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强
我国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传播与教育,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集体意识、社会责任、爱国情怀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教育功能,是我国人才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伶俐编写的《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9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规划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发展现状和创新路径,可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借鉴。
从内容上看,该书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构建了完整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体系,详备地论述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目标、现状、内容、原则、方法、路径以及其他保障措施。具体来说,第一章到第三章全方位概述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论基础、战略意义和发展现状,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第四章到第六章分别论述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教学方法和教育途径,着重强调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大学生自我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党团组织宣传、媒体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第七章列举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践过程中必备的保障措施,包括机制保障、队伍保障、评估保障、环境保障等。
在研读该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需要从内容、形式以及创新三个角度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与总结。
首先,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元化思潮为主要内容,全方位地、与时俱进地推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和帮助。大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不断受到各种新现象、新观点和新思潮的碰撞与冲击。要想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思想指导作用,高校及教师需要不断拓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让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能够全方位地囊括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多元化思潮,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帮助。其中,多元化思潮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發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以开放多元的方式开阔学生的思想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多元的社会环境。
其次,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形式上需要注意网络的教育与传播、课堂教育的形式创新以及社会实践的开放性。一方面,网络给大学生及大学生教育带来显著的机遇与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需要根据网络时代的新现象和需求进行形式上的拓展与创新,从而掌握网络的舆论话语权,对大学生进行更积极主动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另一方面,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课堂教育教学中,高校及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升级教学设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意识形态教学课堂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从而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以外,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还需要推进社会实践的开放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与运用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理论、规律与方法论,提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最后,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针对时下最紧迫、最重要、最切合大学生实际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指导,推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地避免意识形态教育的僵化,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普遍性和群众性。在理论创新方面,高校及教师需要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论把握与解读能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补充与拓展,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在实践创新方面,高校及教师应当有效凸显学校教育的实践创新功能,组织开展趣味性的校园活动和班级活动,科学创设文明健康、积极进取的校园意识形态教育环境,提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需要在内容、形式以及创新三个角度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总结,就内容来说,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需要不断延伸与拓展;就形式来说,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要兼顾网络、新媒体、高校教学新环境等多项因素,做好形式的升级与创新;就创新来说,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需要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角度深度展开,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