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诗中语,读懂诗人眼中景,按类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感悟诗词的情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05-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識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诵读,强调积累、感悟、运用,以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的。正如李元洛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如何达到古典诗词教学的目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策略。
一、读懂诗中语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而且就古典诗词而言,又有平仄、押韵、对仗、字数等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古典诗词语言的难度。首先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中的“锦帽貂裘”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戴着锦帽,穿着貂裘”的意思。又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春”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有“茂盛的”之意。又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高兴”和“使……坦荡空灵”。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词类活用现象,在平时教学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前后的语境来推测这些词的意思。其次,理解古典诗词的语言时,要根据合情合理的推测整理语言顺序,因为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语序颠倒情况。如杜甫“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其实就是“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远在异乡的诗人想象远在家乡的妻子此时正好也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冷月光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又如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用他们两人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友人陈亮的文采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又如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中的第二句其实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因为按照正常的情理来理解,应该是作者先看到花变为黄色才惊觉秋天已到,霜已降临大地的。古典诗词因为平仄、押韵、字数等的限制,语序颠倒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依据现实,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大胆地调整语序,直到解释得通为止。最后,古典诗词语言中有大量的省略,在理解古典诗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前后语境来补充。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次问答,至少要六句话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语包含问句的方法,将这一问答过程精简为二十个字。阅读这首诗歌时就应依据童子的答句来推测诗人的问句,这样才能把握诗意。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将九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联结的词语,这九种意象组合在一起浓缩成了诗人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以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相呼应。
总之,诗歌语言是高度浓缩的语言,要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首先要过语言关,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水中之月,无从谈起。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二、读懂诗人眼中景
中国古典哲学追求天人合一,在这种哲学观念下创作出的古典诗词里面有大量的自然景物的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在诗人的观照下都会诗情盎然。大自然要么被诗人借来表达各种人生感悟,要么表现各种丰富细腻的感情,可以说读不懂景物描写,就无法体会诗中的哲理及感情,但现在的学生,鲜有接触自然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体验。最直接的方法是让学生投身到自然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体验自然的美。要打破学生与自然之间的隔膜,教师就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在教学某首诗之前,教师可选择和这首诗所描绘的景物画面相同或者相似的图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景物画面有感性认识,为学生走进诗歌意境打下基础。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为了让学生了解前两联中提到的景物,教师可以选择几幅内容与所写景物相同或者相似的图画。第一幅可以是描绘深秋时节巫峡的图画,画中一定要有猿,第二幅可以是描绘江岸边鸟儿迎风低飞的图画,第三幅可以是描绘深秋时节树叶纷纷落下的图画,第四幅可以是描绘深秋长江水从高处一泻而下的图画。在呈现图画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大脑中把这些图画组合起来,用心来体会,这样学生才可能领悟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所承载的感情。另外,在理解景物描写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意象,根据生活实际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抓住主要意象在大脑中勾勒画面,然后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来体会这些画面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如杜甫的《登高》中就有天空、江水、江岸、猿、落叶、鸟等意象,学生要能抓住这些主要意象在大脑中勾勒画面,进而体会画面的特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特定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诗词有类,按类阅读
古典诗词按题材大致可分为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类,每类诗歌都有其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各类诗歌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迅速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感情。如戎昱《塞下曲》:“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这首诗就是一首典型的边塞征战类诗歌,学习的时候抓住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能迅速地理解这首诗。这类诗歌经常描述边疆地区的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主要意象有黄沙、秋月、大漠、孤城、关隘、楼兰、蓟北、鼓角、旌旗、烽火、战马、戍卒、将帅、胡人等,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要么表现将士们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要么表现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情思,要么表现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或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等感情。结合边塞征战类诗歌的特点,学生就能迅速地读懂这首《塞下曲》。这首诗借边塞特有的风光及边塞将士的生活情境,表现了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表现了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和平的美好向往。又如李弥逊的《春日即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这首诗从题目来看就是一首典型的即事(景)抒怀诗。此类诗歌通常是诗人看到眼前的景或者事,有感而作的,借景或者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首诗是诗人借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表现景象的凄黯,引出自己的愁绪。同时借自己门前冷落,无人来访,表现自己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对世态炎凉的不屑之意。总之,抓住诗词大类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理解全诗内容。
以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古典诗词的教学,而这三个方面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教师应加大对这些方面的关注程度,以提高古典诗词的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