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灵活处理策略探讨

2019-11-08 02:34张进班
求知导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

摘 要:教材是由教育部门统一编写,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其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文章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对小学数学教材灵活处理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处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087-02

一、利用教材资源,創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以文字图画、数学实例为主的静态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静态内容虽有一定的教学启示意义,但是仍然比较枯燥,不能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材中的人物示例都是一成不变的,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对其中的范例失去兴趣。这也要求,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提取出来,为学生构建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1]。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中的主人公通常是“小刚”“小明”“小红”等简化的名字,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对这类名字产生了“免疫力”,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范例和情景也无法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教材中的主要知识内容提取出来,换取另一个情境,将学生带入新的情境之中。如《猫和老鼠》是一部经典的动画片,几乎所有学生都看过。因此,《猫和老鼠》动画片就可以用来创设情境。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段猫和老鼠的短片,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吸引,这样就能快速进入情境教学之中。

例如,在讲解《体积与容积》这一课时,就可以用《猫和老鼠》中的剧情举例子:“汤姆猫从天上掉下来,摔进了一个边长18cm的正方体箱子中,变成了一个方块,这时汤姆猫的体积是多少?”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随后就会开始计算。这样将数学知识带入学生熟悉的动画之中,可以大幅度提升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教师要明确数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要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教师要具备充分的耐心并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

二、整合教材资源,进行知识扩展

教材的编纂通常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这样可能导致某些相似的知识被分散到了不同的位置,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成,甚至会让学生在学习相似知识时,与以往的知识产生混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对整册教材的教学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将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构成一个由易到难的统一知识体系。同样,数学是一门注重培养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教材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并充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知识拓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有时,数学中新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对旧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因为教材是“通用的”,教材内容是具有一定共性的,所以教材的编写与教师实际教学会有一定差别,所以教师要注重教材与拓展知识的结合,将这些相似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数学教材中,“因数与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两个知识点是分开的,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因数与倍数”之后,就完全能够理解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仅仅需要在学习前者之后对后者进行扩充即可,这就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三、注重问题探究,提升学生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而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教材中一些能够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内容,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并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例如,在当前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探究问题,这些探究问题就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探讨,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在探究过程中就能不断提升学生探究数学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告诉学生梯形的面积怎么求,那么学生可能短时间内可以进行公式的记忆,但是学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求,也不符合当前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将两个相同的梯形拼在一起,很快就会有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梯形拼凑在一起就是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很快“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也就很快被学生总结出来。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对图形之间的关系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现学科价值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能力导向与兴趣导向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上文中已经提及,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现数学学科的学科价值仍需要教师进行思考。除了创设情境,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的知识与教材相结合。数学源自生活,同样数学问题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要将数学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相关性,以体现学科价值,同样在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中引入生活实践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要时可以替换教材中的范例。例如学习《条形统计图》这一节时,学生对于统计城市人口大多没有什么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统计人口变为统计学生喜欢的零食或者统计学生喜欢的玩具等,找准学生的喜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这样学生就对统计知识更有兴趣。也能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并体现数学学科的学科价值。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是具有灵活性的,教师要灵活应用教材,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拓展,多角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此外,教师要明确教育应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提炼,但要注意的是,教材的灵活应用不应该脱离实际,所以教师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构建出更加清晰合理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洪香.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8(5).

[2]蓝日阳.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旬刊),2017(5).

作者简介:张进班,男,浙江乐清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