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方式方法僵化,存在学生阅读不合理以及阅读量较少等问题,因此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是当务之急。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帮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训练对语文的学习大有助益。正因为阅读教学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找出阅读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最终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就我国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具体总结如下: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当中还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虽然提倡三维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很难把握教学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而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不相符,那么就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没有办法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构建,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来说伤害很大。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目标不明确将导致教师盲目进行教学,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毫无益处,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二) 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多年,但就实际教学情况来说,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比比皆是,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以教师为主导导致师生之间互动性差,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导致逆反心理,使得很多小学生表现出不喜欢阅读、不爱学习的特点,反过来说,学生这样的反馈也会导致教师教学热情下降,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代替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而分析阅读文章只是单纯地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修辞手法等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枯燥又乏味,以旁观者身份加入学习的学生课堂参与感弱、主导性弱,会抹杀其学习兴趣,更谈不上主动探求式学习,再加上这种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兴趣特点不相符,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以及阅读失去兴趣。
(三) 教学扩展不足
学生自主阅读的优势就在于,无论是阅读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强制性阅读所难以企及的。但是当前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自主性却表现出普遍较差的情况。当前阅读教学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限制,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很难有时间对阅读内容进行回味和总结,思考空间也相对较小,而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讨论的内容也是在教师框定的范围之内,并非是学生基于自身阅读而得出来的思考心得,这对于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是一大阻碍,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也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 教学评价机制单一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改的不断进行,目前教育界公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占据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力推进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许多教师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在不知不觉间占据教学主导性。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占据主体地位,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而且最终对授课结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仅凭分数这一单一的评价机制,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有失偏颇的。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衡量的标准非常多,而分数并不能全面地概括学生真实情况,如此单一的教学评价机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抹杀了其阅读积极性。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如上所述,正因为实际教学当中存在种种问题,因此教师应当针对这些问题深入探索和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目的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一特点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情境需要与课程内容高度相关,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达不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自去雪地里面踩一踩脚印,让学生通过玩耍对雪产生印象和兴趣,再引入各种小动物在雪地上会留下什么样的脚印等问题,进而让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动物走在雪地上会留下怎样的印记。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课文有更具象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学生在亲身体验之后,对课文中描述的画面也能够形成更多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
(二) 引导学生探究式阅读,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强的学习动力。因此要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養学生探究式阅读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探究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帮助学生明确阅读任务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通过长时间的锻炼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举例来说,在《渔夫的故事》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置人物形象、主要情节、渔夫智慧、文章主要内容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该文章,以此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加深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理解,最终对整篇文章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和整体的把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 师生做好文本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要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应当调整方式方法,做好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首先,作为教师要能够抓住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课程设置。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设计当中,父亲对孩子的爱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如果以此当作教学核心,学生对之产生的感触通常不深,因此这种教学方式是不恰当的。因此换个角度来说,将教学核心内容设定为父亲在地震中的表现及行为,让学生通过这些发现父亲对儿子的爱,这样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再用这篇文章为例,要加强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不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文章的梗概和大意,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交流和共鸣。为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将课本改编成剧本,然后利用学生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通过肢体语言、对话、表情等方式表演出来,以此既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设身处地地感受课文当中描写的情境,加深与作者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形式走到阅读深处去,使之对文中描写的感情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 拓展阅读,锻炼学生思维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因此在进行拓展阅读的时候教师应当为学生安排篇幅较短、趣味性强的内容。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阅读内容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之上,而是应该适当地拓展到课本以外。在课外读物的选择和推荐上,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趣味性强的读物,同时还要注意最好选择阅读难度有一定梯度的读物,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阅读需求。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通过挖掘学生阅读兴趣和方向来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课外阅读建议。同时教师也可以推荐课文延伸的读物,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的基础之上,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课外读物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这一课,教师在教授完课文内容之后,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读物,通过课文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好奇心,进而引起学生深入探究和阅读的兴趣,最终达到扩大学生阅读广度和深度的目的,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而语文的学习则是为学生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做准备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小学阶段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进行阅读教学的课程设置,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作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张志举.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19):122.
[2]王学云.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61.
[3]刘瑞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04+120.
[4]邵雪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121-122.
[5]陈超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14):109.
[6]戴毅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精读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4):129.
作者简介:
陈丹娜,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集美区杏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