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室内照明设计策略

2019-11-07 06:14:22缪海琳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
光源与照明 2019年2期
关键词:迎宾主会场色温

缪海琳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

0 引言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作为主会场,国展中心的室内照明设计意义重大且面临多重挑战,即在满足高大空间的常规功能性照明同时要兼顾摄像、摄影、展陈、会议等多种场景及模式的需要,同时在效果表现上要契合“大国风范、海派韵味”的主题。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照明功能性与照明艺术性始终既相互制约又紧密结合。照明的功能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空间的光环境划分与转换、特定作业任务的照明需要、光环境的舒适性控制、照明艺术性涵盖的空间色彩的还原与呈现、空间的亮度与光影表达等。

1 室内外光环境的明暗适应

人眼对明暗环境的适应有两种:从较暗环境到较亮环境的适应过程称为亮适应,其时间较短,通常在瞬间至数秒内完成,2min后可完全适应;而从明亮环境到较暗环境的适应过程称为暗适应,其时间较慢,通常在5 min以上时间完成,要达到完全适应甚至能达1 h。[1]

由于进口博览会都是在白天召开,照明设计需充分考虑与会人员从明亮的室外步入室内时的光环境转换过渡问题。晴朗天空时,阳光直射地面照度为105lx左右,背阴处的照度为104lx左右。[2]人在室外高照度标准环境中驻留时间长之后,一旦进入照度急剧下降的室内空间,人眼在暗适应的过程中会感觉非常不舒适。因此,迎宾大厅作为室外到室内的过渡空间,照度水平不宜降至室外照度水平的1/10以下。经过综合考量,照度水平定为1500lx,通过照度空间转换的设置,可以显著缩短人眼暗适应的时间。同时,迎宾大厅还承担着重要的迎客形象展示作用,其天花顶的大型吊灯取意“绽放”,形如盛放的花朵。因此,吊灯四周的灯具利用掠射、平洗等多种照明设计手法,将光分布设置从中心向四周密度递减,使整个空间主次分明、简洁大气。

迎宾大厅和主会场分别是会客和会议的正式场合,而作为两个空间之间转换的走廊应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因此共享厅(走廊)的照度水平降为1000lx,与迎宾大厅的1 500 lx形成对比,利用光线的明暗对空间进行划分。

当与会者到达主会场之后,照度标准又提升为1500lx,这样迎宾大厅—共享厅—主会场三者组成的大空间的照明富于层次变化,与人们在不同空间中特定的心理状态相适应。图1为会议中心(西厅)的照度分布图。

图1 会议中心(西厅)的照度分布图

2 高大空间的垂直照明

本次照明设计的空间分为迎宾大厅、主会场、圆厅、平行论坛、过道等五个大区域。以迎宾大厅为例(如图2迎宾大厅实景图),迎宾大厅高度为8 m,是宾客进入会场空间的第一站,代表着整个会场的形象。与会者在此会面、交谈,宾客需要看清相互的面容,摄像机会全程记录这些活动。因此在迎宾大厅中,垂直面的照度相较于传统的评价标准—水平照度更为重要,尤其是主席台处的人像照明。照明设计中没有将垂直照度与水平照度孤立看待,而是保持了水平照度:垂直照度=2∶1的空间照度关系。针对拍摄的主要面(正入口和左侧主面)采用的垂直照度标准定为750lx,均匀度控制在0.6以上,这使得迎宾厅成为一个兼具空间美感舒适又满足直播需求的室内空间。[3]

在设计之初,照明设计团队也试图借鉴青岛上合峰会会场以及厦门金砖会场两者均采用的照明设计手法—“顶面发光膜+局部重点照明”的模式,但最终由于项目本身“海派韵味”的特点,转而运用更为贴合项目实际的设计手法。

图2 迎宾大厅实景图

图3 迎宾大厅照明剖面示意图

迎宾厅最终的垂直照明主要借鉴了舞台灯光的做法,采用了一道面光、二道面光以及耳光的处理方式(如图3迎宾大厅照明剖面示意图)。灯具方面,结合顶部玉兰花开的GRC造型设计采用圆形轨道布置表面加防眩网的深罩型轨道灯具,既能解决重大会议期间垂直照明的问题,也能兼顾后期运行维护的灵活性与节能考虑。

