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周期、美联储加息与金融危机

2019-11-11 15:50
南风窗 2019年23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政金融

金融周期、美联储加息与金融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雪松、罗朝阳 本文节选自《财贸经济》2019年第10期

基于金融周期和国际金融相关理论,本文阐释了金融周期和美联储加息对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机制,并采用154个国家1970—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面板Logit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将金融周期和美联储加息两种因素放在影响金融危机的统一框架下进行研究,综合考虑了这两种因素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顶部和下降期是各类金融危机的频发期;美联储加息也是引发各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基于机制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本文的政策启示如下。

第一,根据金融周期顶部容易爆发金融危机的特点,为防范金融危机,各经济主体需防范金融周期大幅上升的波动风险。具体来说,在金融周期上升阶段各类市场主体要避免过度加杠杆。过快的加杠杆会使债务率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费雪通缩效应和银行中介机制等放大数倍,加大了金融周期的波幅,随着信贷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逐渐减小,金融周期逐步到达顶部区域,之后资产价格开始下跌,导致债务不可持续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第二,鉴于金融周期下降期是各类金融危机的频发期,为防范金融危机,各经济主体需防范金融周期在顶部区域时过快回落的波动风险。具体来说,在金融周期顶部区域各经济主体需要采取总体上稳杠杆、结构性去杠杆策略,要以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守住经济增长底线为前提,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地去杠杆策略。

第三,美联储加息是引发各类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范金融危机,各经济主体要防范美联储加息这一外部冲击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具体来说,各经济体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时动态监管资本流动,优化内外部融资结构和金融体系,充分、合理利用外资。此外,还需切实发挥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苦练内功,避免金融脱实向虚和资产泡沫化,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四,外债增长过快是发生过债务危机国家的普遍特征,为防范金融危机,各经济主体需保持合理的外债增长率和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避免借入大量短期债务用于长期投资,以减小债务期限错配程度。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背景、意义和挑战

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 谢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 李汪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靳永爱 本文节选自《北京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中国劳动力人口在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上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普及和优化高中阶段教育来实现。

就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来看,首先,由于高中阶段教育尚未普及,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的教育止步于初中阶段。其次,始于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学轨分化是中国教育分流的主要特点。中国的高中阶段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包括中专和技校),大学阶段分为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和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遗憾的是,尽管技术人才需求迫切,但职业学校在中国学生中并不受欢迎。

一方面,中国家长一般希望自己的孩子选择学术轨道,认为只有没考入普通高中或没有希望被大学录取的学生才会进入职业学校。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二流化”问题始终突出。由于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不及普通中学,其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和中低收入家庭,因此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相比常被置于二流学生的境地。

在这种境地之下,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技能训练不足,辍学率较高。因此,面对劳动力技能缺口这一经济转型和升级的瓶颈,中国有必要将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提高教育与职业的适切性以及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让人力资源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地方财政能够承受起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吗?—基于2010-2018年PPP项目的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 张牧扬,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卢小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汪峰 本文节选自《财政研究》2019年第8期

本文使用了2010-2018年财政部项目库中所有已进入准备、采购或者执行阶段的PPP项目数据,归纳了2019-2033年每一年所有地级市政府所需承担的支出责任,并分别以4%、6%和8%的增长率来估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测算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带来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

本文发现,由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带来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总体是可控的。当分别以4%、6%和8%的增长率来估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时,超10%“红线”的城市数量分别为20、13和11个,且这些城市大多位于西部地区,且现有已入库项目的财政压力高峰主要集中于2023年以前。

因此,只要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权责安排合理,项目管理得当,大多数城市仍然有新发起PPP项目的财政承受能力空间。对于那些超10%“红线”的城市而言,大多数城市在2023年以后也会重新获得新发起PPP项目的可能。

由于本文是以地级市为研究单位,没有对市级和县级PPP项目进行细分。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即使一个城市所有PPP项目的政府支出责任加总起来没有超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也有可能存在市本级或者部分区县的PPP项目的政府支出责任超过了该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因此,若把這一问题分解到市本级财政和区县财政,可能会有更多的地区出现相关风险,且这一情况尤其可能发生于一个城市内部不同区县PPP项目和财力分布不均的城市。

新中国财政与国家治理同频共振的7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 高培勇 本文节选自《经济研究》2019年第10期

站在新中国财政70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可以肯定地讲,在国家治理领域充当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已经成为中国财政必须致力于完成的经常性工作和必须聚焦于履行的根本性使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五位一体”改革新时期的历史必然。

理由之一:在所有国家治理活动所涉及的政府职能中,只有财政职能可以覆盖所有的政府职能,只有财政职能部门的活动可以牵动所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活动。它是一项最具综合意义的基本政府职能。

理由之二:在所有国家治理体系所涉及的制度安排中,只有财税体制的触角可以伸展至国家治理体系的枝枝蔓蔓。在所有国家治理活动所涉及的制度变革中,只有财税体制的调整能够相伴于国家治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项最具基础意义的基本制度安排。

理由之三:在所有国家治理事务所涉及的利益关系中,只有财政关系可以承载并牵动公共事务线索上的各方面利益。在所有国家治理活动所涉及的利益关系调整中,只有财政活动能够触碰至所有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并连接政府系统内部各部门、各级次。它是一条最具“牛鼻子”意义的基本关系链条。

引申一步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财政作为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立在有效发挥财税体制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基础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既是新中国财政的历史逻辑,也是新中国财政的时代潮流。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财政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P2P金融解读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