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果
摘 要: 本文记录了河南邓州方言的声韵调,调查了邓州方言的两字组连续变调情况及变调规律。
关键词: 邓州方言 两字组 连续变调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东接南阳市、新野县;西连淅川县;南界湖北省襄阳县、老河口市;北邻内乡县、镇平县。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南北的重要之地,因此在语言上邓州方言既有北方方言的显著特点又有西南方言的成分。在两字组连读变调上有着极大的不同,本文以邓州方言点为主进行调查。笔者自小生活在邓州地区,发音标准,兼以父亲的语音为辅助,调查河南邓州的声韵调及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调查材料依据《方言调查字表》,先以传统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借助实验语音方式进行验证,主要实验工具为PRAAT。
一、邓州方言的声韵调
(一)声母23个,包含零声母在内(如表1)。
说明:1.在邓州方言中,n与?捱互补,?捱与齐齿呼、撮口呼相拼,如你,女等;n与开口呼、合口呼相拼,如难、努等。
2.舌尖后音ts、tsh、s的发音部位是舌尖抵住下齿。
(二)韵母38个,包括自成音节[1](如表2)。
(三)声调4个。
阴平132高猪低边开一八麦
阳平53甜白穷陈俗服
上声42古好手袄水
去声21近荣树柱菜谢
说明:邓州方言的今音共有4个声调,古阳上归入去声,古阴入归入阴平,古阳入归入阳平,基本符合古今普通话声调的演变规律,但调值大有不同。
在传统实验得出四声调值的基础上,又运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对邓州方言进行验证,得出各声调调值为(如图1):
通过上图,阴平、阳平与上声的调值基本对应,但四声调值在声学实验上起点更高,调值定为51更合适,这样去声调值与阳平调值几乎一样,但在实际方言中两种声调却有明显区别,因此去声依然依据听感定为21调值。
二、邓州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轻声的连读变调暂不讨论)
(一)非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概况
邓州方言今音共有4个声调,形成了33种两字组组合排列。但在邓州方言中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比较复杂,具体变调规律归纳为表3:
举例说明:
1.阴平做作前字
①阴平[132]+阴平[132]组合时,共形成四种连调调式。
(二)非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规律
从上述两字组的变读情况可以看出,邓州方言的非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相当丰富。在邓州方言中,虽然只有四个声调,但在不同组合中,古音来源不同的前后字组合在一起基本上都会产生变调。邓州方言的非轻声两字组共有 33种组合情况,其中,2组前后字都不变调;10组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7组前字不变调,后字变调;14组前后字都变调。其次,“语法结构也会影响变调规律。在邓州方言里,同一种单字排列的兩字组,由于语法结构不同有不同的连调式”的情况大量存在。主要归为以下几点:
1.除上声作前字外,阴平、阳平和去声与不同调类的后字组合时,两字组的前字均会发生变读。
2.同调类前字+不同调类后字的连读模式有“类化”现象,主要表现为:
阴平+后字:24+21、53+21
阳平+后字:53+21
上声+后字:42+21
去声+后字:24+21、53+21
参考文献:
[1]朱晓农.语音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4-58.
[2]南阳县志.南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3]邓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邓州市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09.
[4]丁全,田小枫.南阳方言[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8):23-25.
[5]姚炎嫣.南阳方言的连读变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0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