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预设 自主合作

2019-11-11 12:34张金飞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张金飞

【摘 要】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在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常见的的就是为实验而实验,使得学生的能力很难得到提升,甚至影响到学习兴趣。只有寻求好的解决方法,使实验教学有效地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策略

一、创设好问题情境,引导打开探究之门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学前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利用好生活场景,结合物理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预设以下几个问题:

1. 让学生谈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大致特点并提出问题:通过凸透镜我们看到的景物时大、时小,时近、时远,时正、时倒,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2. 给你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打火机等器材后你决定其安放顺序应该如何?3. 由于一开始学生很难提出u和v的关系,教师必须先引导、演示凸透镜的成像情况,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所成像的特点也随之改变。这时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成像的特点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得到初步结论后,引导一些优秀学生再提一个问题: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否也有关呢?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去解决呢?学生主动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如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探究物理中的实验规律,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能力。

二、引导鼓励学生猜想,挖掘学生的潜能

猜想是大脑中对经历过的事件表象进行深加工的过程。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针对解决问题的过渡性实验,积极鼓励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结论。

在探究完“水的沸腾”实验后,鼓励学生再做类似的引申小实验:将小烧杯放水并放入有水的大烧杯内,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大、小烧杯中的水都会沸腾吗?当然之前,我必须要让学生猜测实验的现象,最后验证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错误的。这时老师分析其中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刚才的猜测想象缺乏科学根据,因此是错误的。

三、学生自己动手,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鼓励创新

学生动手实验,要求操作规范,所以,教师要加强指导,进行必要的示范操作。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己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提高学生处理实验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先鼓励学生根据生活场景猜想可能因素,再自己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最终很多学生会发现与想象中的面积大小无关,让学生领悟到感觉并不一定是可靠的。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一实验的不足之处(很难保持匀速),激励学生对这一实验的改进。最终教师拿出学生的改进方法有代表性地进行评价,让学生更有信心面对创新。

四、手脑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手脑紧密联系的一项有效措施。探究式实验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如何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如“探究电路中电压的关系”,问题:你覺得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是什么?学生有以下猜想:U1=U2=U或U=U1+U2 猜想后引导学生实验:

教师分别安排1节、2节和3节电池实验,某组学生经过实验探究,得到一组数据:第一次:U1=0.6V, U2=1V, U总=1.6V;第二次:U1=1.2V, U2=1.7V, U总=3.9V;第三次:U1=2.0V, U2=2.7V, U总=4.5V

当用1、2节电池的时候,得出结论:先前假设一致,很多同学也得到了这一结果。但当用3节电池的时候,却有:2V+2.7V=4.7V(而不是U=4.5V),请大家讨论:为什么结果不正确?有的同学认为是误差,有的说是出现读数错误,有的说是两次量程选择导致的。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点拨,得到正确结论。

就这节探究课,学生确实有很多问题想去弄清楚它,教师关键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让他们自己去研究这些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尝试,我相信学生有能力得到他们想得到的答案!

五、边准备边实验,加深认识

有些实验学生自己探究中常出现实验目的不明确,急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而教师有时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达到培养实验能力的目的。若采用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是物理教学一种新尝试。教师边启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边指导学生实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所以,边学边实验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探究实验的综合作用。

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中,给定大铁钉和粗细不同的漆包线,学生根据器材可能觉得电磁铁磁性强弱可能跟电磁铁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线圈的匝数和导线的粗细等有关。电磁铁磁性强弱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一起分析:电压大小影响到电流。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自己连接电路,观察现象,总结规律。最后问,磁性强弱与导线粗细是否有关?再引导学生自己探究,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体会到成功者的乐趣。

总之,物理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观察,留意收集生活素材,勤于动手和鼓励动手,自力更生,既能解决有些器材不足的问题,还能更有效地贴近教学,起到良好效果。在实验探究模式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只有这样,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展现,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