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实习记者 裴晓静
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快时尚品牌以其上货时间快、价格亲民与紧跟潮流的优势迅速占领中国市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打折、清仓、关店、撤出中国……现如今,行业洗牌加剧,快时尚品牌越来越不好过。
9月30日,美国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宣布,已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关闭全球350家分店,其中包括178家美国门店。此消息公布后迅速攻占了新浪微博热搜榜,曾经的快时尚霸主没能逃过衰败的命运,难免让人唏嘘不已。
Forever 21上一次登上微博热搜还是在今年5月。5月初,位于上海南京东路的Forever 21旗舰店,不复往日灯火通明、顾客往来不绝的盛景,“大减价”、“特价30元”的广告牌随处可见,与零星的展台一起诉说着这个国际品牌的悲凉。官网发布通知,Forever 21中国官网暂时关闭;天猫旗舰店显示,店铺将于5月29日终止运营;京东旗舰店更是已经无法搜到;Forever 21官方客服称,Forever 21确认将退出中国。
1984年,韩国的张东文和张金淑夫妇在美国创立了Forever 21,凭借低价、上新快等特点,Forever 21迅速在美国市场谋得一席之地,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时尚连锁品牌之一。积累了20余年经验后,Forever 21将目光瞄准了市场庞大的中国。
不同于优衣库、ZARA等品牌先从中国一线城市布局的路径,Forever 21首次进入中国选择在江苏常熟开店,最终店铺只经营了一年就关闭了。两年后,Forever 21卷土重来,这次它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在核心城市、核心商业圈开大店。2011年9月,Forever 21香港铜锣湾京华中心6层旗舰店盛大开幕;同年,Forever 21天猫旗舰店开业;2012年8月,总面积2500平米的北京王府井APM购物中心店面世;随后,8000平米的上海南京东路旗舰店惊喜亮相。
与黄金地段相匹配的向来都是“黄金价位”。以北京王府井APM购物中心店为例,4层的门店平均每月要支付上百万元租金,一年下来租金成本高达千万元。若是没有相应的业绩,高额的租金只会加重Forever 21的负担,2018年初,北京王府井APM购物中心店黯然关门;据有关媒体报道,香港铜锣湾京华中心店也因为无法负担的租金压力而关闭。
Forever 21最为致命的痛点在于款式不符合消费者的喜好、质量不高。偏向甜美路线,服装设计风格简单轻巧,目标群体是20-30岁的女性消费者,因其独特的定位,Forever 21曾备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弹指一挥10年有余,90、00后成为主流消费群体,个性、独特、时尚成为他们的追求,快时尚品牌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不断降低,而质量问题更是让这群年轻人无法忍受。尽管没有人指望一条牛仔裙、一件外套能穿好几年,但是洗一次就缩水、面料揉成一团或者还没洗就开线也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在过去10多年里,Forever 21一直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的方式抢夺市场,鼎盛时期,该公司在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800家门店。但在高昂的租金成本和电子商务等一系列因素的冲击下,Forever 21仅在2017年就亏损达4亿美元。Forever 21败走中国,只是快时尚目前困境的一个缩影。
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TOPSHOP于2014年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与中国电商平台尚品网达成合作。当年9月,TOPSHOP在尚品网开设旗舰店,11月在天猫开设旗舰店。2016年12月,双方达成协议,尚品网在中国全渠道独家运营 TOPSHOP;在尚品网的运营下,TOPSHOP的线上店铺一年内就卖出了10万条牛仔裤。此后,双方又将合作推进到实体,计划于2018年开设大陆首家独立门店,5年内将店铺数量增至100家。
进驻中国市场短短四年,不管是TOPSHOP,还是尚品网,都发生了许多变化。2016财年,TOPSHOP母公司Arcadia集团销售额同比减少2.5%;2017财年,Arcadia集团销售额同比下降5.6%。尚品网方面的情况同样堪忧,2018年1月8日,深交所上市公司赫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旗下子公司赫美商业,会以不超过2.5亿元的价格,收购尚品网90%的股份。
