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一湖碧水 畅议两山理论
——大水面生态渔业高峰论坛在千岛湖举办

2019-11-11 08:20李明爽,单袁
中国水产 2019年10期
关键词:渔业资源网箱湖泊

本刊讯(李明爽 单袁 报道)作为大水面生态渔业现场推进会系列活动之一,9月10日,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省淳安县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江开勇,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站长(秘书长)崔利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小虎出席论坛开幕式,江开勇、崔利锋分别致辞。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副站长刘忠松主持论坛开幕式。

论坛邀请了来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及知名大水面生态渔业企业的10位专家围绕大水面生态渔业战略规划、科研、推广、生产实践等作报告。10日的主论坛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刘英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殷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谷孝鸿、上海海洋大学刘其根分别围绕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规划、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容量及评估方法、湖泊生态保护、保水渔业理论与实践等作主题报告;11日的专题论坛上,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汪建敏、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丁雪燕等6位专家围绕千岛湖渔业案例、浙江省大水面开发利用模式和发展探索等主题作专题报告。来自管理、科教、推广单位和企业的代表近300人参加本次论坛。

大水面水域是我国渔业的重要阵地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江开勇

江开勇指出,大水面水域是我国渔业的重要阵地。但是近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大水面渔业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网箱网围,甚至具备净水功能的大水面增殖业全面叫停,实行一刀切,不仅直接导致了产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也是对水域资源的严重浪费。科学、合理的利用大水面水域资源,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探索走出一条保护水质、适度开发、永续利用、三产融合的大水面生态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成为摆在所有渔业从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江开勇强调,举办大水面生态渔业高峰论坛,目的是凝聚共识,汇聚众智,在发展战略上、科技支撑上、生产实践上,贡献和发挥广大从业者的智慧、力量和热情。要对标现代化论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将论坛打造成为代表性最广泛、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大水面生态渔业交流平台,促进政府、科研、推广、企业各方的交流和务实合作,共同推动将大水面生态渔业打造成渔业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遴选一批典型技术和经营模式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站长(秘书长) 崔利锋

崔利锋指出,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组织成立了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业工作组,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是示范推广组组长单位。半年来,总站学会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上海海洋大学等副组长单位及成员单位,认真谋划、积极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工作调研中发现,各地在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中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在行业外,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渔业在大水面中的净水、保水作用和生态功能认识不到位,限制发展、一禁了之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二是一些大水面的经营主体,渔业生产技术模式比较粗放、经营水平总体不高,大水面渔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

崔利锋提出,针对存在问题,示范推广组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按照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和领导小组的部署安排,搭建好大水面生态渔业高峰论坛这个平台,切实促进政产学研推用各方面的交流和协作,促进大水面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发挥好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中国水产学会专家平台的作用,遴选一批适宜不同地区、可复制易推广的典型技术和经营模式,组织开展示范推广工作。三是利用《中国水产》杂志和中国水产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优势,做好大水面生态渔业宣传,强化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普教育,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编制《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规划》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刘英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以《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规划》为题作主旨报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是大水面生态渔业领导小组科技创新组组长单位,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将全国湖区分为东部湖区、东北湖区、蒙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云贵湖区五部分。

根据《规划》,科技创新组开展工作的思路是,按照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创新机制、融合发展的原则,以绿色发展为重点,组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一批新的科技成果和绿色产品品牌,探索管理运行和利益分享机制,协调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索保护水质、适度开发、永续利用、三产融合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水平和转化应用速度。

根据《规划》,科技创新组在渔业资源养护、渔业资源利用、水域生态修复、渔业三产融合四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渔业资源养护方面,评估100个湖库渔业资源结构和开发潜力,分析100个典型湖水库功能定位、发展规划等,制定大水面渔业增殖容量标准和规范。渔业资源利用方面,构建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建成50个渔业资源利用示范区,研发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装备,提升渔业资源持续利用水平。水域生态修复方面,研究鱼类栖息地人工生境营造技术,增殖放流评估与捕捞管理技术、水域生态修复与以渔净水技术、食物网层级调控与养护技术。渔业三产融合方面,研究增养殖、捕捞、加工、冷链物流、休闲及旅游等业态融合机制,形成10个三产有机融合发展的生态渔业产业化示范区。

