生相

2019-11-12 07:52
新潮电子 2019年4期
关键词:裁员流量企业

乱世里的众生相,浮生中的千面人。大时代下,人们总是被一股洪流裹挟而行,沉与浮不仅仅是人生的不同过程,衰荣喜悲无非人心的投影,起承转合之间变化是无常的,但每—次沉浮变化,总能令人记忆深刻。

衷鸿—片的互联网圈

近日,一张署名@蒋文东的“2019年初互联网公司裁员list”引发关注,尽管过去一年以来,互联网公司对裁员消息的—贯回应都是正常人员调整,但经多方证实,最近一年的调整确实是有些不同,大面积的裁员也在持续发生。

实际上在2018年下半年就不断有网红互联网创业项目在“传出裁员消息”和“澄清裁员传闻”中不断刷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团、摩拜、京东、知乎、新浪、58到家等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消息一波接一波被爆出,一场企业裁员潮来势汹汹。

如同互联网企业的非一般的蹿升速度,其裁员速度同样令人瞠目结舌。“团灭”成为本次互联网行业裁员的热门词汇完成的项目组团队或区域团队全员离职成为普遍的事件,而且不少企业裁员的时间点都选择中国新年前后,更增添了裁员事件的悲凉感。

不仅仅是新兴互联网企业扎堆裁员,即使是富士康、网易、滴滴等老牌互联网企业,同样未能在这波裁员潮中独善其身。相对于零散的裁员消息,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更能说明本轮互联网裁员潮的凶猛。

根据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统计:2018年第四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3%。而根据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下称《报告》)数据,第三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了27%,三季度CIER指数要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 43),互联网行业的CIER指数也较上一季度降低,为4.20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招聘需求人数环比减少了31.53%。这意味着,互联网行业的企业招聘需求在减少,员工的求职需求在上涨,互联网行业的就业竞争在加剧。

比裁员更难受的是死亡

大规模裁员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互联网行业的寒意-经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令企业将“活下去”当作当下首要目标,裁员省钱成为活下去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

裁员更多时候是令人难过的,但只要企业活下去,未必不会有重振旗鼓,再次崛起的机会,可裁员的同时,不少昔日的明星企业却已濒临死亡。ofo.锤子科技、易到专车这些曾经被誉为“独角兽企业”的创业明星却在死亡边缘徘徊,而爱屋吉屋、爱公寓、全民直播、学霸1对1等是以死亡宣告结束,一大批曾经怀揣着共同梦想的员工不得不再次走上求职之路。

新媒体行业,新零售行业,体娱行业、共享经济……越来越多的风口开始出现“风停了”的迹象,那些曾经被高高捧起的企业不得不“重重衰下”。最近几年经常会有“电商及互联网公司死亡名单”出现,让人们获得新谈资的同时,更提供警示和参考,但2018年的名单上,太多曾经估值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企业了,其一旦真正倒下,背后一整条产业链都会受到震荡。前有乐视后有ofo,每一个陷入危局的庞然大物都会牵扯出一大批苦等还款的债主,裁员无非是想熬下去,可一旦熬不下去了,盘根错节的关联企业就很容易陷入整体危机。

不仅仅是中国

从遮遮掩掩甚至否认裁员,到全行业大规模裁员,国内互联网企业当下的状况恐怕难言乐观,这样的状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互联网泡沫的存在,但在批判互联网企业讲故事、吹泡沫以前,不妨眼光放得更远一些。

过去一年多时间,不仅仅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断上演着“团灭”故事,全球裁员潮同期上演。从福特到通用,从宜家到拜耳,接连不断的裁员消息弥漫在各大公司之间。以通用和福特为代表的汽车公司裁员引发不小争议,通用汽车的裁员决定甚至惹恼了两国的领导人,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非常失望”言犹在耳,紧接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汽车关税”便已磨刀霍霍。而在上个月末,特朗普便已提前打了预防针,称考虑取消向通用汽车公司提供的联邦政府补贴,包括电动车补贴,以回应这家车企打算在北美大幅裁员。

汽车业的裁员仿佛投入湖中的石子,搅动了全球制造业的一池春水。日经Markit本周一数据显示,受欧洲需求下滑拖累,日本11月制造业PMI终值经季调后,由前月的52.9下滑至52.2,降至2017年8月以来最低水准。

去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組织(IMF)自2016年以来首二欠下调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将2018/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了0.2个百分点,由3.g%下调至3.7%。而IMF则将原因归咎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和新兴市场压力。那么在冬天来临之前,不赚钱的业务或者非核心的业务便会被淘汰,一场席卷全球的裁员潮带来全球行业、企业的重整,而在这样动荡的时期,行业、企业、员工分别会如何面对呢?

