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华
【摘 要】古诗词作为我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对我们的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传承古诗词文化,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从小积极的学习古诗、继承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但是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还不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去更好的理解古诗,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古诗。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介绍,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26-01
引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语文是学生所有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古诗词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纽带,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导致古诗词教学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方法,将古诗词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一、适当拓展知识背景,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收录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比较简单、易于理解的,而且为了方便学生的记忆与背诵,课本中的古诗词大多都具有明确的节奏感和整齐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教师只要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翻译和讲解上,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创作背景大多与年代、作者的经历、思想抱负有关,可以说诗词是作者的思想载体,因此诗人、词人的创作背景往往是古诗词研究的关键。虽然小学生还无法以创作背景为切入点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创作背景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故事中去体会古诗,形成更好的理解,丰富教学的内容,降低背诵和理解的难度。
以教材中的《静夜思》这首诗为例,这是“诗仙”李白为表达自己身居他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所作。教师要将诗人所处的背景用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利用故事提高学生对内容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小,对家庭的依赖强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想家时候的心情,与诗人产生共鸣,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感受诗中宁静、悲凉的气氛,将这首千百年来烩炙人口的古诗解析的更加透彻,让优秀文化永远流传。
二、联系生活教学,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对事物认识的主要方式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由此及彼的方式,将课内所讲的知识与课外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上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极为丰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根据内容进行联想,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时,诗中对瀑布采用了夸张的描写手法,让人体会到瀑布的壯观、奇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瀑布的景象进行联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自己想象中瀑布的样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想画下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语文课堂的形式更加丰富,课堂的气氛更加和谐,促进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朗读背诵,深化古诗词理解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记忆力,接受知识的速度也很快,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加强学生对古诗词朗读背诵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多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这样体裁的古诗格式整齐、韵律分明,教师可以针对古诗的朗读方式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并且为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注意朗读的停顿、声调等关键点,朗读表达不同情感的诗词时要带有不同的心态和语气,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诗句的抑扬顿挫中更好的体会诗中情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增加对古诗词的积累,我国优秀的名篇佳作有许多,背诵是学生积累古诗词的最好方式。教师要利用适合学生背诵的方式,让学生喜欢上背诵古诗,比如诗词大赛活动等,并且通过许多古诗词的积累,使学生可以逐步对古诗形成自己的认识,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内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形成积累的好习惯,加强学生朗读背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建立对古诗词的兴趣。除此之外,古诗词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千百年来源远流长,更要继续的传承下去,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更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体会历史,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代小燕.关于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研究[J].南北桥,2017(03).
[2]李明娟、韩先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