渔产潜力评估要考虑多重因素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殷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殷战作以《大水面生态养殖及容量评估方法》为题作主旨报告。殷战认为,内陆大水面增养殖容量是指湖泊和水库的单位水体中,养殖对象在不危害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条件下的最大养殖量。大水面增养殖容量可采用食物网模型和生物能量学模型两种评估方法。

殷战认为,非投饵、施肥的增养殖模式下的渔产潜力评估要考虑多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温度、气候特征与养殖鱼类的适配,放养鱼类与天然饵料生物的适配,多种生态层级的适配以及产业回报率。大水面投饵网箱养殖容量模式下的渔产潜力评估要考虑水域功能区划要求,符合流域(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并满足流域内纳污排放容量及标准,还要尽量采用先进的监测和残饵收集装备。

大水面网箱养殖容量可根据大水面网箱养殖条件,采用网箱养殖容量评估方法进行评估。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划定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禁养区的水域不得开展网箱养殖。划定为限养区和养殖区的水域可适度发展网箱养殖。发展网箱养殖需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养殖容量设定为水域自净能力的20%左右。

三个指标判定渔业改水效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书记谷孝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谷孝鸿以《湖泊生态保护的几点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谷孝鸿指出,以渔改水是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核心是基于营养盐-食物网原理,利用鱼类生物操纵进行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的措施,是生态学上“非经典生物操纵”进一步的拓展。国内外学者对渔业改水的基本思想原理技术途径有较多的研究。

研究认为,在湖泊、水库水体中,通过鱼类的添加或移除以建立完备的食物网和高效的牧食链,可以实现改善水体水质状况和优化水生态结构的目的。当湖泊外源污染截断,现有的修复措施不能有效降低营养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生物操纵加速湖泊修复过程;相对来说,小型湖泊较为容易,大型湖泊较为困难。

渔业改水效果可通过三个指标进行判定:一是水体环境化学-物理指标,包含水体营养盐状态和透明度以及变化趋势;二是水体环境生物指标,包含叶绿素含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及其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空间异质性指数;三是鱼类组成指标,包含现存鱼类的生长状况和群体结构,以确保生物操纵过程中鱼类的正常生长和优化,且努力实现最大的经济鱼类产量,特别关注经济鱼类在湖泊渔获物中的比例,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结构比例等。

保水渔业是新时期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 刘其根

上海海洋大学刘其根教授以《保水渔业:理论与实践》为题作主旨报告。刘其根认为,保水渔业是以湖泊水环境保护(水质改善)或水生态系统保护为目标导向,将鱼类的放养、捕捞与水体食物网结构和功能调控相协调的一种大水面(湖泊或水库)生态渔业模式,其生态作用在于控藻和藻毒素、控磷,保护生物多样性。

刘其根认为,保水渔业是新时期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从渔业发展角度来看,大水面的水域资源丰富,更有发展潜力,水产品质量更佳,更受消费者青睐,同时还是解决传统大水面渔业面临的与水环境保护矛盾的需要。

其次,从湖泊水环境保护、治理的角度来看,除了渔业/养殖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外,我国湖泊更主要受到了城市化、人口增长、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农业发展的影响,普遍面临着富营养化的持续压力。理论和实践都能证明,保水渔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再次,从湖泊管理的科学性来说,湖泊是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引起湖泊生态退化的因素是多样化的,需要多管齐下。“一刀切”的做法并不科学,时代需要科学的决策。保水渔业兼顾了水环境、水文和渔业对生态的综合影响,是非常科学的一种综合管理途径。

以保水为前提,打造一条“价值最完整的鱼”