收紧的钱袋子

2014年前后,政策的扶持、资本的涌入和全民创业浪潮的兴起共同推动互联网产业随后的繁华。无论是资本方还是为互联网企业服务的场地供应方、设备提供商、产品制造等生态相关行业,都成为互联网繁荣下的红利分享者。可随着整体经济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先知先觉的资本市场成为本次裁员潮反应最快的行业。

“可投可不投的项目,现在不投了。“一一这是资本创投行业在本轮裁员潮中的变化或者说态度。由于募资环境生变,资本方承受着市场考验,人员配置、投资思维、业务开展都发生着变化。在一级市场赌桌之上,庄家继续坐庄,手气、能力差者往往被弃或主动离场。根据投中研究院VC/PE统计报告,2018年上半年市场完成募集资金的规模仅为341亿美元,同比下降74.59%:完成募集基金数量是425只,同比下降19.51%。

从谨慎到保守,可以说是资本创投行业当下明显的态度,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坦言,2018年真格基金投资速度明显比往年慢,大概比往年要少30%左右。“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每年投100个,今年投了大概六七十个。第二确确实实估值回归理性。”

大型创投机构凭借庞大的资金链和丰富多样的投资领域,具有相对较强的综合抗风险能力,但中小创投机构不仅要面对投资回报率变低的可能,更难以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匹配到适合自己的好项目。实际上,出资方现在也不愿自己的钱被不慎重地投出而打了水漂,为获资金,投资人不得不在决策的独立性上做出让步。

有意思的是投资机构规模也在收缩,除一些不得不全员保留的核心事业部,不少拓展部门都在不断削减投入,但投资属性令创投机构在当下表现得比较焦虑,“我们认为需要提升一个层次,看一个项目不再是孤立地看一个点,可能得看面,甚至立体的结构,项目在整体投资生态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重要性如何,投资生态蘸够给予项目多少资源,这个可能是我们现在要去解答的问题。”,这样的全方位考虑或许会令投资变得安全但也会提升对投资机构专业性、执行能力的压力,而这些恐怕是短时间难以解决的。

共享繁华也共享了危机

“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一一这句话似乎必须有一些前提,在滴滴、ofo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崛起以前,已经有“饭是钢外卖”、“好这口”、“家装360”、“美装”、“云洗车”、等一大批020项目倒下,不过善忘的市场显然再一次迷失在美妙的故事中。出行、贩卖机、充电宝……共享经济行业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明星,滴滴的成功让创投机构们看到共享出行领域的重大机会,打着解决“最后一公里”刚需旗帜的共享单车一经出现便在全国遍地开花,只要有团队有项目有流量就能轻松拿到资金。

为争夺共享经济项目,赶上这波热潮,甚至有资本在狂热的时候打出“一小时极速到账”的旗帜,整个共享经济产业链空前繁荣,手握大量资金的创业者们也开始迷失。“公司最鼎盛的时期,ofo前台都通过猎头来招”、“曾经5个月花掉72亿采购费”……急速膨胀下的ofo为自己当下的危机埋下了隐患,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不少共享产业里。

烧钱买流量渐渐成为众多共享商业倒下的“原罪”,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里面,流量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泡沫”,互联网流量变现的逻辑不断受到人们质疑,本身不赚钱甚至亏全运营的商业模式一度成为共享经济的烙印,共享经济创造繁华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危机。

极速成长又快速跌落的共享经济产业让人们唏嘘,而在过去一两年时间里,同样难过的还有P2P行业,这一围绕金融创新衍生出的行业,在现金流的疯狂中制造了各种混乱。在严苛的监管下tP2P从裁员缩减规模到转入地下超利贷,在搏傻和赌徒心理的刺激下,各路资金对于2019年充满期待,尤其是正规融资渠道收紧的情况下,“租金3000,本金10万,一月回本”模式不断刺激着人们神经。

正在跌落神坛的风口行业

无论是共享经济还是P2P,这两个曾经的“王者”如今都到了挣扎求生的阶段,而在大环境不太给力的前提下,—下人们认知中相当不错的行业同样危机四伏。

在新兴行业里,如果要谈到最受人瞩目的,那就莫过于游戏行业了。游戏行业因为崛起速度、接受群体年轻化,加上电子竞技这几年来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社会公众对于这个行业的关注度历久弥新也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就是这样人们认知中处于高速成长的”朝阳行业”,同样陷入本轮裁员的漩涡。

