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用外援破题新一轮改革

2019-11-07 17:03薛原
新体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观赏性

薛原

新赛季CBA刚刚揭幕。比这个消息更引人关注的是将于下赛季(2020-2021)实行的工资帽和外援政策。这两项政策可以看作CBA对多年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清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CBA试图朝着更为职业、更为规范的方向努力。

未来新的外援政策简述如下:1、2019-20赛季CBA沿用报名2人,上场时间4节6人次。从2020-21赛季开始,允许每支球队同时注册4名外援,但每场比赛依然只能报名2人,而且每支球队最多上场4节4人次,每节最多1人次,即任何时刻场上都只能有一名外援。

2、前一个赛季排名最后4位的球队(不包括八一队)取消了亚洲外援优惠政策,但可以使用2人4节5人次,增加1节外援时间,末节依然是1人次。

3、季后赛,所有球队必须遵守4节4人次的规则。另外,CBA还取消了常规赛外援更换人次的限制,但规定季后赛不允许注册和更换外援。

工资帽目前只针对本土球员,外援工资帽还需假以时日。如果将工资帽和外援政策配合解读,不难看出其中的导向:其一是推动各队实力进一步均衡,进而达到联赛整体均衡和观赏性提升;其二是为国内球员成长提供更多空间,尝试改变外援大包大揽的局面。

第一个导向可以看作职业联赛运行中共有的原则。联盟中所有球队看起来是以争输赢、排座次为基本运行模式的,但从根本看,所有的俱乐部是“利益共同体”。一家独大或几家巨头长期存在,对联盟并无多少益处,实力均衡是保证联赛长期良性发展的根本之一。工资帽制度还可以推动各家俱乐部在杜绝阴阳合同前提下实现财务健康,这一点各方应该没有多少异议。

第二个导向则由中国篮球的实际情况所决定。国家队世界杯新败,一时反思如潮,归根结底一句话,中国篮球缺人才,培养人才,本土联赛是最大的“蓄水池”,舍此无他。如果本土球员在本土联赛中难以充分涌现、成长,一定要检讨联赛的发展模式。

如果再结合CBA这些年来的外援政策回顾一下,会对这次调整的导向有更清晰的认识。从1995-1996赛季浙江中欣队引进第一个外援开始,这些年来,外援政策调整的次数不可谓不多,但一言以蔽之,调整的大体模式就是在“提升联赛观赏性”和“培养本土球员”之间摇摆。最少时各队只能引进一名外援,最多时可以达到4节6人次,还未包括亚洲外援。

引进外援,补强球队,增强对抗性、提升观赏性,从职业联赛的角度看,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是,从中国篮球和CBA自身发展的轨迹看,这些年,外援在联赛中的作用早已全面超越本土球员,大部分球队依靠外援来主导比赛。从球队技战术的层面看,本土球员不同程度地被边缘化,另一方面,寻找好外援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的明示暗示令各队在投入方面难以遏制冲动,培养本土后备球员则退居其次。

有观点认为,NBA作为“标杆性”的职业联赛,就不会对外籍球员做出这样那样的限制。但应该看到,NBA位于全球职业篮球的顶端,依托美国篮球自身强大的实力,对全球篮球资源形成一种吸收效应。CBA作为尚在完善中的联赛,一方面要面对更高水准联赛和球员的“挤压”,另一方面又要为本土球员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单纯以“拿来主义”作为联赛发展的基石,难以实现对“模仿”的突破。如果不能从本土球员身上获取最大支撑,联赛依然难称健康。

回到这次的外援新规,既给了俱乐部一个赛季可签约四名外援的更大选择空间,又堵住了季后赛临时更换外援改变实力的不合理现象,季后赛不得新签球员。外援四节四人次,则限制了场上两名外援“搭台唱戏”,本土球员当看客的尴尬局面。

看起来,CBA外援四节四人次的政策是一次“复古”──回到了联赛初创的前几个赛季,但与之配套的规则其实规范了不少。CBA兜兜转转这些年,教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慢慢找到了些感觉。即便以这次的新政而言,也没有奢望一步到位。

猜你喜欢
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观赏性
中国篮球服饰文化研究
18届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篮板球数据分析
浅谈国内电子竞技职业联赛的传播策略
波兰足球运动研究初探
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天价片酬”与“明星烂片”缘何相伴而生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中国篮球掀起头脑风暴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