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整体阅读法促进小学生有效提取和整合信息

2019-11-08 01:15李亚然
求知导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人教版整体文本

摘   要:整体阅读法在信息时代是很重要的读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及提炼整理信息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运用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整体阅读法理解文本内容,基于文本内容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能促进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整体阅读法能帮助学生紧扣关键词、重点句,反复读,细致品,深入悟,生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成果。

关键词:整体阅读法;小学生;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7-0028-02

引    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自主地、个性化地运用整体阅读法整体阅读课文,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有效地收集和整理信息,使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是培养小学生提取和整合信息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基于整体阅读法,学生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将从文本中提取的信息加以自己的理解,以图式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知识图,有效提取和整合文本信息。那么如何运用整体阅读法促进学生有效提取和整合信息呢?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从题眼出发,凸显核心内容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的题目就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也告诉我们,写文章时命题立意很重要。“以题统文”说的是读文如能以题意作为统领则事半功倍。因为审题、解题是离不开初读课文的,所以学生如果以审题、解题为契机,并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形成初读的目标意识,那么其整体感知课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抓住“启示”一词,明白了课文传达的道理: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然后抓住启示中的表示相反意思的词“简单——难”深入文本,探究了难的原因,读懂这个启示告诉我们的道理: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时,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利益与道德冲突时,应选择道德,放弃利益。

二、寻人物心情,探究变化原因

依次找出文本中描写人物心情变化的词语,就能更加深入地探究人物复杂的心情变化原因,能让读者更加贴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取描写人物心情变化的相关信息,并聚焦心情变化进行整体梳理,建立前后之间的关联。

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从人物心情变化入手,抓住“我”在钓鱼、放鱼的过程中心情变化的词语: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不仅感受到了“我”从费尽周折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时的得意,也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坚持中把鲈鱼放回湖中的依依不舍,更感受到了“我”的心情落差之大。学生通过对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词语进行探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句话告诉我们:就算这对父与子钓上鲈鱼的时间并无他人知道,可父亲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高尚品德告诉儿子——金钱、权利、欲望不能换来一切,而不正确的做法迟早会被惩罚。这位父亲在儿子小时候就这么严格要求,就是为了让儿子在成长中面对诱惑能更加果断地做出选择。

三、抓重点语句,揣摩作者旨意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中心句、过渡段等,这些都是提取信息的过程。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从文本中找出一个切入点,精心选择学习角度,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达到对文本整体的理解与领悟[2]。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有三个描写父亲的场景,他用自己感天动地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第一个是他悲痛欲绝,但重新挺立的场景;第二个是许多人劝他别再挖了,但他不听劝的场景;第三个是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的场景。仔细研读,不难发现第三个场景最令人刻骨铭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段话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这一场景完全可以影响前面两个场景,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亲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以及父亲绝不放弃的信念。因而,学生可以以这个震撼人心的场景为切入点,抓住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条情感主线,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反复品读感悟,层层叩问推进,合理地发挥语言的魅力,这些语言就成了富有生命的精灵,学生的心被父亲忘却时间、忘却自我的伟大父爱震撼了,情感也受到了熏陶。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生的静思默想、品悟理解、激情朗读中得到了落实和统一。

四、个性化梳理,发散思维促生成

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对于课文记叙的顺序、主要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学生在脑海中对整个探究过程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思路,提取与整合信息,加深了对整篇文章的个性化理解与把握。

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首先抓住了“我”的两个收获进行了对比学习。一个是“我”收获了道德,这是品质方面的,是长久的;另一个是“我”收获了鲈鱼,这是物质方面的,是短暂的。进而又抓住了父亲和“我”对放鱼这件事上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明白了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并教育孩子。父亲借把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捞上来的鲈鱼放回湖中这件事,换来了孩子一生的好品质,这真是一位以身作则的好父亲。

再如,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桥》一文中,学生在抓住文中的人物进行学习的同时,结合课题“桥”写出了这座桥对于不同人的不同意义:对于老汉,这是一座充满责任与信任的桥;对于小伙子,这座桥是一座让自己希望破灭的桥;对于村民,这是一座值得纪念的桥。

结    语

綜上所述,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面对不同的课文,我们都应该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用综合性的语文练习促进学生的阅读,以训练促进积淀,以积淀涵养人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整体阅读法理解文本内容,基于文本内容引发问题,深入思考,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总之,教师要在阅读中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在阅读中滋养学生情怀,引领学生进入“文能逮意,情能胜物”之语言表达佳境。

[参考文献]

陈凯燕.多点设计,提升整体阅读品质[J].小学教学参考,2018(01):55.

陆华宇.语文整体阅读切入点筛选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5(31):7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一般课题“基于整体阅读法提高小学生提取和整合信息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DEB17320)的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李亚然(1976.1—),女,北京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生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人教版整体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