虽说巨头们再三表示游戏不会裁员,可版号审核事件已经让不少游戏行业企业集体“业绩承压”,而暴雪、EA、雷蛇等全球知名的游戏企业也宣布裁员,显然,游戏行业并没有人们想象的光鲜亮丽。

同样看上去欣欣向荣的还有在线教育行业,从2018年开始,线上教育获客成本就在持续攀升,到2018年底的时候,部分在线教育平台反应,单个有效用户的获客成本已经超过千元,如此高昂的成本压力下,Udacity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不得不裁员5%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无论是游戏还是在线教育,退回一年以前绝对是万众追捧的明星行业,可这类光环加身的行业也有些撑不住的时候,互联网行业整体恐怕真的有些不妙。

变坏的互联网企业

裁员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不是太正面或者值得宣扬的事儿,而互联网企业在本轮裁员潮中的花式裁员同样是人们谈论的焦点。

2019年1月19日,自称有赞员工在“脉脉”上发帖称有赞公司在年会上竟然公然宣布公司要执行“996”制度。即为每天工作时间11个半小时,平均每周工作69小时,每天要加班3.5小时。算下来每个月加班时长为3.5X22+11.5X4=169小时,已经严重违反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每个月不得超过36小时。此外,更傳出有高管宣称员工在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时候,如果家庭占用了很多的时间,那员工则可以通过离婚的方式,来平衡这种关系。这样的观点和评论出现,不仅引发市场争议,更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

同样在1月底,便利蜂被爆料裁员出新招,要求员工参加数学考试,考试不及格的都开除。数学科目的考试,包括三角函数、空间向量等。

在有赞和便利蜂面前,不发年终奖的罗振字似乎可爱了许多。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在面对裁员新闻时,当事互联网公司的解释一般是“人员结构优化”。正是因为很多互联网公司不想承认裁员,或者不想承担裁员带来的成本,所以又有了“变相式裁员”“套路式裁员”“创新式裁员”。

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

绝大部分裁员企业,背后都有一段疯狂扩张的历史. 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漾直言。大规模扩张和大规模裁员都是企业求生欲的表现,对于从互联网上半场走到下半场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这种求生欲表现得更为强烈。

2014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那一年,阿里巴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腾讯市值突破1万亿港元,BAT总市值超过4476亿美元。大量热钱涌入互联网行业后,整个热潮被推起,疯狂也随之而来。

“我们用3个月的时间,从30人增长到300人,又用3个月的时间,从300人裁员到30人。”微微拼车创始人王永说:“如今回头看,当初的一切都很疯狂。”同样的疯狂也在ofo身上上演,从创立时不足十人的团队到巅峰时期过万人,仅仅花了不到4年时间。不管是互联网思维本身对规模、流量的追逐还是资本方对于企业数据、自己流水的看重,都让新兴企业用近乎疯狂的方式完成扩张,而传统互联网巨头也在这2014年后的热潮中不断开始新部门、尝试新领域,这样状态下的企业渐渐迷失了自己,过高的人力成本对于商业模式都还未能成功实现盈利的互联网企业而言,显然是必须第—刀割掉的。

焦虑的流量型企业

流量变现一直都是令互联网企业头疼的问题,然而摆在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面前的已经不是变现而是居高不下的流量成本,在2018年下半年时,P2P平台获得一个有效流量的成本已经高达数百元,而K12在线教育在2018年底的时候,成功将这获客成本刷到了_上千元。

流量成本成为互联网企业存亡的关键,从小米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来看,互联网巨头的获客成本部在100元人民币以上,巨头有钱有资本,可以做广告,搞口碑营销,将品牌观念深入人心,但小公司就没这么幸运了:如何减小用户疑虑,建立用户信任感成本越来越高。

微信、百度、近日头条、抖音等流量平台疯狂收割线上流量的同时,企业想要二次引流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成本,淘宝店主早已发出“网店成本高于线下实体店”的感叹,“烧钱买流量”是最近几年互联网企业默认的选择,无论是共享经济行业还是在线教育、知识付费又或者定制游、保险科技等等,互联网企业总是期望捕获足够多的流量构筑企业护城河,再深度挖掘流量价值完成变现。

