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荣骁 龙思婷
摘 要:媒体是社会舆论的载体,其在引导舆论的同时也在构建着一个个微观环境,最终聚流为整个国家社会的宏观拟态环境。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老挝唯一的官方通迅社——老挝通迅社对2015年到2018年有关中国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老挝国家通讯社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老撾;老挝国家通讯社;国家形象;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0037-04
一、选题动机与意义
1989年以来,中老关系全面恢复和发展,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卫生等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协调与合作[1]。2016年,计划全长414公里中老铁路正式开工建设,承载着两国人民与领导人的期许,加速了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2017年11月,新华社万象分社刊登《中老联合声明》[2],习近平总书记在老挝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老挝国家主席本杨·沃拉吉,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达成了重要共识。
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3]。当前,中老两国关系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4],研究老挝官方媒体涉及的中国报道对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类形象的描述及报道倾向,其一,可以了解东盟国家中关系较好的国家媒体所聚集的中国形象关键点,对更好的认知国家的“自在形象”,对中国国际传播政策的改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二,可以发现西方国家是否对东南亚地区中国形象构建产生影响,对如何摒弃西方对中国“他观形象”的歪曲反映所带来的对中国软实力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三,目前国内涉及老挝媒体的研究多为介绍式的文章,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深入对老挝媒体的认识。
二、研究样本界定及研究方法
(一)代表媒体
老挝共有一个官方通讯社和大约24份定期印刷出版的报纸,所有的媒体都是政府的附属机构,根据政府条例向国内外提供信息[5]。其中,老挝国家通讯社(Lao News Agency,简称KPL)在全国各省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并与多个国家通讯社签署了双边协议,信息覆盖范围广。老挝国家通讯社不仅负责收集并向报纸、电台和电视台提供新闻,而且建有官方的新闻网站(http://kpl.gov.la/En/Default.aspx),分老挝语、英语和法语三个版本,报道受众覆盖老挝各个阶层。
(二)样本与方法
本文选取老挝国家通讯社官方新闻网站(英文版)中可回溯到的最早完整年份2015年1月1日为起点,截止2018年12月31日,通过4年来涉及中国的新闻报道,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涉华报道的新闻议题、新闻来源、新闻体裁、报道倾向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综合探究老挝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样本选择标准为标题中包含“China”(中国)或“Chinese”(中国人)两个涉华关键词的,以中国为对象的新闻报道,去除重复新闻后,分别获得有效样本46篇(2015年)、78篇(2016年)、66篇(2017年)、54篇(2018年),4年共计244篇。
三、研究发现
(一)政治和经济类报道占绝大多数,其他议题报道较少 在通览4年的老挝国家通讯社涉华报道后,笔者将新闻议题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援助、科技六个类别。如图1所示,在老挝国家通讯社涉华报道中,政治和经济类报道始终数量最多,即使数量相对较少的2016年,也占比约67%,远超其他类型议题。
中老双方的合作动态始终是老挝国家通讯社涉华政治类报道的焦点。其中直接报道中老双方合作行为的新闻共38篇,约占政治类报道的36%;63篇为中老双方各界人士的访问或会议动态报道,约占政治类报道的60%;只有6篇报道没有提及老挝,主题分别为中美关系动态、中国东盟批准2017年为旅游交流年、中国出席一带一路论坛、中国外交部对朝鲜半岛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致开幕词、中国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
涉华的经济类报道共72篇,全部与老挝经济领域直接相关,占全部报道的30%,报道数量仅次于政治类报道,排行第二。其中主要内容为老挝与中国经贸合作,共有24篇报道与中老铁路项目相关,如《期待已久的老中铁路建设正式启动》与《老挝-中国高速铁路项目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两篇报道,两篇报道的标题与正文中的用语,都强烈表示了老挝国家通讯社对两国重大项目的欢迎与期待。除老挝与中国经贸合作外,老挝国家通讯也关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贸动态两个方面。如《中美就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中国将降低汽车及其他产品进口关税》等数篇报道没有直接涉及老挝,这表明老挝国家通讯社开始主动寻找有关中国经济的新闻报道。
(二)正面与中性报道趋向平衡,负面报道仅占所有报道的0.8% 本文将报道倾向性分为正面、中性、负面三类。正面报道指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有积极良好意义的报道;负面报道则指新闻内容与中国现状不符并且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报道;中性报道指新闻本身表达的重点不在对中国形象的态度表达,而是以新闻事件的客观描述为主,对中国的国家形象一般没有影响的报道。
如图2所示,2015年老挝国家通讯社涉华报道以中性报道为主,中性报道29篇,占比约63%;2016年出现了显著的反转,则以正面报道为主,正面报道占比约92%左右。老挝国家通讯社自2016年开始,政治类报道的数量和占比都在下降,但与此同时正面报道的数量增加至12篇,占比提高至57%,这表明政治类报道的减少与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相联系,老挝国家通讯社的目光开始慢慢从政治转向其他领域。如《老挝和中国在党的建设上进一步合作》称“两国领导人签署的所有协议都得到了有效执行,给老挝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老挝政府授予中国发展奖章》称“老挝政府和人民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感谢,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老挝的一贯支持”。
文化议题中,对中国正面描述的报道占绝大多数,其报道的主要内容为老挝当地的中国文化现象,如汉语、书法、中国电影、中国书籍、中国歌曲与中国电视剧,记者介绍当地中国文化现象的同时,一般都会以该现象的出现为依据宣传中老两国的友好关系,声称“加强了老挝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和文化交流”。从2016年开始,援助类报道有了明显的正面倾向,如2018年《数十名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报道中不仅引用了中国大使的发言“中国政府每年向当地学生提供奖学金,为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作出积极贡献”,还配有颁奖仪式的合影图片,生动地描绘出中国政府的正面形象。这点在新闻图片的使用率变化上也可以得到证实,如图3所示。
(三)与老挝没有直接相关的涉华报道在2018年显著增加 新闻事件的报道与否,是一个媒体态度与立场最直接的体现。如图4所示,2015年到2017年间,老挝国家通讯社在涉华报道的新闻选择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新闻接近性是其唯一重要指标,190篇涉华报道中,182篇与老挝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直接相关,占比约96%;2018年,老挝国家通讯社新闻选择的标准出现了松动,全年54篇涉华报道中,共16篇没有直接涉及老挝,占比约30%;重要性成为老挝国家通讯社涉华报道的另一标准。
