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婷婷 陆欣
【摘 要】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牵动着教师课堂教学考核工作的推进,关系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存在具有现实意义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因其在运行过程中渗透着多种利益的冲突使得实施过程面临着多重困难,因此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显得至关重要,保障评价机制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学生评教制度;利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21-01
一、学生评教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课堂上有且仅有两大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教学素为先教后学,那么这样看起来教师是二者关系中处于关键位置的角色。教从何来,学而得之。学生学习情况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学生无疑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最有话语权的对象。学生参与教师课堂教学考核,无可非议。
让学生掌握所学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其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教学行为密切相关,学生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善,教师可以从学生评价中分析整合优缺点,从而进一步优化授课风格。纵观国内大部分高校,学生评教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每个学期末每个同学都要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提交教师评价,二是学校聘请的学生信息员通过随堂听课的方式在教学平台系统上记录并提交对该教师的评价。针对前者,该评教结果基本上是为下学期服务;而于后者而言,结果则渗透了整个教学过程。虽然两种评教方式带来的结果存在时效性和周期性上的差别,但是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学生评教结果都对教师在教学反思和改进方向上提供了借鉴,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参与教师课堂教学考核,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两大学生评教制度的利弊分析
1.学生网络评教制度。
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受众,是亲身体验者,其体验不是一次两次,而是长期的。
最熟悉教师的人,莫过于当学期教过的学生,而很多学校的网络评教方式对每个学号的设定都是只需评价当学期授课老师即可。仅仅针对当学期来说,学生的了解是全面的,对于老师的评价是真实且有效的。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只是一种理想型的评教状态。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校网站关于学生评教的设计过于简单化,学生应付差事式打分、情绪化打分等盛行,使学生评教常常不能反映真实教学质量。此外学生评教需对每一条内容选择“优、良、中、差”,这似乎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每名学生每学期大约有七八门甚至十几门课程,对每门课的老师都需进行一遍上述操作,一次评教,学生往往需要打一百多个“优、良、中、差”,这无疑会降低学生的耐心,导致评教最后“能评完就行”[2]。绝大部分高校学生评教的时间安排都是在期末考试前,使得评教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也成为评教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2.学生信息员评教制度。
随堂听课是学生信息员参与评教最普遍的途径。不夸张的说,在大学课堂里,很少存在能够完全记住全班同学面貌的教师,当然除了极个别班级人很少之外,例如某些创新班。因而,学生信息员进入课堂,很少会引起教师的注意,基本可以了解该教师和该课堂的日常状态。学生信息员和教师之前是没有接触的,对教师不存在主观情绪上的判断,因而对教师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然而学生信息员基本只听短短45分钟,无法全面了解该教师的授课方式,其评价不免存在片面性与果断性。
3.评教结果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
评教中提出的问题在评教后未得到落实,评教结束后“不了了之”,使得“评教”只是为了“评教”,仅仅成为考核教师业绩水平的一个手段,重绩效而轻效果。教师无法及时听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也看不到评教带来的反馈效果,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学生评教流于形式而不被学生和教师看重。结果反馈信息不对称,完善措施滞后,评教结果使用不当。部分高校不重视甚至已经弱化了向教师和学生及时反馈学生评教结果,从而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完善教学行为。评教信息反馈不及时,改进措施不到位,挫伤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评教的有效性。[3]
三、建立健全学生评教制度
1.确保学生对评教的准确认知。
为提高学生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应加强评教前的宣传教育工作,但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只将学生评教当作一项日常任务,相关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并为向学生进行合理的评教教育宣传,导致评教形式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因此,为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学校应组织评教前的相关教育工作,如告知学生关于评教的目的与意义、评教工具体系的设置以及随意评教的后果等,让学生意识到评教的重要性。[4]
2.转变教务管理系统评教形式。
绝大部分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评教形式为:给定若干标准并设置评价等级,但要求不能全部为优秀。该形式的设定使得评教过程只需要点点选项即可,甚至连标准为何都无需细看,没多少时间即可完成,评教结果真实度大大降低。鉴于形式与上述时效性的问题,可采取按规定字数编辑文字的方法,即要求每个学生按照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氛围等维度展开不少于200字的评教内容,也可杜绝一键评教的行为,进而有助于收集更为全面、真实的评教结果。同时,可以设定每一个月就更新一次对教师的评价,对授课老师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进而综合整理出更科学的教师评价。
3.加大信息员听评课信息整合力度。
学生信息员存在聘期,流动性较大,每学年更新一次人员名单,且每个信息员有自己的一套评教标准,即使针对同一个老师,根据个人的主观偏好不同,在同一个问题层面上也可能得出不一样的评价。为解决这一偏差,可以建立相应教师的教学信息库,设立不同项目类别,例如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行为等等,根据每个学生信息员提交上来的信息,将其按照相应录入信息库,使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时间上和行为上的横向比较,不断完善整合,提高全面度。
4.建立教师申诉与学生追责制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记录下关于教师的评价,但这并不能成为断定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关于有些评价,教师是不予承认的,不能仅仅依据提交上来的东西一棍子打死。另外,学生提交评价也不是为了批评某位老师的不是,仅仅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善意地给予教师建议,希望他可以改进与提高。然而往往会因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教师与学生信息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正确看待学生评教与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而改进学生评教方式是提高学生评教效果的根本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立足实际的学生评教机制,增强评教结果有效性,力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艺霖,等.浅析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利弊与改进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26):74-76+89.
[2]涂亦娴,等.浅谈我国高校学生评教[J].教育现代化,2019(32):106-108.
[3]解佳龍,李雯,张婵.高校学生评教偏差的非教学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5):46-48.
作者简介:郑婷婷(1995-),女(汉族),福州市,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