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乾坤一角 览世界大千
——书法家朱宏印记

2019-11-12 20:28阳关
北极光 2019年1期
关键词:加格达奇乾坤书法家

⊙阳关

每次去加格达奇,总有“往上走”的感觉,觉得离蓝天白云愈来愈近。

如若不信,请看挂在墙上的中国地图,目光循着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依次向上寻觅,“越界”向内蒙古的呼伦贝尔挺进,“加格达奇”的标示出现了,在大杨树镇的北面,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的东边。

无论你是乘火车还是坐汽车,从松嫩平原、“北大荒”一路爬坡上坎,到加格达奇已是大兴安岭林区深处,“大岭松风吹飒飒”,倍感“高处不胜寒”。

即令“高”与“寒”,丝毫未能迟滞我“向上走”的脚步,加格达奇建在山上,继续“向上走”,一直“向上走”,才能走进书法家朱宏先生的工作室。

那是临街而筑的商住两用楼,工作室选在二层且坐北朝南,足够多的阳光泼辣辣地洒进来,似乎每一个角落都灌满了这金色的液体,又像“取代”主人向来访者嘘寒问暖。

因为朱宏先生不甚健谈。

稍息,眼睛适应了室内光线,巡视一圈后,我为发现了他的“隐秘”而沾沾自喜,暗自记录如侧:一曰“大”,朱宏的书案,占到书房的三分之二,厚重的板台“稳稳的”透着林区自带的那种粗犷与豪放;二曰“多”,各式各类的江南名笔,或悬或插,琳琅焕彩,呼之欲飞。各型各号的宣纸盈箱满柜,“写不同的字,用不同的纸”,颇有“讲究”;三曰“丰富”,书房的顶栅,门前的书橱,书案的下面,“挤”满了他在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集册,可见公开发表作品之“丰”,馈赠友人善邦之“富”,如果堆码成垛的话,称之“著作等身”当不为过。

他是富有的;他的富有在于经历了坎坷,悟透了人生。书法界几乎都知道他精习真、草、隶、篆诸体,盛传如能得到他的“墨宝”,价值无可估量。可他却以平常心待之、处之,大多数上门求字者,皆欢天喜地而归;有企事业单位邀约者,他含情而作,竭求“物有所值”。他的书法佳作入馆藏进碑林上大展获嘉奖,按常规已是一位书法家的“登峰造极”了,而他口中绝少提及,若追问急了他会轻描淡写搪塞过去。“大音希声”,想必淡定如朱宏者方达此境。

与我同行者,慕名造访朱宏先生一行人中,有来自朱宏故乡内蒙古乌兰浩特市 “状元郎”健视本企业的厂长诸君;“相知无近远,万里尚为邻”,见到故乡人,朱宏“聊发少年狂”,用多种书法为企业、为个人、为晚辈,年近古稀的朱宏写了一幅又一幅,乐而忘忧,笑而忘疲,这与孔老夫子“有教无类”有何区别?沉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乡情古意之中。

小小工作室,和气乐融融,此时我注意到室内醒目位置上,垂悬着朱宏手写的立轴条幅,看来倾注了他的全副精力与情感,上联是:“事以利人皆德业”,下联是:“言能益世即文章”。联语对仗工稳,意涵深邃;书写清爽雅致,过目入脑,渗透着朱宏的“字外功夫”,即书法家的内在修养,涵盖书法技巧之外的人生阅历、生活积累、学识知智、道德情操、心灵境界,与一个人的修身进德、安身立命,紧密相关,用句俗话讲是“一个人的吃饭本事”。

“字内功夫”能入木三分,“字外功夫”可折服众人,朱宏的“字内”与“字外”融会贯通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中共塔河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他专门创建“朱宏书法艺术馆”,可以说在中国书法界“首开先河”,充分肯定了他在塔河县工作期间的辛勤工作与突出贡献,以“德艺双馨”赢得社会各界和父老乡亲们的喜爱与拥戴。还因为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外形美,更深刻反映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审美标准和价值追求,承载着教化一方和正风化俗的文化使命。塔河县在中国的正北方,再一次做出创造性的诗意选择。

由字品人,由艺臻道,循着孔子提出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程式,让书法艺术的文明之光照亮北国的雄山丽水、世道人心。

心远何忧地处偏,耽书浑忘车马喧。

窗前小市新图画,楼外歌厅旧管弦。

好友来时春满座,徒子去后砚生烟,

乾坤一角容我乐,谁羡蓬莱物外天。

朱宏案头放着一册《朱宏自选诗》,虽未正式出版却足以震慑我的“偷窥”,让我这一生中专事写诗的人钦服。上边这首朱宏作于2006年秋天的七言诗,让我仿佛撞见一位唐宋时期的大诗人——他称他的工作室是“乾坤一角”,“耽书浑忘车马喧”,“谁羡蓬莱物外天”!志得意满之状,气吞山河之势,力透纸背。在他而言,宣纸铺开如人生试卷,提笔悬腕若横槊赋诗。心正而后笔正,汇聚百家思想,通达古今之理,与大师楷模神交,敢标新立异有根,方得传世之作。

满纸云烟,浮想联翩,记得那是2018年7月1日,《七绝.读朱宏诗后作》出现在“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稿纸上:

一脉兴安绿带宽,葱茏翠碧耸人寰。

乾坤入户容君乐,椽笔轻提写大千。

猜你喜欢
加格达奇乾坤书法家
壁上乾坤
乾坤令、岁朝清供
书法家周如璧
书法家·谢 锐
众志成城打赢春防硬仗 戮力同心捍卫绿色家园——加格达奇林业局春季森林防火工作纪实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碗莲
加格达奇的夜
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