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敏

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发集团”)董事长汪建敏以《打造一条价值最完整的鱼》为题作专题报告。从增殖、管护、捕捞、销售、加工、烹饪到旅游、文创、科研,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发集团”)形成了淳鱼全产业链。

汪建敏介绍,公司成立之初,千岛湖渔业面临着无序发展网箱养鱼,大量人工投饵,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大水面鲢鳙鱼及野杂鱼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鲢鳙鱼价格低廉,鱼头无人问津等的问题。1999年淳安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水资源渔业资源保护大会(千人大会),提出保护渔业资源就是保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就必须保护渔业资源。淳安政府出台了《淳安县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办法》,《淳安县垂钓管理办法》,控制、缩减直至全面退出网箱养鱼,积极扶持大水面渔业的发展。

千发集团以保水为前提,以生态为依托,以文化为统领扬长避短、全面创新,从品牌策划、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美食研发、休闲体验、文化创意、社会贡献、案例推广等方面,打造了一条“价值最完整的鱼”。汪建敏特意强调了低成本创意营销在市场开拓中的重要作用,千发集团通过概念创新、渠道联动、事件渲染、场景营造、节庆策划、媒体聚焦都手段,使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关注”,达到了“低成本大传播”效果。

浙江大水面渔业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丁雪燕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丁雪燕以《浙江省大水面开发利用模式和发展探索》为主题作专题报告。浙江境内大型湖泊不多,1km2以上湖泊32个,总面积11.8万亩。浙江大水面以水库为主:大型水库30座;中型库113座;小型水库3410座。目前,浙江省大中型水库基本实现退养,90%以上小型水库实施保水洁水渔业。外荡、河道等转为渔业资源保护、增殖放流为主。“以鱼养水”“以鱼洁水”,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识。浙江省大水面渔业开发利用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千岛湖生态有机渔业模式。千发集团建立起主体经营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管理机制,实施增殖放流和限额捕捞,整治环湖库湾渔业,强化渔业执法管理,打造有机鱼全产业链,千岛湖生产的有机鱼享誉国内外,品牌价值达到10亿元。

二是乌溪江有机鱼经营模式。2006年以前,公司经营效益不佳,连年亏损。2007年开始,转变营销策略,改变传统捕捞销售模式,改传统冬季一次性捕捞销售为“冬天捕鱼、夏天卖”模式,采用“酒店直供”、“订单销售”模式;配套建立冬捕夏卖网箱暂养技术,改革捕捞技术,解决网箱暂养冬捕活鱼问题,建立放养、管理、暂养、运输等一系列的操作规范;积极打造有机鱼品牌,规定签约酒店的杀鱼方式,网络技术身份认证,实现定单销售,使公司成为丽水市发展有机鱼产业的一个成功案例。

三是金东区百库合作经营模式。充分整合全区洁水生态养殖水库资源,成立以上荷塘水库为核心的“金华市金东区百库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以生产、销售生态有机鱼为主营业务。实行统一鱼种放养、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捕捞销售的“三统一”管理。探索企业“认养”洁水渔业水库,“认养”款每万方水不低于600元。2009年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百库”金东有机鱼商标,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品牌宣传,设专卖店、开发食谱等提高知名度。建设营销网络,开发有机鱼速冻产品和罐头产品。目前金东有机鱼知名度不断提高,价格比以前提高一倍以上,产品供不应求。

白洋淀生态修复示范区水草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究员 刘兴国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究员刘兴国以《大水面渔业生态修复——以白洋淀为例》为主题作专题报告。白洋淀生态修复项目启动以来,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价。调查范围包括白洋淀区、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整个区域以及入库的沙河、南拒马河和入淀的府河、孝义河。

二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包括水生生物生态屏障构建技术、关键水生物种栖息生境营造技术、水生生物分级养护技术。

