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丁使臣”与“模棱宰相”

2019-11-12 18:31:11沈永昌
大江南北 2019年3期
关键词:家丁使臣和谈

沈永昌

近读史料,清朝道光年间的两则轶闻给人印象深刻。

一是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政府军越打越不对劲,只能在“战”与“和”之间摇摆。可惜的是“战”无能将,“和”又缺能吏,最终与英国人取得外交突破的,居然是钦差大人手下的仆人张喜。他有勇有谋有口才有颜值,当他看到朝廷陷入打又打不过、谈又不会谈,而且没人敢去与洋人谈的窘境时,自告奋勇慷慨请行,成为历史上罕见的“家丁使臣”,代表清朝政府与英国人交涉。

这个“家丁使臣”口才好,脑子灵活,与英国人谈判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几经周折危机有所缓解。这时候,清廷官员出来抢功,把张喜甩在一边。和谈停歇后,英军又出兵进攻南京,无奈之下,清朝政府再次请出张喜,与英国人和谈。和谈桌上,张喜硬是把3000 万两赔款砍到2100 万两,最后签约成功。那时,清廷的官员们论功行赏,而张喜这个“家丁使臣”却被忽略了。

二是道光皇帝登基近三十年,连用了两个“模棱宰相”。一名曹振镛,此人能力平庸,遇事模棱,他做官的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在未摸清皇帝意图时,坚决闭嘴,待到领悟出皇帝的真正想法,才顺水推舟,讨皇帝欢心。曹振镛死后,继任者又是个“模棱宰相”,这个名叫穆彰阿的人,比曹更擅长揣测皇帝的心思,察言观色,保位贪荣,阴柔以售其奸。

清史告诉我们,道光年间,一方面是无人可用,而另一方面,大量有才华有见识有能力的人被压制,被冷落。“家丁使臣”张喜,在洋人面前只顶了一个六品顶戴的虚衔,走上了历史大舞台;但在最后谈判结束时,张喜还是被官老爷们给踢开了。难怪同时代仕途坎坷的龚自珍,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而“模棱宰相”更是令人哀叹,平心而论,曹振镛、穆彰阿不算贪官,也没有特别的恶行,但这种不负责任、靠糊弄忽悠过日子的庸官、懒官、“巧官”,其危害性不比贪官小多少。

道光用人失察,是难辞其责的。前车之鉴,对于为官者来说,既要防止身边的“模棱宰相”,更要注意重用有才能的“家丁使臣”,让每个有才能之人施展身手,不让那些伪学伪才之辈大行其道,以避免道光失败的悲惨结局。

猜你喜欢
家丁使臣和谈
仪礼·燕礼
领导月读(2024年2期)2024-05-10 04:15:52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 08:41:56
朝鲜使臣纪行文学中的山东文化元素
老板是他的“家丁”,兄弟是他的“白手套”大搞团团伙伙的“三腐”贪官
新传奇(2021年50期)2021-02-03 22:28:39
漫天撒谎
论明代军队中家丁的来源
唯一的要求……
中美会谈与越美和谈——兼论越南战争期间的中美越三角关系(1971—1972)
降低标准 ——帕特里克(美国)
环球时报(2014-04-09)2014-04-09 11:31:07
少年家丁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