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周海亮
我并非一个纯粹的戏迷,喜欢上戏曲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也许是年龄越来越大的原因,对一些“闹”的艺术,我越来越反感;而对一些“静”的艺术,我则越来越喜欢。
我认为戏曲是静的艺术。京戏与昆曲尤是这样。
写下这篇小小说的时候,我刚刚开始喜欢京戏,喜欢京戏里那些旦角或夸张或含蓄或妩媚或清雅的表演。看她们在舞台上演绎别人的喜怒哀乐,我常常想,在台下,她们将是怎样的人生?
恰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旦角大姐。她入梨园多年,舞台上魅力四射,舞台下却异常安静。与她聊了几次,我想,我或许应该为她写下一点东西。她的生活当然不是《刀马旦》里那位刀马旦的生活,她的人生亦不是《刀马旦》里那位刀马旦的人生,但她们有着同样的性格,那就是:含蓄,内敛,安静,不张扬。
我喜欢这样的性格,亦喜欢她别样的隐忍的梨园人生。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写。我最初的计划是写一篇近万字的短篇小说,然斟酌再三,还是决定写一篇小小说。我认为小小说最适合这样的表达,简单,直接,纯粹,不拖泥带水。出乎意料的是,很多读者读完《刀马旦》这篇小小说以后,纷纷给我来信和打来电话,表达他们对这篇小小说的喜爱。我真的很感谢他们。
我想,虽然大多数人的生活与舞台和梨园并无多大联系,但真正的情感,比如爱、善良与坚守,却是相通的。
爱、善良与坚守,最能够打动人心。爱、善良与坚守,也是文学永远的主题。
故事可以虚构,但情感不可以。这也是我在文学创作时一直坚守的底线。希望同学们也是。
文章链接:
刀马旦
■周海亮
刀马旦腰身舞动,婀娜可人。花枪抖开了,耍得人眼花缭乱,过瘾,透着舒坦。
刀马旦半年前调到省城,很快成了剧团名角儿。舞台上的刀马旦魅力四射,舞台下,却是沉默寡言。她不主动找人说话,你问她话,她也是爱理不理,心不在焉。这让常和她演对手戏的那个武生,心痒得很。
下了班,武生对她说,回家?她说,回家。武生说,一起喝茶?她说,谢谢。武生说,只是喝杯茶,去还是不去?她说,不了,谢谢。说完,人已经飘出很远。武生盯着她的背影,恨得牙根直痒。第十三次碰壁,窝囊。
武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舞台下,他是一位绅士。他恰到好处地掩饰着自己的感情,除了请她喝茶,他不给她施加任何压力。他知道刀马旦的婚姻并不幸福,他听别人讲过。他还知道刀马旦的丈夫曾经试图结束他们的婚姻,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甚至,没有人认识刀马旦的丈夫。
武生三十二岁。他认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他可以等,哪怕长久。
有几次,武生感觉舞台上的刀马旦,非常疲惫。他把大刀劈下去,刀马旦拿枪一迎,却并不到位。有一次,武生的大刀,险些劈中刀马旦的脑袋。
武生问她,没事吧?她说,没事。武生说,一起喝杯茶?她说,谢谢,以后吧。人已经飘出很远。武生摇摇头。下次?那是什么时候?
剧团去外地演出,晚上,住在一个乡村旅店。累了一天,所有人睡得都香。夜里,武生被一股浓重的焦煳味呛醒,他发现到处都是火光。武生和其他人拥挤着往外逃,场面混乱不堪。武生数着逃出来的人,突然大叫一声,再次冲向火海。他再次跑出来时,肩上扛着刀马旦。他的头发上着了火,摇摇晃晃地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哭。人们头一次看见武生哭,惊叹一个男人,竟会有如此多的眼泪。
武生和刀马旦坐在茶馆喝茶,刀马旦说,对不起。武生摸着自己被烧伤的脸,什么对不起?刀马旦说,其实我什么都知道,可是不可能。武生说,我可以等,我真的可以等。刀马旦说,好,星期天,你来我家。
武生敲刀马旦家的门,只敲一下,门就开了,像是等待很久。刀马旦披挂整齐,完全是演出时的行头。正愣着,刀马旦拉他进屋,武生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正躺在床上,歪了头,对着他笑。男人说,原谅我不能给你倒茶,让玲儿帮你倒吧!刀马旦倒了一杯茶,男人指指自己的身子,抱歉地笑着说,不能去捧玲儿的场,只好在家里看她演……可苦了玲儿了。男人的脸红了,有了腼腆害羞的样子,与瘦长的满是胡茬的轮廓,很不协调。
刀马旦开始舞动腰身,碎步迈得飘忽又稳当。花枪抖开了,耍得眼花缭乱。录音机里传出锣鼓齐鸣的声音,小小的客厅,便仿佛涌进千军万马。刀马旦一个人指东打西,很快,那施着淡妆的脸,有了细小的汗。
武生两个空翻过去,和刀马旦并肩作战,试图击退并不存在的敌人。刀马旦朝他笑笑,不等了?武生说,不等了。
男人鼓起掌来。那是他们最成功的一次演出。
周海亮的话:■
写作文,我的建议是,找自己熟悉的事情下笔。这个熟悉,并非一定要去亲身经历,事实上,你的阅读经历也是经历的一种。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就等于增加了你的人生阅历。
很多朋友问我,怎么才能让自己写出来的文章不落俗套。我觉得,其实这个“俗套”,一是指情节过于老套,读者看到开头,便能够猜出结尾;一是指所要表达的主题太过老套,都是前人表达过很多次的主题。我的建议是,写一个故事,一定要考虑清楚再动笔,即要反复推敲每一个情节的转折与过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反转”,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反转就没有故事。而主题的老套,我认为主要还是“思想的懒惰”。事实上,在别人的思想停下来的地方,你只要再往前走哪怕一步,你就会变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