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有些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往往过了很多时间后才被发现,尤其是当这个发现与歌德所说“意义的发现”联袂来临时,这个事件便会被载入历史的光辉册页里,变成一个特殊的时刻,从此有别于所有的时刻。对共和国动画历史而言,1950年3月便是一个这样的特殊时刻。
1950年3月,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从长春迁至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较之长春,曾经的“十里洋场”上海文化氛围更符合动画事业的发展需求。这是一次行政意义上的调整,属于共和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名目繁多的组合调整中极为平常的一次,不过这次调整在未来的时间里造就了一个关乎民族艺术的伟大事业。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的“序言”里说:“机缘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这次机缘光顾了初生的共和国动画事业。“要想达到丰富,只消去研究机缘。”七十年的动画事业丰盈而繁荣,机缘在时间中的一次浮光掠影,掀开了共和国动画电影最初的序章,更是开创了共和国动画电影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以及后来的一次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惊艳时刻。
不过,就此认为中国动画电影七十年的流光溢彩起始于一次机缘,那么,我们必定会深深陷入唯心主义而偏离辩证唯物主义。1890年9月,恩格斯给约·布洛赫的信中写道:“……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要素,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即这样一些事物,其中内部联系很疏远或很难确定,使我们把它们忽略掉甚至认为它们并不存在)而向前发展。”恩格斯的意思很明确:所谓的偶然必定是与必然联系在一起。七十年后再回望,那一次从北到南的搬迁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这个必然即是共和国第一代动画艺术家们深沉而执着的初心——探索中国动画民族化道路。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动画电影所呈现出来的特色,那一定是中国气派。1950年代,第一代动画导演特伟提出“探民族形式之路”的重要观点,在他的带领下,新中国动画艺术家们积极探索民族化的创作道路,在内容和形式上寻求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动画艺术的结合,摄制出一部部充满民族艺术魅力的动画片,如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第一部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等等,这些动画片,即使是今天看来依然是经典之作。鲁迅说,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些动画片,更是凭借别有意蕴的中国风格频频摘取各种国际奖项,让中国元素惊艳世界舞台。
“开始同样也是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的门槛”,拥有了别具一格的开始,共和国动画更是走上了一段异彩纷呈的征程: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艺术短片到电视动画系列片、影院动画长片,从传统二维动画、偶动画到电脑三维动画,七十年之路是从民族化到现代化、从产业化到国际化的一次又一次的升华。
我刊本期特别推出“让画动起来——共和国动画七十年”专题,邀请闫含、阮婷、杨轶、林立文等8位作者以诗与真的生花妙笔为我们讲述了特伟、靳夕、钱家骏、王树忱4位共和国第一代动画艺术家的精彩故事。他们的故事即是共和国动画电影七十年的故事。大历史不强调个人的作用,个人的所作所为只是大历史中一个个连接点,但当时间走到一个节点,历史需要回顾的时候,这些连接点的重要性会被重新发现,成为与时间、与事件相关联的重要意义的承载者,共和国第一代动画艺术家们便是这个重要意义的承载者。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强调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气派”是共和国第一代动画艺术家们的初心:如何寻求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依托,如何在民族精神内核与西方价值场域之间寻找平衡,争取自己文化立场的自由身份,创作出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动画作品——这七十年间,他们守住了初心。
守住了初心,当是一个沉甸甸而熠熠生辉的词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七十年的流光溢彩,必将只是开始,共和国动画事业依然需要新时代动画艺术家们不忘初心再出发,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