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丽
不经意间,秋天来了。秋,像一个端庄的女子,素衣素衫,不动声色地缓步走来。秋天是宜人的,像温和的女子,让人感到妥帖和舒服,明媚和静美。
“秋三月,自立秋始。”这时的阳光变淡了,每一棵樹都涂上一层金黄的秋色,夕阳的余晖下,远处连绵的山脉也萧瑟了。走在小路上,一片秋叶飘飘然落在脚下,在地上发出轻微的声响,不知不觉间,节令悄无声息地走至立秋。
秋至,心安静了,我只听得到落叶的声音。
站在清秋的田野上,让人感悟到秋天的风骨,那是自然的灵魂,“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我忽然明白人们为什么恋秋了,清秋是静美的,纯朴如水,人们灵魂里爱一切自然纯真质朴的事物。
《逸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节令就是命令,立秋,让夏天的暑热断了根,好似那强弩之末。一瞬间,夏天里汗流浃背的身体便不可思议地干了,“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立秋,分秒之间,凉爽之气充盈天与地,清晨醒来,窗外的树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小时候,立秋这一天,母亲总是从集市上挑一个大西瓜带回家,沙地里种出来的西瓜最好吃,味道干净甜美。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脆响,西瓜应声而裂。一家人围着吃西瓜,其乐融融,立秋吃西瓜是民间习俗。人在酷热的夏天往往食欲不佳,立秋的凉风一起,便需要补补身子,人们把这叫作“贴秋膘”。汪曾祺写立秋吃烤肉,将羊肉切成薄片,大火烤着,一屋子人足鄧长凳,解衣磅礴,一边大口地吃肉,一边喝白酒,满屋子的烤肉香。
一场秋雨飘来,肆虐了一个夏天的酷热终于有所收敛,不再张牙舞爪。晚饭后,我和母亲在紫藤架下散步,抬头望天,月朗星稀,忽闻脚下草丛间虫鸣悠悠,有着秋天的意象。母亲一边走一边淡淡地说:天凉了,寒虫都叫了。秋天因为虫鸣,让季节有着层次和质感,生命因之丰富而温婉。虫鸣摇碎一地的月光,宁静的夜是那样迷人。
这时候你会发现园子里的冬瓜,长满了“白霜”,南瓜已长出小小的瓜儿,玉米正在抽穗长棒,棉田里的棉花开始结实,这时芝麻开花节节高,菊花在初绽。一些农作物和蔬菜必须抢在秋天里播种,民间谚语道,“立秋栽葱,白露栽蒜。”“立秋前,三四天,白菜下种莫迟延。”
清秋如水,如一幅宁静的长轴画卷,秋天的斜阳流水,与林间的蝉声,有一种远意。喜欢刘禹锡词里秋天,“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秋天是旷达高远的,让人心境开阔,思想清澈。秋天的况味是萧瑟,诗词多悲秋,而在这种悲境中创造了不少的经典和大美。
清梦初回秋夜阑,雨声敲打着远处寂寥的瓦片,一缕清愁缠绕在心头。总感觉秋天的雨,有宋词的意境。张爱玲笔下的秋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初秋的雨有些安静,有些凉意,让人感觉舒爽,让人烦躁的心缓缓安恬下来,一种温润的感觉,这时人的心思也特别简洁。
立秋之季,是一年中最富有诗意的时刻。空气透着凉意,绿意将褪未褪,草木将黄未黄,阳光明亮而温和,是一年中宜人的时节。未及深秋,不必生悲。立,如一个人站在大地之上,而立秋,是人站在一片秋叶之上,人三十而立,要脚下有一枝可栖,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领悟了,才能从容坦荡,与万物共荣枯,与山水共清欢。
立秋像一个哲人,站在苍穹下,思想变得高远而明朗,沉静而深刻。
很想在这深情的季节里,抒写秋水长天的风景,将心境历练得如深邃高远的天空。人生,就像是一场匆然的落叶,所有的过往也许是一场繁华的浮梦,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无法掌控尘世里的风霜雨雪,但我们可以怀着一个淡然的心,静观白云出岫的美丽,细听山涧清泉的从容。人生之秋,或许是美在一份繁华后的清寂,热烈后的薄凉。
初秋,天朗气清,风轻云淡,“露似珍珠月似弓。”岁月如水,世事如梦,人如秋风,当人生由浓烈转至淡然,一钩新月天如水,淡然如秋的生活最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