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多维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探讨

2019-11-11 12:59刘卓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1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

刘卓

摘要:课程考核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培育目标人才的重要手段及方法。文章基于应用型人才培育下降的现状,主要分析多维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并提出具体的人才培育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与适应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多维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211-02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才培养模式也趋向多元化发展。学科体系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课程方式也不断更新。以闭卷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人才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也无法提高人才的应用能力。因此,为了培育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当有效构建多维课程考核评价模式,进一步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同时提高高校的育人水平。

二、当前高校课程考核现状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等各类因素的干扰,部分高校的课程考核模式过于简单。以期末考试为中心考试的考核模式,主要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难以保障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无法促进教学的深化进行。

(一)考核形式单一

大部分高校对课程的考核是在课程结束后安排笔试考试,例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或者是论文。在最终的成绩中,学生的平时成绩约占30%,而期末成绩约占70%,可见期末成绩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课程总成绩。此类单一的考核模式,会导致学生平时不努力,在考前出现死记硬背或者夹带抄袭等现象,不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无法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虽然开卷考试能够进一步端正学生的考试态度,但是开卷考试有众多材料可以参考,即使学生不能得高分也差不多能及格,所以便懈怠学习。而对于写论文的形式,由于评分标准难以确定,教师通常按个人喜好判定学生的论文成绩。加之网络资源丰富,教师难以审核论文的原创度,导致学生出现抄袭的不良现象。

(二)考核内容呆板

当前部分高校的课程考核内容大多数是教师电子课件上的内容,或者是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便能够应付考试,并不能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会存在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考试内容过于僵化,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无法全面有效地掌握本专业的系统知识,从而难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评价主体受限

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大部分高校过于重视课程考核的评价主体,并且认定评价主体是任课教师,由教师一人把关,形成了教学与考核评价于一体的模式。但是,此类方法难以确保考试的公开、公平与公正,缺乏全面性与科学性。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教师也难以进行有效分析和把握,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另外,在此模式中,作为客体的学生并未积极踊跃地参与评价,或者被动地参与评价,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导致课程考核模式成为对立和机械的过程,逐步削弱了课程考核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三、高校多维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实施策略

要想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高校应当积极构建多维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必须扭转传统落后的考核理念,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以及操作技能等众多方面予以考核,才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水平。构建科学多元的考核模式,有助于培育出具有创新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高校必须以人才培育为目标,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及时有效地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一)确保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元

在考核过程中,高校应当摒弃以传统闭卷为主和笔试为中心、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为主、以一次考核定论的模式,应当采用闭卷与开卷、口试与笔试、论文与答辩、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将教学当作动态化发展过程,把考核作为衡量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加强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有效考核,将小组讨论情况与课堂问题回答情况、每周阶段性考核与小论文、实践操作心得体会与技能练习、资料查询等众多成绩记录到日常成绩中。同时要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扎实肯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日常的考核,学生能够了解当前的学习动态,教师能积极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

(二)确保课程考核内容应用多元

高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首先要根据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既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以及原理的掌握情况,也应当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课程考核内容不要只局限于书本内容与课堂内容或记忆考查,应当在此基础上予以创新和拓展,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课程考核内容应当确保设计合理,确保考核内容能够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重视课程考核评价过程公平

学校应当建立与外校和本校同行、相关企业、专家与学生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主体机制,切实扭转由专任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模式。鼓励本校与外校共同参与,使任课教师也能够与其他同行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交流和比较,取长补短。将企业与行业专家融入评价主体中,能够进一步更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人才培养规格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及企业的发展需求。学生参与其中,能够促使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设置多元化评价主体,形成多方合力,能够有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育目标。

(四)及时公开课程考核评价信息

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的引导与组织作用是难以替代的。在考试结束后,教师应当及时地评定学生的成绩与等级,并且与学生共同探讨和交流,分析学生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予以指导和帮助。在师生探讨过程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够从多角度分析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通过交流与反馈,促进师生共同学习与成长,进一步推动多维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为了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必须改革创新考核模式。教学改革需要教师的努力,学生也应当参与其中,并且大胆地尝试教师的改革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予以探索和创新,进而摸索出培育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新模式。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并不是检验学生课程学习情况或教师教学效果的方式,而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高校应当紧密贴合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改革当前传统落后的课程考核模式。通过多维课程考核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自信心,促进师生之间的分析交流,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应用型人才培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桂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04):73-76.

[2]谢琦.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以《经济学说史》课程为例[J].经济师,2017,(01):142-143.

[3]汪艳丽.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20):20-22.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