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题展望
1.继续鼓励考生关心社会时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职责。只有以真诚的心灵拥抱现实,写作才有更为广泛的言说空间,也才更有生命朝气。目前,时事热点已成为高考作文最关注的材料,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或现象、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与争议,以及能够引领时代精神风貌的人和事,都会成为高考命题的热门素材。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专家可能仍将较多选用该类材料,来考查考生对社会、时事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2.继续鼓励考生关注自我、感悟生活
2019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大都出生于2001年前后,2019年是他们步入成年、接力“追梦”的开始,高考则是他们开启这段人生新征程的“成人礼”。像全国卷Ⅲ“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北京卷“2019的色彩”之类要求“感悟生活”而贴近考生实际的试题,也是今后高考作文的考查重点。
3.在命题形式上可能会有所创新
随着自主命题省市的相互推动,在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选题作文之后,给出开头要求续写成篇等考查形式,出现的机会也不是没有。试举一例:
请以下面提供的一句话为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然后续写全文。
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要求:认真阅读这句话,自定续写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二、备考策略
1.做到“两个关注”
一是关注热点,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储备素材。高中生平时应多关心和思考时事热点、社会焦点,力求临场作文时,能写出富有时代气息且立意较高的作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语,代表十二个主题,它们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加以表述,未来数年的高考作文主题,仍将与核心价值观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挂钩,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备考策略:围绕这十二个主题的内涵与外延,针对近期出现的新闻事件,分类进行素材的搜集与整理。
二是关注自我生活,积累独家素材。人们常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要知道,打上个人生活印记的素材,是最独特也最动人的;文中有“我”真实的人生体验,是最值得称道的。考生备考时不妨做些个人回顾:回顾自我的生命历程(如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事件),回忆一些细节场景;回顾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走过的生活道路;回顾高中以来所写过的最佳作文(特别要留意那些能激起读者共鸣的作品),也可升格自己写过的那些“庸文”“病文”。
2.强化四种思维能力
写作思维即作者对一个具体话题进行思索,它包括激活、联想、想象、分析、界定、分类、比较、鉴别、评价、延伸、拓展、关联、发散、聚合等多种多样的思维方法的运用。运用这些方法,现场生成思路并梳理资料,并将它们转化成文字材料,编织成文章——这是成熟作者的基本写作技能。
一是审辩式思维,避免片面化。许多看法,都是局部的真理;许多观点,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必须避免不是真理就是谬误的幼稚思维,学会审辩式思维。比如“信念”的意思是“坚信不疑的想法”,人生有许多奇迹,有时轻而易举就可做到,其中缘由就在于非凡的信念。但是,一般人可能没想过“信念也能葬送自己”:信念的力量首先来源于正确的判断与认知,而不是你有没有信念,信念如果是错误的,越坚决,失败得就越惨,即便有力量也是破坏的力量。
二是纵深式思维,避免肤浅化。世界是错综复杂的,我们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时评《熊孩子怎么“治”》颇具借鉴意义:该文先强调“熊孩子不等于坏孩子。正如小狗、小猫格外调皮好动,人类的孩子同样处于探索世界的初期,‘熊是一种本能和天性。如果加上精力旺盛、脑筋灵活,就会显得格外‘熊”,这是运用了审辩式思维;接下来往深处挖掘,突出“熊孩子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就难以成长为有理性、有规矩的社会人。管住熊孩子,有一个必须遵守的下限,就是尽最大可能,别让孩子的‘熊干扰别人”,并进一步揭示深层原因——“生活中只有真正的‘熊大人,没有真正的熊孩子”,且顺势亮出了“管好熊孩子,关键看大人能不能因势利导,在孩子‘耍熊之际,紧紧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兴奋点,引导其趋利避害,诱导其创新创造”的对策。如此析理,就避免了泛泛而论,走向了深刻。
三是因果式思维,避免简单化。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因此,“知其然”固然重要,但“知其所以然”更为重要;同时,一个现象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现象的变化。我们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产生的原因,又要看到它会引起的结果,而不能简单地将原因、结果割裂开来看待,有的因果关系是连锁的,更需运用因果思维分析论证。还是以时评为例,《把生命放在征途》一文,针砭的弊端是“不只是健身,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现象并不少见”。如何辨析“原因”呢?作者先是否定了歸因于“外部不可抗因素太多”的做法,因其只是客观因素,而非实质所在;接着指出“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并不是因为目标难以达成,而是我们不想去做、没有去做”,且继续追溯根源,强调“一些人之所以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所以会在‘为与‘不为之间打转,说到底还是意志不够坚定”……像这样一步步分析连锁的因果关系,必然逻辑严密、令人信服。
四是创新式思维,避免平庸化。作文尤其是议论文重在表达自我认知,阐明感受、感悟,一定要力避人云亦云,力求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比如世人大多崇尚“第一”而相对贬抑“第二”,有人却著文《“第二”的价值》另发新见:当具有积极引领作用的正能量的“第一”出现后,要有“第二”的跟进才能形成趋势和力量;当消极丑恶的具有负能量的“第一”出现后,如果“第二”拒绝跟进甚至出面制止,情势就不会恶化;最后以“只要有颗向善上进之心,第二又何妨”作结。这类有创见的文章,自然给人启发、让人受益。
3.常读典范时评,优化作文结构
高考作文往往要求考生对一些社会现象作辩证的思考、演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考生就难以应对——他们写不出“大我”“大气”的作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时评类文章,不仅是为了开阔视野、了解国事,更重要的是以它为本,提升认识水平,并训练分析事理与谋篇布局的能力。时常揣摩时评,可直观地学习“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再从原因(社会、历史和个人、外部和内部、主要和次要、客观和主观)上条分缕析地进行阐述,最后合理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行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