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清廉
很多疾病往往会乘夜来袭,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夜间常是多事之时,所以,夜间应特别重视加强自我保健。
常乘夜来袭的疾病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医院夜间急诊患者往往比白天更多,尤其是零点前后和黎明前,更是多种疾病高发的时间,甚至会诱发猝死。其中夜间最多发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脑卒中 多为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在睡眠中或晨醒时间(早晨6时左右)发病。
心肌梗死 夜间睡眠时,人体的血液循环减慢,血液相对稠黏,容易形成微小血栓。当脑动脉被血栓堵塞时,可加重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若堵塞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脏某一部位不能供血、供氧,会引发心肌梗死。
痛风 痛风多在夜间侵袭大、小关节而发作,甚至突然痛醒,彻夜难眠。
哮喘 在夜间睡眠之时,支气管容易发生收缩和痉挛,所以哮喘易在夜间发作,如突然被憋醒,出现咳嗽、痰多、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
胆绞痛 如果晚餐吃得过饱、过于油腻,患有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的患者,可能因受不良刺激影响而发生强烈收缩痉挛引起胆绞痛发作,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并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左心衰竭 患有各种较重的心脏病如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并发心力衰竭时,常于夜间病情加重,多在后半夜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而被憋醒,喘促不能平卧而被迫坐起,并咳泡沫血痰等。这多表示患者已出现肺水肿,须送医院紧急救治。这是因为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加之心肌供血不足、平卧时部分血液由下肢转移至肺部,导致肺活量降低的结果。
猝倒综合征 老年人容易在夜间如厕时发生猝倒综合征,多因体位突然改变,血压下降导致大脑短暂性缺血,或因大脑共济失调引起。
此外,患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夜间容易引发尿潴留。一些发热的患者也往往在夜间体温更高。
夜间容易发病的原因
过度疲劳 特别是重体力劳动和用心用脑过度者,下班后感到筋疲力尽,这样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会显著下降,给多种疾病的发作有了可乘之机。
饮食不节 许多家庭由于白天工作忙碌,故早餐、午餐比较简单,而把晚餐做得特别丰盛。这种饮食习惯不但是引发肥胖的重要原因,也是中老年人夜间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胆绞痛、痛风等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
气候骤变 黄昏至深夜在一天中温差变化最大,特别是突遇雷雨大风降温天气,极易使人受风、受寒,这对患有心、肺等急、慢性严重疾病的人来说危害最大。如寒冷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这是导致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
血流减慢 夜间各种活动减少,代谢减缓,血液循环减慢。加之夜间许多中老年人怕夜尿增多,过于限制饮水,致血液稠黏浓缩,血流减慢,这样均可增加血液凝固的機会,导致心、脑血栓形成。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夜间是自主神经最不稳定的时候,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活动主要是受自主神经支配,因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则易引发心脏等功能紊乱,致毛细血管及周围小动脉的阻力增大,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等,因而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在夜间发作。
夜晚自我保健须知
控制晚餐 晚餐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煎炸、动物内脏、海鲜和辛辣刺激食品。晚餐以吃七八成饱为宜,忌暴饮暴食,避免进食有致敏作用的食品。
保证睡眠 睡前至少3小时内不宜饮浓茶和咖啡,根据需要宜适量饮水;睡前1小时用温热水洗脚或洗澡,洗澡不宜时间过长,水温不可过高或过低;居室温度要适宜,保持空气清新,不要在室内吸烟;患有冠心病等疾病者要备好急救药品和吸氧设备,最好不独居一室,以防发生意外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