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寒松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高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政治担当,以问题为导向,找差距,抓整改,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践行“四个服务”时代使命。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领导的独特优势,在于通过政治领导,把党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要求贯彻落实到高校教育教学中,从而坚守教育为党为国为民的初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通过思想领导,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更有力地把师生凝聚到党的周围、坚定不移跟党走;通过组织领导,选派党的干部,确保党的组织承担起把方向、作决策、保落实的重要作用,使高校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高校党委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强化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高校工作各方面,使高校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好党中央的重大部署。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是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办好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必须坚守的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党委要坚决贯彻中央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牢记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党的教育工作者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与遵循教育规律的统一,坚持学校为主体与多方紧密配合的统一,坚持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的统一,坚持放眼世界与中国特色的统一。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办好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方针。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校党委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深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奠基工程。教育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紧密相连。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神圣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就要将教育使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国际坐标、立足中国现实,在复兴路上助力复兴,为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教育肩負着凝聚人心、用中国梦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使命。高校党委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教育报国的决心和意志,始终做到为党育人的初心不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