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潢川、罗山皮影戏窥探豫南东、西路皮影戏

2019-11-11 12:18沈蔷薇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道具唱腔剧目

摘 要:因语言、地方文化等细微差异,豫南皮影戏根据其地理位置划分为东、西两路皮影戏。同为豫南地区的民间艺术注定了它们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都扎根本土文化土壤,也必定会开出不一样的花朵。本文拟从东、西路皮影戏的代表潢川皮影戏与罗山皮影戏着手,分五方面进行阐述,以求更加深入、清晰的展示豫南皮影戏这一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道具;唱腔;剧目;伴奏乐器;社会功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豫南东、西路皮影戏异同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KYJJ61)。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孕育了许许多多绚丽夺目的文化瑰宝,皮影戏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颗。它虽不像京剧那样光彩夺目,但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皮影戏”这一名称来源有“影子之嬉”的说法,它是一种历史久远的传统民间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开出了绚丽的花朵,如浙江有“皮囝囝”,福建、台湾有“皮猴戏”,四川、青海有“灯影戏”,河北有“驴皮影”。中部地区的皮影戏艺术发展的也相当蓬勃,特别是在豫南地区,作为豫南的“罗山皮影戏”就在2008年被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豫南皮影戏,俗称“皮摔”,由于唱词、唱腔音乐和影子造型等元素带有地方文化符号,因此独具地方魅力。

1 道具制作

潢川皮影戏是东路皮影戏的代表,旧称“全神戏”,江湖俗称“高棚生意”。该地区的影人主要使用牛皮或羊皮镂刻彩绘而成的侧面剪影,分帽、头、身三部分按照9:3:1的比例制作出许多不同的影片。演出时根据人物形象来进行连缀拼装称高约60厘米的影人,有男女身、文武身之分。

西路皮影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罗山皮影戏,其影人材质同东路类似,是牛皮、驴皮材质。影人形象颇具当地人的生理特性,制作流程精细。一张毫无生气的牛皮、驴皮在匠人们“下料、锤锻-过稿、镂刻-上色、固色-连缀”等制作步骤下,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活灵活现、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罗山皮影戏初流入时为高约90厘米的水影子,现今使用的为高约60厘米的二水影子。

2 唱腔音乐

潢川皮影戏属东路皮影,它的唱腔有着古“弋阳腔”的特点,一领众和,声腔高亢悠扬、激越嘹亮。旋律为民族五声调式,以徵调式为主,宫调式次之,另有部分羽调式、商调式。音乐为板腔体音乐,多为一板一眼,2/4拍节奏,速度多为中速。《四句牌子》是角色的基本唱腔,辅以较为自由的无板无眼类唱腔,通用十二条大律,六条宽律,三条窄律。唱词是活口词,以五字、七字句式为主。其唱腔可以依据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声腔。东路皮影戏原始唱腔较为单一,在演出中对表达故事情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艺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良,后来加入了花篮戏、咳子戏等地方小戏剧的部分唱腔加以补充,大大丰富了其唱腔音乐。

西路的罗山皮影戏音乐借鉴了很多豫南鄂北的民歌、小调元素,唱腔明亮秀丽、婉转悠扬,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音乐由人声唱腔,唢呐帮腔,胡琴、锣鼓等打击乐伴奏,紧密配合,协作完成。其唱腔音乐是以板腔体为主,辅以曲牌体的混合音乐形式。多为一板一眼,节奏有快有慢,以民族“徵”调式为主。

东、西路皮影戏在唱腔音乐方面呈现了许多相似的地方,如均以板腔体为主,调式均以民族“徵”调式为主等。同时他们也各具特色,在帮腔乐器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东路主要以人声帮腔,而西路则以唢呐帮腔。

3 演出剧目

潢川皮影戏的剧目分大部书、单本戏、杂出三大类。其中大部书也叫连台戏、连本戏,现存有一百多部,是指同一个剧目根据不同的剧情需分几十场次演出,如《纣书》50本、《岳飞传》60本等;单本戏也叫草本红、单场戏,既一个剧目只需一场演出即可完成全部劇情。现存单本戏约800多出;杂出也叫垫台戏,整出戏由一个或两个丑角完成,一人唱俗称“独角戏”,两人唱俗称“对脸子戏”,演出体裁有快板、民间小调、折子戏等。

罗山皮影戏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取材于演义、历史神话、古典名著等。常演的传统戏 49 本、达200多个剧目,常演的传统剧目有《封神演义》、《龙凤配》、《杨家将》等。解放后,艺人们又创作和移植了许多红色现代剧目,达30多个,如《红色的种子》、《林海雪原》等。

4 伴奏乐器

潢川皮影戏伴奏乐器主要是司鼓、大锣、手镲、小镗锣,由3人组成乐队伴奏,同时还有一件比较特殊的“乐器”-人声进行帮腔。东路皮影戏发展的过程中对打击乐器进行了丰富,加入了边鼓、小锣、手板。开打时以锣鼓伴奏,伴以呼喊、拍惊木,有时为渲染氛围,还会加入跺脚声。

罗山皮影戏的伴奏乐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唢呐帮腔”,用在除过门外的其他板式中,一般在唱段最后一句的最后两小节进入,配合其他打击乐器进行帮腔演奏。第二类是司鼓、大锣、大钗、小锣、马锣、小钗、板鼓、书鼓、手板等打击乐器。其中司鼓在整个乐队中担任着总指挥的角色,由一个经验丰富、对剧目熟悉的艺人演奏。其余乐器分别有四个人演奏,除小锣和马骡各由一人演奏外,其余乐器由另外两人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取演奏。整场音乐由司鼓指挥,唢呐帮腔,其余乐器协同演奏,完成音乐的起承转合、强弱对比,从而配合前台演员为之伴奏。

5 社会功用

在皮影戏的社会功用方面,东、西路皮影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即皮影戏通神、娱人的功效。通神的功效从豫南地区流传的皮影起源传说就可以看出。相传贞观年间,李世民闲暇无事与宫中戏班一起演戏玩耍,娘娘郁闷无聊便和宫女们用绢布、丝绸剪成人像,演起“纸人戏”。有次演出时,娘娘和宫女们将太子忘在了戏箱中,待想起时太子已经憋死了。由于太子是在戏箱里死去的,待皮影戏传至民间时,艺人们将他奉为“老郎神”,时至今日,艺人们每年都要烧香供奉“老郎神”,以求其能保佑演出顺利。通神的功用还可以从民间请皮影戏的目的之一“还愿”看出。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中,在人们朴素的观念中认为皮影能通神,侍奉好神灵就能带来好运。于是当人们遇到逢凶化吉、喜庆如意的事情时,认为是神灵相助,于是就会请皮影戏表演,以达到通神表达虔诚与感谢的目的。此时演出多唱神戏,这也是民间皮影戏最初的主要功效。

一个影人,三根操纵杆,一幅三、四平米的白纱布屏幕,四周围以幕布,皮影艺人唱、念、说、打,就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中,施展浑身解数,纵横穿梭于古今,自由驰骋于东南西北。东、西路皮影戏同为豫南皮影戏,有着剪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注定了他们血脉相连。同时又由于他们扎根不同的土壤,让它们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又各具特色。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才是我们传承发展这种艺术形式的必行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南卷[M],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

[2]潢川县文化志编辑室,潢川县文化志[M],1987年.

[3]信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信阳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信阳书(下)[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

沈蔷薇(1984-),女,河南潢川人,研究方向:民族音乐。

猜你喜欢
道具唱腔剧目
舞台剧目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