三是开展水域生态修复示范。包括入淀区生态屏障及生境修复、鲥鯸淀区水域修复示范、生物资源定向增殖与水环境调控、草型淀区“以渔控草”,通过修复,淀区水草得到有效控制,水面漂浮死亡杂草减少80%以上;生物多样性增加20%以上;鱼类结构得到改善,预测年持续捕鱼150吨。

大水面渔业资源调查应从三个目标着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 徐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以《大水面环境友好型渔业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专题报告。徐跑认为,目前大水面渔业资源本底情况处于空白,科学系统调查基础工作严重缺失,渔业资源科学管理依据不足,政府决策制定缺乏有效数据支撑,局部水域栖息环境破坏严重,珍稀特有鱼类已然成为濒危物种,渔业资源养护缺少科学规划,生态渔业绿色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徐跑认为,大水面渔业资源调查应该基于大水面渔业面临问题,针对渔业资源现状,提出重点研究任务,从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对策三个目标着手,建立起主要湖泊、水库的综合信息动态数据库,支撑大水面生态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大水面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站点布设要依据全面布局、重点突出、实地采样的布设原则,涵盖不同生境、涵盖不同生境、重要鱼类栖息地,同时还要便于开展工作。

调查方法可采用传统调查方法与遥测追踪技术、环境DNA技术、耳石微化学技术、耳石微化学技术、3S技术等国际先进调查监测技术相结合。调查的主要任务应包括鱼类种类组成、鱼类生物学与资源量、珍稀濒危物种、珍稀濒危物种、饵料生物、水质理化环境、建立生物资源多元评价体系、完善水域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措施和效果评估、提出幼鱼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制定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综合管理规范等内容。

进行环境友好渔业实践,优质鱼产量提高4.3倍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克忠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克忠以《大水面环境友好型渔业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专题报告。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将环境保护和渔业升级融合,发展环境友好型渔业,实现湖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014-2019年,西毛里湖进行环境友好渔业实践,通过配置水生动物群落,控制种群生物量规模,构建多层次水生植物群落,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从1.97(2014)提高到2.49(2017);鱼类多样性指数从1.63(2014)提高到2.21(2017)。渔获物结构中优质鱼产量提高了4.3倍,产值提高了12倍。

2010年~2017年,黄湖进行环境友好渔业实践,渔业年产值约4200万元。2018年,环境友好型渔业暂停后,湖泊沼泽化趋势明显,鱼类多样性急剧下降,小型底层定居型鱼类占优。水生植物:野棱、菰、芡实等浮叶植物丰度达60%,荷、菰等挺水植物丰度达30%,植物覆盖率达60%,沼泽化趋势显著。资源调查样本以青虾、乌鳢、鲫鲤为主,鲜见其他鱼类。

聘请专业团队进行承载力评估,核定养殖总量

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董事长 应米燕

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应米燕以《坚持渔业绿色发展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生态环保网箱养殖模式的高原实践》为题作专题报告。从繁育、养殖、加工到销售、深加工,民泽渔业拥有绿色科技渔业完整的产业链。

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泽渔业”)坚守环保生命线,将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作为企业生命线,环境保护优先经济效益。聘请挪威专业团队,对水下地形地貌、流速、溶氧以及风向等进行专业测绘后,确定网箱选址、科学布局,进行承载力评估,在此基础上保守核定养殖总量。按生产周期,实行网箱轮养制度,保证水体质量。

民泽渔业养殖品种为三倍体,不会就地繁殖,不影响库区原物种。全程使用高能环保饲料,饲料通过ASC、全球GAP等认证。每个网箱底部安装残饵粪便收集器、死鱼收集器等环保设施通过投放增殖品种等形式代谢水中的氮、磷含量,净化水质。对库区水质每月进行第三方检测,接受各级政府的监督检查以及所在地民众的监督。

猜你喜欢
渔业资源网箱湖泊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网箱养鱼中的网衣清洗方法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网衣的清洗方法
湖泊上的酒店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奇异的湖泊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基于渔业生态足迹广东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