2018年8月,TOPSHOP对外宣布,与中国特许经营合作伙伴尚品网提前结束合作关系。发言人发表声明,消费者在11月30日前仍可在尚品网和天猫旗舰店购买该品牌的产品,而TOPSHOP和TOPMAN的官网会照常运作。同时,该发言人也强调TOPSHOP并未放弃中国市场。然而剧情很快反转,“双11”来临之际,当其他品牌都在大力促销、冲击销量新高时,TOPSHOP却在其天猫旗舰店挂出了“关店清仓”的公告,称因国际业务运营策略调整,将关闭天猫旗舰店并即日起全店清仓。这条公告无疑是告诉国内消费者,TOPSHOP即将退出中国市场。
同样是在2018年,英国高街品牌New Look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2014年New Look以直营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2015年被南非私募股权基金Brait SE收购90%股权后开始在中国加速扩张,喊出“3年开500家门店”的口号。据New Look的2015~2018财年数据显示,中国门店数分别为19家、85家、110家以及148家;而2017至2018年报中,集团业绩大幅下滑,全年营业收入为13.48亿英镑,较上年下降7.4%,为五年内最低值。2018年,New Look董事会执行主席Alistair McGeorge表示,在审查中国市场业绩表现及未来运营所需投资预算后,New Look决定退出中国市场。
由于缺乏充足的现金流,New Look门店很难占据核心商圈的重要位置。单就北京市场来看,王府井、大望路、三里屯等核心地段中,New Look不是没有开设门店,就是门店设在B1层。再加上进驻中国时间较晚,品牌知名度尚未完全打出就陷入业绩下滑的困境,很难与Zara、H&M等快品牌抗衡。当快时尚品牌整体处在下行阶段,关店、削减成本以维持生计成为了New Look的选择。
日子同样不好过的还有ZARA、H&M。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业绩增速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放缓,根据集团发布的2018财年数据,集团销售额为261亿欧元,增长3%,较2017财年销售额9%的增幅进一步放缓,净利润同比上涨12%,创近五年最糟糕盈利增幅。2012-2016年期间,H&M利润率从18%降至12.8%,根据2018年三季度财报,H&M的营业利润同比大跌19%,至39.1亿瑞典克朗。更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三季度H&M库存将近390亿瑞典克朗(约合275亿人民币),占总销售额的33.5%,超过了服装企业30%健康库存率的警戒线,导致当年公司利润跌去41%之多。经历最后的清仓促销后,近日,在前门大街和王府井驻扎多年的两家H&M门店同时关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7年第四季度起,服装和布的销售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服装销售量2018年540.6亿件,相较2017年的719.1亿件下降了24.8%。人们不爱买衣服了吗?看数量,的确买的少了。
如今90后成为快时尚的消费主力,当快时尚“慢下来”,潮牌却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趋势,联名款、限量版服装更是对年轻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优衣库联名款遭疯抢的盛况也为“慢”市场的快时尚品牌提供了一条可选之路,优衣库与KAWS联名系列6月3日零点开始在优衣库的天猫旗舰店上发售,一经上架几乎是秒空,于是落空的人们开始跑到优衣库线下店抢购。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优衣库多家线下门店出现了消费者钻门、扒模特衣服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联名款并不少见,什么样的联名款更能“独得消费者恩宠”是快时尚品牌应该思考的问题。
其次,偶像明星代言,网红、平台带货也可以下一些工夫。口红一哥李佳琦的案例可能短时间内难以复制,但是现下大火的社交媒体平台还是可以好好经营、进一步打开知名度;官方公众号、电商平台、线下门店要完美结合,拉动流量,扩大市场。此外,快时尚品牌大多聚集于一、二线城市,处于快速上升期的三四线城市相对比较空白,放下身段下沉至三、四、五线城市或许能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快时尚品牌要紧紧把握更新速度快的优势,在产品及时更新的同时也要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感的追求,一成不变的款式只会让年轻人们迅速投入其他品牌的怀抱。如今,以量取胜、以快取胜的时代过去了,人们对服装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撞衫”的抗拒心理越来越强,产品质量放首位,脚踏实地谋创新是品牌求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