以文化报道为例,2018年的报道侧重点从老挝当地的中国文化现象,转向报道中国国内的文化现象。如《中国开展国际媒体中国文化项目的深入探索》称“该项目……目的是让近五十名传媒参与者加深对中文、文化、教育、风俗、饮食及民生的认识,并促进参与记者之间的文化及习俗交流”,报道区域均在中国国内。与文化类报道相似,社会类报道在2018年后有了新的特征:报道的区域从老挝当地转向中国国内,更加关注中国国内的社会动态,如《熊猫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中国》报道中运用了两幅新闻图片,描述了一个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观看中国大熊猫的情景。
四、研究结论
综合2015年到2018年的涉华报道分析,本文认为老挝国家通讯社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变为更主动地去报道中国,在新闻中呈现出积极友好的中国政治形象,稳定繁荣的中国经济形象,先进多元的中国科技形象和创新发展的中国文化形象。特别是老挝国家通讯社在报道中美贸易摩擦时,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几乎为零。
(一) 老挝国家通讯社报道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
中国是一个与老挝处于友好交往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既热爱和平又乐于帮助较其弱小国家的国家,具有受人尊敬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政府对老挝的援助与支持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在的利益,范围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中老双方在官方与民间都拥有大量的合作项目,这对老挝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当地老挝居民的欢迎。
中国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国家,与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中国学习或游览。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和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会有一定的贸易摩擦,如果中国政府处理不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很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动态对于老挝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方面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中国高铁与信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象征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强大实力。在文化传播与保护方面,中国政府是该领域的佼佼者,传统文化的创新开发与古运河的保护等方面都值得老挝政府学习。由于中国与老挝各方面合作的深化,汉语在老挝的地位地日益上升。
(二) 影响老挝国家通讯社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
2016 年 1 月 18 日至 22 日,老撾人民革命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发展与各邻国和东盟国家、世界各伙伴国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6]。作为一个长期偏保守的国家,融入国际社会需要的实体交通与虚拟网络两种基础的互动方式是老挝所必需的。进而可以发现,在老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老挝国家通讯社的报道展示出对中老铁路的建设进展以及来自中国的信息技术合作的明显关注。
从老挝涉华报道倾向变化的分析中,也可以发现,2016年老挝国家通讯社涉华报道的倾向从2015年的以中性为主,突然转变为以正面为主。这种报道倾向的突然转变,与中老两国高层领导的互相访问、中老铁路开工建设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统计发现,2016年新增正面报道中,主要来源为两国高层领导的互动与两国重大合作项目。显然,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老挝国家通讯社的新闻报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老挝国家通讯社在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等方面都与其国家外交政策方针相匹配。
此外,中老两国高层领导的讲话内容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在政治类报道中,绝大多数的报道均引用了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个人发言,如《总理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中引用老挝总理的发言“老挝在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实际利益,感谢中方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承诺发展与老挝的关系》中引用老挝领导人的发言“老挝感谢中国对东盟的支持,愿继续为东盟与中国的关系作出贡献”;《老挝、中国承诺巩固、深化双边合作》中引用老挝领导人发言“感谢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长期援助和支持”等。
(三)关于老挝国家通讯社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问题与建议
老挝国家通讯社涉华报道中,负面报道仅占0.8%,正面与中性报道占据了99.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样一种过分美化偏向中国的报道现象,并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稳定发展,并且,负面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也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7]。老挝国家通讯社应把目光集中在新闻报道的整体,制定在总体倾向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客观地报道有利于鞭策中国国家形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新闻报道策略。
通过统计发现,老挝国家通讯社涉华报道中的新闻来源极为单一,绝大部分来自本社的采访,小部分来自中国方面,比如新华社与《人民日报》,没有来自中国与老挝之外第三国家的报道,2015年到2018年间的涉华报道均有80%以上直接来自老挝国家通讯社。在报道类型上,政治与经济报道占据了绝大多数,社会、文化、科技等贴近人民生活的报道较少,使得其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大而虚”。“自说自话”,显然不利于提高新闻的说服力与可信度。因此,扩大报道的领域和新闻来源,有利于老挝人民全方位地了解中国及中国人民,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交流。
参考文献:
[1] 中国同老挝关系[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644/sbgx_676648/,2019-01.
[2] 中老联合声明[EB/OL].新华网,www.xinhuanet.com/world/2017-11/14/c_1121956391.htm,2017-11-14.
[3] 李寿源主编.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大众传播的独特风景线[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305.
[4] 中国驻老挝大使:中老关系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www.mod.gov.cn/shouye/2017-11/12content_4797264.htm.
[5] Freedom of the press in Laos[EB/OL].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eedom_of_the_press_in_Laos#Internet.
[6] 方文.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述评[J].学术探索,2016(3).
[7] 吴德识.论越南《人民报网》新闻报道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2003-2012)[D].华东师范大学,2014:43.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