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乔
摘 要: 作文教学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围绕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如何走出教学困境提出策略。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困境分析
一、作文教学困境分析
(一)部分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在当前教学模式下,一些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没有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片面认为即使多加练习也不会显著提高习作水平。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一些教师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导致学生难以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对其未来学习生涯无益。
(二)写作与生活实际脱节
一些学生面对叙事类文章时毫无思路,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知之甚少,都是写作与生活实际脱节产生的问题。学生每天两点一线地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中,很少留心生活、感悟生活,缺乏生活體验,再加上阅读时间和阅读量有限,导致写作素材少,写作时只能生搬硬套。长此以往,学生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各种素材和表达技巧,习作缺乏想法、语序混乱,写作质量得不到切实的提升。
(三)课堂教学不当
课堂教学方面,存在布置的作文题目没有新意、作文讲评没有针对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春、秋游之后教师布置的游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样的作文不仅给学生游玩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一年两次的机械性重复还使其丧失写作兴趣。一些教师的讲评没有针对性,挫伤部分认真写作的学生的积极性,三言两语的点评不能使学生清楚认识到作文的优劣之处。此外,课堂教学细致到辅导学生遣词造句,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过于宽松,不给予一定的写作思路与方向,则导致学生行文杂乱、没有章法。目前的写作教学方法是教师布置题目,提出文章要求,待学生写好之后加以讲解。尽管这样的教学方式满足了作文教学的基本需要,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感与思路。
(四)“量”与“质”不平衡
在现有教学模式中,经常有一些教师布置日记、周记的情况,这是对写作数量的要求。然而,过多的日记与周记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没有体现真正价值。日记与周记的本意是培养学生记录生活点滴、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而不是作为学习任务强加在学生身上,过多的写作任务甚至会导致学生厌恶写作,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真正体现写作质量的作文布置得少之又少,一些作文题目甚至沿用了十数年,可以说没有结合时代的要求,也没有体现出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二、语文作文教学对策分析
(一)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具体实施时,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学生可以真正完成的计划。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制定的目标通常会有形式化色彩,即目标确定得很好,却没有考虑学生的水平。此外,写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味地赶课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上交的作文,考查学生的整体水平,明确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文章结构和提高文章流畅性、完善修辞手法的应用等。
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尽量让学生用课后时间完成写作练习。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减少写作在课后占用的时间,是一种“减负”的方式。虽然这样的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是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虑,一些学生面对陌生的题目无从下手,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相反地,如果用半节课点评上一次的作文,利用余下的时间指导学生本次作文写作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视角,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虽然会占用部分课后时间,但学生的写作效率会大幅提高,写出的文章更具想法。
再次,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交上来的每一次作文。正如前文所说,布置作文并不是为了美化教学成果,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对待每一次作文作业,教师都应该拿出一定时间在班级内进行讲评,具体到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写得比较好,指出学生的通病是什么并予以纠正。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采取活用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互评作文、票选作文题目等形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明确自身的不足与长处,确保写作教学可以更高效地开展。
针对一些学生缺乏社会热点敏感度的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抽出部分时间,向学生普及一些社会时事,必要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音频资料,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写环保、节约为主题的作文时,有些学生可能因为从小生活优渥,不知节约意义,若在此时向学生播放一些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过去的人们过着怎样拮据的生活,或者此时贫困山区的同龄人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或许能强化他们内心的感悟,了解节约的意义,感恩现在的生活。
指导学生互评作文是一种较好的创新教学举措。学生互评作文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同学的作文并给出明确的意见,这一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树立对他人负责的意识。此外,阅读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同学作文中的优秀之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共同提高。教师应当先对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大致了解,选择整体情况较好的作文让学生互评,确保不会有较大问题出现。学生互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课前准备、课堂授课上。
票选作文题目可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提供三到五个与课题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投票选出最想写的题目。教师的写作水平、人生阅历一般来说远高于学生,由教师直接选定题目的话,题目难度可能并不适合学生水平,而且固定的题目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难以表达学生思想的维度与广度。票选题目有利于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促进学生表达内心所想、发挥特长。
(三)将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写得比较好的通常是《我的父亲/母亲》一类的作文,主要特征是与生活密切相关,有内容可写。教师虽不能要求学生对每一件事情都有所经历,但可以提供一些合理的指导。教师可以列出一份“生活清单”,上面列举一些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的事项,比如去一次博物馆并说出你最喜欢的作品、看一次戲剧并记录下感受,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充实生活、增添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一些存在特殊情况,不能很好地参与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用书单替代“生活清单”,读一本好书同样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学生还可以从中学习优秀大家的语言特色,为今后语言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量”与“质”的结合
量的积累主要体现在两个因素上:阅读量和练习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好摘抄工作,保证写作素材的积累。一定的练习也是必要的,写作不能“纸上谈兵”,一定需要学生动手,在练习中形成语言特色。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与负担,练习可以以写作片段为主,将日记私人化,由学生自己做主。
质的提升需要教师选题精炼、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尽量避免空洞、重复的话题,例如爱党爱国的作文题目,爱党爱国固然重要,可是学生阅历尚浅,思想并不成熟,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话题是很空泛的。如果改成《家人与党的故事》,鼓励学生询问家中长辈,党和国家带给了他们什么,那么既可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知晓长辈以前的真实生活,又有助于其了解关于党和国家的历史。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文章是有血有肉的,还为今后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
三、结语
本文就语文作文教学困境进行分析,指出现如今教学模式中存在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写作与生活实际脱节、课堂教学不当及“量”与“质”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重视“量”与“质”的平衡,采取活用新媒体设备等创新型教学方式,将写作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日常学习中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晓璐.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6(4).
[2]徐蕊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及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