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彩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万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大环境下,教育教学领域如果还保持着旧有的教学理念,使用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不仅是师生,就是国家也会受到影响,那就是国家创新能力不足,亟待改善。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四年级课程为例,探究创新教学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四年级课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创新型的教育,而开展创新型的教育离不开创新型的教师。但很多教师墨守成规,不敢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因此在创新方面没有建树,由他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思想老旧,行为刻板,缺少创新精神,无法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此,笔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借鉴了其他教师的优秀案例,终有所获,如下所示:
一、更新教学理念,从思想上创新
小学语文创新能力不足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不敢打破陈旧教学理念,依然恪守“一堂言”“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理念,让学生苦不堪言。即便是新课改早已提出了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来纠正这一问题,但很多教师持观望态度或者敷衍了事,不能从心底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作为新课改的践行者和推动者,要认识到自身的问题,知道肩上肩负的重任,清楚新课改的真正含义并从思想上加以改变,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为语文课堂注入创新动力。
如,在学习《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时,笔者不再强制学生背诵记忆,而是组织了一系列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前五分钟诵读,师生诵读,自我诵读等活动中逐渐熟悉文本内容,建立起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任务。再如,学到《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课内容时,因为是一篇文言文,教学难度较大,学生自学起来有些困难,但由教师全权负责,又与新课改相违背,于是笔者组建了小组探究活动,即将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施展个人的魅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团结一心解决生字词、文言句式、文意疏通等问题,既凸显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又是笔者更新教学理念的证据。
二、使用新的手段,从行为上创新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仍然在使用旧的教学模式,自己一人占据课堂,学生则是扮演着“无言观众”,课堂的教学氛围低沉、毫无生气;有的教师习惯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一开始可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丧失了学习动力;还有的教师虽然也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但效果不佳,很快就放弃了。针对上述几个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创新,有新理念的指导,还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用实际行动创新。当然,在使用这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时,教师要学会筛选和改进,确保教学活动契合实际,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
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一改往日的教授活动,带领学生去拜访了当地种植爬山虎的人家,近距离地观察了爬山虎脚的特点,对文本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再如,学到《蝙蝠和雷达》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将前段时间学习的自主学习理念用到了课堂中,即为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和研读的材料后就将课堂交予了学生,让其自主探究,解答问题,获得成长。学到《普罗米修斯》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与学生一起阅读了教材文本,改编了课本剧,确定了参演人员,制作了道具,与学生一起完成了课本剧表演活动,活跃了课堂,拉近了师生关系。
三、改变教学风格,从施教上创新
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教学风格具有多种特性,其中一个就是创造性,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具有独特性,这在施教活动中有着直接的体现,因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改变严肃,沉闷、压抑的教学风格,融进创新意识,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
笔者的教学风格偏于严肃,原本是出于对语文学科的敬畏,却让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他们课上战战兢兢,不敢提出异议,课下则是痛苦烦恼,不知所措,为此笔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了旧有的教学风格,试图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如,在学习《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这两篇文言文历史小故事时,笔者不仅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播放了相关的动画视频,还语言幽默风趣,举止生动、形象,让同学们大吃一惊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致:他们愿意配合笔者完成教学任务,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题,还要求上台表演……同学们的变化令笔者十分满意,教与学的成果也十分明显,是一次成功的教学经历,值得肯定。
综上,很多时候,不仅是学生,就是教师也容易陷入一种惯性思维,容易产生一种惰性,被自己的习惯所束缚,从而让教与学活动变得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上述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登荣.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华少年,2017(36).
[2]熊云英.浅谈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