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1
亚里士多德曾说: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学生学写作也必然这样,先看别人怎么写,在阅读中去感受、吸纳,再通过笔端去自由飞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就提出了“读写结合”的研究。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也曾提出“写作阅读法”,即先写后读,同报刊上的文章比赛,让学生得益匪浅。因此,我在教学中开展了读写联动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让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敢于表达、乐于写作,并初步学会表达方法。也让教师的作文指导落地生花。
具体说来,我做了如下的实践和研究:
一、读写联动的课堂研究
1.充分阅读,引导发现
叶圣陶指出:“读与写的关系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进,从外到内;一个出,从内到外;先有吸收才有倾吐。”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补充大量的阅读材料,如配套教材《主题读写》、《经典诵读》,或者是课外的文章、故事,甚至引入整本书。老师们带领孩子们初读、品味读、展示读,读中批注、写阅读记录卡,读后分享交流,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并引导发现写作的秘密。为学生的表达打下基础。
2.链接写作,指导方法
阅读为作文提供了直观范例,在充分读文和发现后,我梳理讲解写作方法,并巧妙链接到写作点,指导学生去模仿课文范例,运用文中的方法来写作。每一次讲读课,不管时间多么紧,一定会留出5-8分钟给学生练笔交流,当堂消化并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天长日久,学生自然就下笔自如、文字活泼了。
3.写后分享,取长补短
学生写作后,自我欣赏、同伴分享交流,我再带领孩子们开展多样的评价,给孩子们激励和指导。我还定期把优秀习作片断整理出来,如最佳开头结尾、最精彩的描写、最有哲思的小句子、优美抒情等,分类排版,最后印刷成写作小报,让孩子们互相欣赏、共同学习,取长补短。
二、读写结合点的设计研究
为了让课堂有效或者高效,把写作指导和训练落到实处,我研究了读写结合点的设计要点:
1.设计有目的: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课一得。同时注意训练的梯度,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2.设计多形式:教学中我尝试设计了多样的形式,有课文句子或片断的仿写、句子扩写、课文改写、故事续写等等。
3.设计有价值:我力求找准读写结合的最具价值点,对学生加以指导和训练。比如,学习精彩的句子用修辞、关注段的结构来设计、放大文章的细节来描写、找到文章的留白处加以想象等等,让每一次的指导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等,让写作技巧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有价值的设计:
(1)读写内容的联想——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比如学习《大自然的声音》,启发学生联想:风,除了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他还会到什么地方去呢?还会唱出什么样的歌呢?再让学生写下来。
(2)文章构思的模仿——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总也倒不了的小屋》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我带着学生了解曲折的情节,发现构思的秘密,让学生去续编故事。
(3)写作方法的迁移——解决言之有法的问题。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分的部分由四段组成,每段的段首一句都概括了這一段的意思,并且按照春写秋冬的顺序来写。然后让学生来练习用这种构段的方法来写作,学习写作之法。
(4)习作语言的运用——解决有话可说的问题。《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文质兼美的诗,我让学生朗读背诵,积累优美精妙的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同时,仿写小诗。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课本还随处散落着许多精妙的修辞句,我留心随手拾掇,随时仿写,丰富学生的语言因子。
(5)作文情感的激发——解决言之有情的问题。《去年的树》一课,在充分的朗读、体会情感之后,让学生感受鸟儿的神态、心情,补充细节描写,激发情感的表达。
三、写作之后的评价研究
在读写联动的实践中,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评价,找出优点,指出不足,让学生越写越开心,越写越精彩。
1.自我欣赏:给自己画星星,评价我自己。
2.同伴交流:跟同桌交换,说说我喜欢的句子,向同桌学习。
3.教师激励:老师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闪光点,激发写作兴趣。同时也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促使进步。
4.家长关注:最后把作品带回家,请家长过目,再换一个角度来评价,更充分地激励孩子。
总之,读书万卷,下笔有神。读写联动,让学生写作不再犯难,让他们有本可依,轻松地把阅读中的积累变为自己的生动表达,无形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成果。读写联动,让学生的写作妙笔生花,让教师的指导落地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