在一轮又一轮的烧钱大战中,趣头条半年亏3.3亿瑞幸咖啡9个月亏掉8 57亿……谈笑间数亿元资金会灰飞烟灭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没钱可烧会死,可不烧钱同样会死”被裹挟的互联网企业很多时候只能选择蒙眼狂奔。

改变来得如此突然

“年前通知要晋升,节后突然被裁了”、上午还在干活,中午被叫走谈话,10分钟不到就谈完签了单子,归还电脑走人。”、“周一刚人职,周二就被裁了”—一一这样极富故事性的转折出现在不少企业被裁员员工的身上,“突如其来”是伴随着本二欠互联网裁员“团灭”一同被炒热的词儿。

美团的裁员突如其来,2018年12月17日傍晚,多名员工与裁员相关负责人在意见会议室里谈判。公司希望员工赶紧申请主动离职,拿着一个月赔偿金离开。第一波被裁掉的员工约三十名,多属于美团app的运营和内容岗位。

趣店派遣200多名员工至厦门出差,承诺出差两个月后可返回北京。但出差不足两月-却被告知北京不再设办公地点,之后只能留在厦门工作或离职。斗鱼在员工没有收到任何邮件通知的情况下,由总部HR悄然来到深圳分公司办公室直接进行最后的薪酬谈判,而不少斗鱼海外员工就表示“很多同事还在国外出差谈合作,突然接到通知全部紧急回国。”

虽然互联网裁员的消息一直都在圈子里流传,但在真正大规模裁员以前,很多人都没想到裁员会离自己如此之近,而因裁员改变的不仅仅是工作状态,更有员工背后的生活。

被裁掉的消费

“老公被离职了,他还每天准时去上下班,以为我不知道,但我其实已经知道了,人生真是艰难。”一一感叹仅仅是内心情怀的抒发,在裁员众生相中,最为麻烦的恐怕还是那些“背贷中年”吧!

背负着房贷、车贷的中年人往往是职场中最小心翼翼的一批人,一位刚买房的互联网员工告诉记者,“买房后总是夹着尾巴做人。”。知乎上一个关于“年底被裁员,房贷还不起怎么办”的帖在有数百条的评论。题主表示在2018年初高位买了一套房,每个月房贷占工资50%,如今被裁-投简历没有回复,找不到工作,不知2019年的房贷该怎么办。话题末尾,题主写了_一句“还不起只有跳楼吗。”

类似话题引发的共鸣显然超过了单纯的焦虑贩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人在考虑未来出路。互联网行业疯狂成长的那些年,不得不说很多人年收入一年一翻地在成长,高收入带来的自信让他们出手买房、买车的时候非常爽快,可面对随时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的“裁员”,房贷和车贷的窟窿又如何填补呢?

不去Ole、BHG等精品超市买水果,网上5元2个的哈密瓜、10元3斤的苹果也能凑合:衣服包包电子产品能不买就不买,必须买的也考虑选性价比高的:女儿的三项补习不能省,但价格要低一两万元,而旅游也不是次次都要去国外,国内游也是可以考虑的……

在人们焦虑房贷以前,生活开支成为率先被削减的部分,就如同企业选择裁员来降低压力一样,个人及家庭消费成为被裁减的对象。

隐藏在价值中的希望

从行业、企业到个人,本轮裁员潮下,整体经济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多,但这并不等同于整体经济毫无希望可言。

纵观全球互联网科技产业,虽然整体营收并不乐观,但微软、谷歌、浪潮等国内外巨头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取得的营收增长同样靓丽,而且各大互联网科技企业都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或许针对C端大众消费市场的互联网企业當下遇到了不少困难,但B端企业市场却在持续增长,这也符合经济大环境转型和过渡的需要。

也就是说,只要人们有一技之长,能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完全有机会在调整中寻找到自己新的位置。用工环境或许很难—下子回到2015年前后的热度,但互联网科技企业每一轮调整完毕后,何尝不是新机会的开始?

写在最后:学会面对

过去在资本裹挟下,企业快速扩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繁荣。当资本浪潮退去,泡沫破裂,在滩头留下一堆搁浅的残帆断桅,徒留一声悲叹。裁员无非是整个经济转型过渡时期的企业应对手段,无论是大的行业、企业还是员工个人,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学会面对,才能在这“动荡”的大环境下生存并成长起来。在这个“凛冬将至”的时刻,自救才是最好的方式。

猜你喜欢
裁员流量企业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企业
企业
企业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寻找书业新流量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人人车“暴力”裁员
惠普增加裁员5%
五位一体流量平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