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019-11-11 12:34杨俊刚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学

杨俊刚

【摘 要】 任何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都蕴涵有丰富的德育功能,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道德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  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同样承担着德育的重任。网络时代对学生的道德规范产生很大的冲击,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当积极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因势利导,探索新时代下的德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让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伦理和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二)是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需要

如今是一个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它给人们带来了精彩,也存在对中学生成长不利的因素:计算机病毒肆虐,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色情、暴力游戏等等。面对这些,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定型的中学生自然会有不少的思考和困惑。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课,是学生异常喜爱的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果说学生仅仅是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那么空有知识的人也只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悲剧人物。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育智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机房上课不同于课堂,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在微机室吃东西,并将塑料袋、餐盒、果皮等杂物丢弃在桌面上或隐蔽处;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用语;部分学生玩游戏不听课,不按要求开关机。为此教师可采取措施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不断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及小组的协同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有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第三,注意每节课上课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电脑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四,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不能随意输入,如在“文件管理”和“文件存盘”的教学就蕴含着培养学生分门别类地管理文件、为文件取个好名字的好习惯的目标。教师若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

三、巧设思辨话题,在思维碰撞中渗透德育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间段中,对人、对事的看法已经逐步在每位学生心目中萌芽。同时,这段时间人生观、价值观的可塑性很强,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讲出对人、对事,甚至对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由老师跟学生一起辨别是非。所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巧设思辨性的话题,让学生都讲出来并一起分析、探讨和总结,从而达到德育跟信息技术教学的“双赢”。在学生阐述完观点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角色互换”的环节。让正、反双方改变自己的阵营,通过论述来维持原先的“反面”观点。通过课堂评价,笔者发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都深刻领悟了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真谛,同时在合作辩论中增强了集体意识,在辩论中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也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更有几位学生通过结合当前计算机病毒、网络谣言等时事进一步加强了民主法制的观念。

四、加强网德教育,使学生懂得网络社会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

网络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渗透性和吸引性。它能让学生及时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在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优秀、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论坛、聊天室、网站等,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进行教育,如“上海两名女中学生约见网友离家30多天,身心受到伤害”等,教育学生要慎交网友,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在上课时,如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时,要及时指出虚拟网络世界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要使学生懂得网络社会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分配,也强调规则和美德。

五、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寓德育于“情”“理”之中

1. 教師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德育工作,在行动中把正确的行为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模范。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是对于新时代的高中学生,在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坚定的信念前,更容易受“偶像崇拜”和从众心理的驱使,模仿“偶像行为”。教师要做有心之人,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个性化的高中学生,由于受青春期的“反叛”心理和虚荣心驱使,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导演一场场不良信息行为的“恶作剧”。此时,教师要保持豁达的心胸,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如亲子般的关心,对不良信息行为要循循善诱,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师生间的和谐。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反复、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从教材实际出发,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梓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2011(4).

[2] 吴德珊.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1(7).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