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兽
社交媒体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奇葩”的相亲要求,时不时引来网上热议,而最近杭州一位大叔提的要求,又被网友拿来议论一番。这位大叔有个25岁的女儿,他说女儿很宅,怕晚了“嫁不出去”,所以到当地相亲角碰碰运气。在大叔手拿的征婚要求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双亲原生家庭,家庭和睦”这一条,网友反应,赞弹兼而有之。有人现身说法,证明家庭不和睦会影响孩子性格;反对的声音则认为,家庭和孩子不应该挂钩,童年挫折并不全是坏事。
“原生家庭”这个词(family of origin)源自美国流行心理学读物,大概指的是一个人未组建自己的小家庭(“新生家庭”)之前,与父母兄弟生活在一起的那个家庭。这个词经过国内某些畅销书作者的引介,以及社交媒体上围绕中国家庭亲子关系进行激烈讨论而随之而来的传播,近年来大有“凡有井水处,皆有‘原生家庭”之势。
童年经历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吗?或者,在多大程度上,童年经历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建立家庭和亲密关系的能力?影响肯定有,关键在于,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因素如此之多,社会、学校、同辈交往都会影响人格发展,那么,家庭影响这个变量到底有多重要,直接决定了凡事都拿“原生家庭”背锅,是否靠谱。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关于个人生命史的“格兰特研究”。从1938年开始,这项研究跟踪了该校268名学生,跨度长达90年。其重要发现之一,就是“并非所有人生幸福的人都有一個完美的童年”;一个爱你的亲人、导师或者朋友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克服负面经历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包括所谓“原生家庭”)。而且,很多人80或90岁时还一直在改变。研究者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感情生活变得更加和谐,也更能共情,更善于表达情感。如此看来,人们平日里耳熟能详的一些话,比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可能都不过是些陈腔滥调。
更大的问题在于,在这位大叔看来,父母离过婚的家庭,小孩的心态也不那么好。照大叔的说法,现在离婚率一路走高,未来能有“幸福童年”的孩子是否只会越来越少?此立论只能说不值一驳——父母分手不一定意味着子女得到的爱会减少,反而是父母在一起整天吵架、家暴,对孩子的打击更大。
当然,相对于过去征婚看重相貌、户籍、收入……重视“原生家庭”反映出现在的人越来越把“子女过得快不快乐”看成婚恋最重要的选项,可以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原生家庭”不是原罪,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选择父母和出身,但一个人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争得一个自在自为的人生。
摘自《南方都市报》2019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