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
摘要:在经济化快速发展的当下,跨语言信息交流开始增多,当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不断发展的时候,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人们克服语言问题,实现跨语言的交流。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提出来了全新的众包翻译平台,将复杂适应性系统看作是基础,互不相识的人们通过互联网就能实现合作创新。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众包翻译平台产生的原因,接着重点探讨了翻译平台的建模和仿真模式,最后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复杂适应性系统;众包翻译平台;构建主体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7-0234-02
不同的众包翻译平台也会采用不同的设计机制,良好的设计机制是平台稳定发展的基础所在,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下,为了研究众包平台提供了一些全新的思路。尽量从微观、宏观两个不同的层面去看待问题,例如在微观上,众包翻译平台中的各个角色都具备一定的适用能力,能够按照之前行为效果去改变自己的规则,便于在平台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在宏观中,主要体现于复杂的演化过程,组织性和非线性都是适应系统的一种体现。
1 众包翻译平台产生的原因
1.1 大众对于跨文化的基本需求
社会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愈加频繁,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交流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大众对于跨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于新信息的需求让大众将眼光投向更远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接受到外语教育,拥有极强的外文阅读水平[1]。众包翻译平台的存在,契合了互联网的发展思维,让人们的目的和社会性需求得到了最大化的满足。
1.2 数字传播时代网络成为众包的技术性支撑
数字传播时代下的信息交流是非常多元化的,但是大多数技术形成也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在立体式的网络环境下,赋予了人们虚拟式的体验,也强化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效果。传统化的翻译主要是在物理空间中,而众包翻译平台却是在虚拟世界中,实行线上翻译活动的时候,技术能够帮助翻译者去进行频繁的沟通,不用在受到空间的限制[2]。沿着这个路径去考量,翻译者之间的地理空间也不再重要,最为注重的是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拥有共同爱好、兴趣的翻译者可以进行即时的交流。
2 翻译平台的建模和仿真
2.1 主体建模
在对主体的建模的分析可以发现,仿真模型含有多种不同的种类,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关的顺序去进行安排,第一,系统的数据库中会自动生成一些不同的对象,相关人员在运用的时候,应该进行适当性的增加或者是减少,最好是以基本的初始数值为参考对象,尽量将确定的数据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以内。同时,也要按照数据的实际情况和传递的对象,却确定下一阶段应该做的任务。第二,在每个Agent中,state字段会记录当前的运行状态,然后将state看作是一种转换条件,按照传递对象的真实情况,去明确下一步的操作计划。当完成了这些操作以后,workAgent会进行自主判断,接着更新自身的属性和行为准则,确保Agent拥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3]。最后,模型中还有一些缺乏自主行为的对象,众多复杂适应系统中主体传递消息,提交任务等都可以作为Agent的成员变量,这些对象的运行情况同另外的字段也会影响到Agent的决策。
2.2 规则定义
规则中包含了状态转换、行为规则和交互规则等,用于指导Agent状态转换、主体行为和不同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而这也正是整个仿真程序执行的关键所在。以WrokAgent为例,包含了离线状态、查看和完成任务等,在规则定义中的转换条件是否在空闲期以内,满足条件的基本任务与否。其次,行為和交互准则是仿真系统中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一个部分,将这些数据保存在储存库中,不同的规则也会存在着适应性上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点。所以,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应该按照当前的运行状态和规则的交互情况去实行相应的转化工作,等到这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以后,才能进入到下一阶段中。例如在WrokAgent中,状态转换和交互规则运行的时候,WrokAgent也会自行判断状态情况[4]。如若用户正在浏览,那么就能及时查看AssignAgent推荐的任务,如若没有,则保持当前的状态,若有推荐的任务,用户就要按照任务的具体情况去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其他决策判断机制,通过各种限定发纸来引导用户去进行最合理的选择。仿真过程中,相关人员也要根据规则去设定不同的仿真结果,Agent通常会成为一个简单或是复杂的行为,当然,两者也可以并行来完成。
2.3 输出现实
基于仿真结果的显示模块,应该对实时数据的运行情况以及整体的空间模型进行分析,利用真实的行动去演示主体交互演化的具体过程。在对应的二维模型当中,其中的点所代表的是主体,而不同类型的主体,也会采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述,模拟开始的时候,WrokAgent会存在于空间中。模拟过程中,Agent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在一个最合理的区间中移动,并且保持一个最佳、最稳定的状态,同时也会有其他全新的Agent加入其中。通过这一过程,能够观察主体的集聚情况,Agent按照自身的变化情况,当新主体开始出现的时候,这时候就表示旧的主体将要消失,从而完成地诠释了整个动态的演示的过程。
2.4 参数设计
对于各类Agent生成数、work、Subwork和总体评分情况进行统一,这对于接下来的分析具有积极的作用。设定了基本的初始值以后,便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对翻译平台上的研究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例如OneSKTH和Duolingo,以及其它的综合众包平台,从这些平台的研究报告中得到一些有用的数据。然后对用户平均在线时长、学历、职业和语言应用范围等进行相应的分析,按照用户的相关信息,掌握仿真系统的运行规律。同时,相关的研究人员也要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掌握到主体的基本内容从研究报告中,得到众包翻译的数据,将其整合在一起,用于评价其中的参数范围。此外,还可以从这些报告中得到与任务相关的信息,例如子任务的分布数量等。另一方面,如若无法从报告中获得数据,就可以采用设定的方式,将人数比例,系统的运行时间等考虑在内,对其进行假设,然后在仿真的过程中去进行不断地调整。
3 翻译平台的仿真和验证
3.1 仿真程序的实现
在众包翻译平台中,利用Repast开发换和Java语言开发仿真程序,然后在数据库中寻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利用函数计算的方式得到一个最佳的应用效果此外,行为规则的定义同取值范围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对仿真界面进行设置的时候,也要将特定程序中的映射条件考虑在内。
3.2 实验结果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Agent会分散在多个板块,在实际运行的时候,按照自身的特点向着符合自身的区间移动,趋于稳定时,不同板块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些都是系统稳定运行的一种表现。例如在非线性报酬下,?=0,Agent的数量会增长,这就说明线性刺激在其中发挥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
4 结束语
本文在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基础上,对于众包翻译平台进行了相应的讨论,按照众包平台中的各个角色,明确了各个主体的基本属性、行为规则等,也实现了翻译平台仿真框架的建设工作,用于确保平台中机制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在未来所进行的研究中,相关人员也应该不断完善众包平台和仿真模型,对于主体行为进行更加深入的扩展,明确参数值,这样才能确保众包翻译平台运行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吕赛.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的众包翻译平台的模型与仿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24(2):7-13.
[2] 肖超.国内众包翻译出版平台的发展及优势[J].现代出版,2016(4):16-20.
[3] 高影繁,李辉,徐红姣,等.双语句对翻译众包辅助平台设计与实现[J].情报工程,2017,3(3):86-96.
[4] 翟香荔.众包翻译:网络时代的翻译创新及对出版业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5(9):52-54.
【通联编辑:朱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