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课程评价和OCPP评价模式理论,以作者主编的“药学”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两本教材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评价;以作者使用这两本教材,担任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教学和教学书评价。经过实践教学,给授课教师和学生发调查表,调查教材使用、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和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课程评价;OCPP评价模式;职业教育;5个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256-02
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特定的课程资料,提供信息,以判断课程编制、试验、使用过程的有效性、适用性和独创性,并为课程改进做出决策的过程。课程评价的目的,一是要对课程编制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以评估课程达到或接近目标程度的过程;二是为选择、推广和使用课程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发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缺陷,寻找原因,为改进课程作出决策。
一、理论基础
“OCPP评价模式”是由目标评价(Objective Evaluation)、内容评价(Conten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部分组成。
1.目标评价。主要是评价判断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目标的适合性和可行性。目标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课程编制者,制订正确、适用而有效的课程目标,为科学编制教材、实施课程教学及其预期产生依据。
2.内容评价。主要是对教学大纲、教科书内容和结构,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以判断和预测其使用效果,发现问题予以修改。
3.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程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考察,为课程推广应用和修改提供依据。
4.成果评价。主要是以学生群体为对象,考查学生使用教材后所取得的全部学习结果,以判断课程目标达成的程度,这是一个总结性评价过程。OCPP评价模式的四个组成部分是依一定的程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国家文件政策
“5个对接”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2011年8月30日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三、职业学校药学和临床检验专业教材和课程的评价分析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概括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法要求和考试与评估方法。这五个因素就构成了课程标准的结构(图1)。由这五个方面可以构成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评价的一级指标,然后分解形成二级指标。
现以卫生职业教育“药学”和“医学检验技术”两个专业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这三个方面的评价进行比较。
评价比较的两个专业和两本教材是笔者2016年担任主编的“药学”专业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材:教材一:全国医药中等职业教育药学类“十三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生物化学基础》(主编:莫小卫),书号:ISBN 978-7-5067-8447-4,出版时间:2016年8月,第2版,第一次印刷,中国医药出版社。以下简称:供“药学”用。教材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中等卫生教材(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用)《生物化学基础》(主编:莫小卫 方国强)书号:ISBN 978-7-117-23930-1,出版时间:2017年2月,第3版,第一次印刷,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供“医学检验”用。
1.教学目的。供“药学”用教材培养目标是培养全国医药机构“药学类”专业技能型人才。供“医学检验”用教材培养目标是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临床检验、卫生检验、采供血检验及病理技能”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这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与就业岗位和工作岗位相符合的,体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的职业教育理念。
2.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体例结构。供“药学”用:每章介绍基本理论知识,每章增加编写与药学专业培养岗位相匹配的“生物化学药物”的相关内容,侧重“药学”专业就业岗位的专业核心知识点,突出与“药学”就业岗位匹配。供“医学检验”用:每章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增加编写有与医学专业培养岗位相匹配的“临床检验项目”的相关内容,侧重“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的专业核心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培养,突出与“医学检验”就业岗位匹配。(2)教学内容网络学习平台。供“药学”用:教材免费配套“爱慕课”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者扫描“医药科技官方网站”“医药科技官方微信”即可登录“爱慕课”在线学习平台。使教学内容资源更丰富和多样化、立体化,便教易学。供“医学检验”用:教材配套网络增值服务“富媒体”,大量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围绕教材形成便捷在线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扫描每章标题后的二维码,可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查看共享对应的在线教学资源,为老师提供教学素材支撑,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服务。教材章首设置“章首二维码”,学习者用手机扫描“章首二维码”,即可查看学习内容。
总的来说,基于“5个对接”的职业教育理念,“药学专业”和“医学临床检验”的教材内容编写是与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相匹配的,“药学”专业突出“医药类”技能型人才培养,“临床检验”专业突出“临床检验员、卫生检验、采供血检验”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学生毕业后参加“全国卫生资格考试”需要报考的“与就业配套的职业资格证”相符合的:药学专业毕业生报考“药剂士”资格证,临床检验专业报考“检验士”资格证。
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也各有侧重:供“药学”用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侧重融入了现代职业教育“药学类”专业较新的制药技能和现在市场上常用的“生物化学制药流程”;供“医学检验”用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侧重融入了现代职业教育“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要掌握的基本要求,侧重编写有“常用临床生化指标”、“肝生物化学”、人体“酸碱平衡调节”等。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职业教育理念。
四、教学法要求
一年的教学实践结束了,对供“药学”用和供“医学检验”用两本教材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98.3%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教材,教师对教材分析透彻(重点、难点、知识点清晰、准确)”;在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中,96.3%学生认为“教学体现与医学职业技能培养,教法体现灵活结构性”,与职业教育的“5个对接”要求相符合;95.3%学生认为“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96.3%学生认为“教学资源利用程度高,學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重组,可形成深入学习新方案”。
五、考试与评估
教材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使用,对两本教材的使用、两个专业的教学和课程评价进行调查,教师们认为是符合现代医学职业教育的理念,效果比较好的。98.3%使用这两本教材的老师认为“教材版本、学科、专业、课时安排合理”;93.3%教师认为教材“体现了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对接”,95.0%教师认为在这两本教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医学职业教学思想,体现学科教学的先进思想”;96.7%教师认为“教材能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现状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98.3%教师认为“在线学习平台体现医药专业特点,能支持学生的探究学习(资源以多媒体、超链接方式,工具便于学生自主操作,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秦素芳.高中信息技术课和测评的优化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