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坤 陈春红 王少伟
摘要: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对于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和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文章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趋势、研究内容和思路、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等几个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进行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242-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颁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这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的背景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卓越计划”为高等院校探索多方协同培养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明确提出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进一步推动开放式办学,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仍是现阶段高等院校新工科专业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现实要求
江苏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建筑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建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常州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等一系列转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产学融合。
(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产学融合的现实要求
作为深化創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常州大学自身内涵建设和校企合作发展对实现江苏省建筑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校企科研协同下校方合作能力建设,有利于学校资源梳理、建立专家库、夯实学生基础,从而培养企业急需的综合型人才。学生在企业能干得好、留得下,才能得到企业认可,学校在行业内才有发言权,学校的知名度才能提升,这对于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意义。
(三)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及创新载体建设需求
学校跨越式发展,需要叠加产业发展的内需潜力和企业发展的创新活力。常州大学一直比较重视产学研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成绩,建立了一批实践基地。但是,校企合作形式仍然比较单一,深度、广度仍然不够,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需求。校企合作最终的创新载体建设是校企建立关联的基础,关联需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而校企需求信息交流、合作实力了解是互信的前提。因此,加大校方科研内涵建设,建立校企科研协同性关联,以及保持信息渠道通畅,对于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协同创建创新载体合作意义重大。
二、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诸如:德国的“双元”模式、美国的“师徒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下的新学徒制度、日本的“企业教育”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都是在政府主导下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培养,分成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两部分,集中校企优质资源,走互惠双赢、规模发展的道路。这对于正在摸索发展中的中国创新创业教育以及院校的校企合作有着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如何汲取国外校企合作的营养成分,结合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区域建设、行业发展规划,探索适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现状和行业结构调整趋势的校、企、产、教结合内涵建设之路,是本课题的出发点。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是近年来专家学者研究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发布实施,把对于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研究推向顶峰。
(二)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企业寻找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来弥补自身技术资源上的不足。目前,校企合作难主要表现在校方积极性高但企方合作热情难以调动,特别是企业对校企创新合作的载体建设冷淡,缺乏积极性。专家学者呼吁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但效果并不理想。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内容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视角下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基于校企共建技术技能积累的产学研合作伙伴选择与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双赢利益驱动机制;(3)与行业企业要求相吻合的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建议的调查研究。依据市场需求和现代产业要求,融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开发和设置符合市场需求且能满足学生毕业要求的土木专业课程。
(二)研究思路
根据研究目标,通过搜集创业教育相关的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系统性梳理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多视角素材。以实践创新平台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进而构建以创新平台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该合作的积极效应,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设置土木工程相关课程。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新模式,以取代知识型授课体系,从而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查阅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网络和期刊等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现状,为确定研究内容、分析研究问题、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和提出对策建议提供依据。
2.开放式问卷法。通过对地方政府、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访问调查,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成果,了解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从而推动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3.企业调研法。依托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节能建材实践创新平台和校内现有合作企业,对不同类型企业、同一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开展合作期望和合作诉求调研,了解本校专业辐射范围内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态度、合作中的利益诉求等信息。
4.实验与实践法。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结合企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期望和利益诉求,根据专业特点选取项目、制定实践创新活动内容。制定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实施效果评估方法等内容。
四、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一)实践意义
1.提升培養质量,加强实践创新。将原来的灌输式教学改为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将科学研究引入课程学习,加强师生互动,形成工程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以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节能建材实践创新平台为载体,将课程理论知识与企业操作能力培养结合,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多方协作,构建以创新平台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实现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推广价值
1.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效应,推行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新模式,在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2.基于产学研合作基础,构建以实践平台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指导价值。3.以实践平台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整合和优化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实际、实用、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基础教学和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专业定位,彰显培育特色,并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隽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现状与突出问题[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35(02):1-4.
[2]方伟.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07):36-39.
[3]童卫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J].江苏高教,2013,(03):133-134.
[4]陈洁瑾.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2015,(0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