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高中毕业于江西省新建二中,现就读于同济大学。
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能;厚积薄发,才是突破自己的唯一途径。我用高中三年印证了这两个道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学校高一升高二有筛选机制,虽然我不算努力,但每次大考我的排名都能达到班级的中等水平。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课间。我本想到办公室向老师咨询做错的题目,无意间却瞥见了自己在上一次考试中的年级排名——第150名。文理分科后,三个重点班加起来也不过120人,这个排名意味着我如果再不努力的话,就将离开重点班。15年来习惯优等生身份的我,本能地对这个念头抗拒。哪怕再怎么堕落,我也必须维护自己的骄傲。
距离分班考试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自知在這最后一个月,仅仅靠自己埋头学习是无法取得突破的,短时间内见效最快的办法便是借鉴成绩优异的同学的学习方法。除了借鉴同学的笔记与错题本,我还尽量在晚自习结束前完成作业,特意约好同学利用晚自习后的半小时辅导我,教我解决当天遇到的难题。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同学的帮助与自己的努力下,最后我总算是留在了文科重点班。
吸取高一的教训,我在高二逐渐调整心态。每当我烦躁之际,发现稳坐年级第一宝座的同学正专心致志地埋头学习,我都为自己的贪玩和焦躁感到惭愧,于是不再望向窗外,而是埋下头,将自己投入无穷无尽的习题中。
命运是公平的,我不是天才,无法在短时期内追平与其他人一整年的差距,但我乐于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不再心高气傲,继续努力,我坚信“天道酬勤”。
万事功到自然成
“上大学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曾困扰过我很长一段时间,而复旦大学给了我答案。
在我浑浑噩噩之际,偶然间看到一篇复旦大学毕业生回顾大学生活的文章,这让我重新燃起了斗志。在古希腊语中,“学校”一词的意思是闲暇,而据说复旦大学学生常挂在嘴边的是“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在复旦大学,没有人会讶异于你野心勃勃梦想毕业后年薪百万,抑或计划云淡风轻地云游四方,它只是默默地为每一位学子提供足够多的平台,让大家自由施展才华,这让高三时的我痴迷不已。
我在日记本的扉页写道:“人生若梦,繁华似雪。梦醒了雪停了我们将一无所有,是故之于人世,当另有所寄,是名吾理想国,愿复旦寄吾所寄,不枉所活。”
为此,我给自己制订了一套严密的学习计划以便梦圆复旦大学。早上六点,闹钟一响我便起床洗漱,然后到教室学习;为了尽可能地增加学习时间,我每顿饭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高三任务繁重,为了保证各科均衡发展,我专门做了各科学习时间表……
有志者事竟成,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虽然最后我没有考上复旦大学,但还是来了上海,走进了与复旦大学相隔三站地铁的同济大学。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高考那两天下了特大暴雨,似乎想为我们洗刷之前所有的不愉快与不满意,让我们重新书写自己的未来。如今回想起高三那段时光,脑海浮现的是草稿本上密密麻麻的演算题、书桌上五颜六色的便利条,以及黑漆漆的早晨与夜晚回家时路边的暖黄灯光。可当时我满脑子都是“复旦”,从来没有想过“辛苦”二字,满心是对高考胜利的向往,只感叹一句“来日可期”。
高考是一场未知的冒险,在没有盖棺定论之前,谁也不要妄自菲薄。既然无法改变之前的结果,那么便将之前的考试结果都抛之脑后,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备考上,努力查漏补缺。越是到关键时刻,越是要冷静下来,我们应该做的,是比之前更加竭尽全力。
高中三年,我不只是拥有那堆积成山的习题册,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由成功与失败印证的道理——天道酬勤;高中三年,我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在今后漫漫人生长路上的人生道理——唯有努力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