3 室内大面积色彩的照明矫正

整个迎宾厅内存在的另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面积高达300m2的表面略有花纹的正红色地毯。由于LED的发光光谱中红色光线的占比偏小,而当高照度水平的红色地毯向周围空间反射光线时,由地毯反射的红光与LED的光线叠加,极大地增加了LED发光光谱中红光成分的比例,所以当空间内只有方向性明确的水平面照明时,整个空间将呈现令人匪夷所思的粉红色调。因此,在这里必须考虑用其他的手法来去除由于地毯反射红光而引起的空间色差的影响。

图4 灯光与红色材料的光谱叠加示意图[4]

图4为灯光与红色材料的光谱叠加示意图,其反映空间最终色彩的呈现是灯光光谱与材料反射谱加权叠加的结果。因此在照明设计时,通过在垂直表面增加洗墙灯的方式提高了垂直面照度值,同时在周围墙面使用通长的自发光灯带(每米八段控制可实行色温及灰度变化,最终在场景的调配中起到垂直面中心转移的作用),使墙面的垂直照度达到700lx以上;且在大顶增加了洗顶照明,形成从1 500 lx至400 lx的退晕,从而从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全方位地削减地毯反射光的影响。如果没有实体天花造型的约束,空间的体型系数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利用大面积发光膜可以消减掉大部分的红光成分,对于室内大面积色彩的照明矫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圆厅和平行论坛中,其墙面和顶面均为木饰面,地毯为大面积蓝色地毯,空间并没有出现地毯反射的蓝色色调问题(如图5平行论坛实景图)。通过对比分析不难发现,首先蓝色的材料反射光谱相对于红色的材料反射光谱要弱的多,其次LED的光谱能量分布中红色光谱的绝对值低,蓝色光谱的能量绝对值高。因此,当地毯反射的蓝光叠加到 LED本身发出的光线时,并不会过多改变LED原来的光谱构成,所以蓝色地毯对空间的影响较小。

图5 平行论坛实景图

4 空间的亮度与色温表达

一般来说,水平照度反映的是人们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从事作业的指标,比如在主会场与平行论坛的会议桌上,必须满足特定的照度标准以满足与会者写字的需要;主席台上嘉宾面部的半柱面照度是满足摄像机摄影需求的评价指标。从经验上来讲,要利用光影对空间进行艺术性表达,亮度是比照度更为合适的评价指标。

主会场空间构架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形态,用现代手段进行表达。墙面和顶部用浅色铝板层层叠级,用铜条、灯带勾勒,以近似“白描”的手法展现出“庑殿顶”的轮廓,展现气势恢宏的大国风范。因此,主会场的照明也融入了这一设计意向,运用透光膜对光的处理来达到整个空间的照明要求。透光膜的亮度为700 nit,主席台背景板的亮度为250 nit,而其他三面墙的亮度为500 nit。整体高亮度的墙面和顶面有扩展空间感的作用,使整个会场空间更加开阔和大气。同时,墙面和顶面的亮度也不是同一设置,而是通过亮度对比形成主席台背景墙、其余墙面、顶面的亮度呈现1:2:3的关系:主席台背景墙较低的亮度水平不影响摄像机对主席台上嘉宾人脸的拍摄,其余墙面利用高亮度扩展空间感且减轻眩光,顶面最大程度地突出特色天花造型。图6为主会场实景图。

图6 主会场实景图

在会场的照明设计中还引入了可调色温的设置,其中多色温灯具通过DMX512系统,可以做到自由控制2700~5700K的色温及明暗效果,将会场庄重、大气的中国元素潜移默化的演绎呈现出来。在对空间整体进行色温规划时,照明设计团队同时充分考虑了空间装饰面的色彩关系与空间亮度分布二者的协同影响,最终形成了如下的色温设置方案:墙顶面为浅色铝板、地面为红色地毯的主会场,色温稳定在3 500~3700 K左右;墙顶面为木色饰面、地面为灰蓝色地毯的平行论坛,色温稳定在3000~3200K左右。图7为会议中心(西厅)的色温规划图。

图7 会议中心(西厅)的色温规划图

5 结束语

文章从中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作为中国首届“进博会”的主会场的照明设计策略出发,探讨了室内外光环境转换过渡、高大空间的功能性照明、室内大面积色彩的照明矫正、空间的亮度与色温表达等问题,阐述了在照明过程中始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照明与建筑和精装饰面紧密结合的设计考量、照明对建筑空间的功能划分等,用灯光的手段突出中式建筑空间格调的形态和装饰主义线条运用的海派风格—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为高大会展空间的照明设计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案例。

猜你喜欢
迎宾主会场色温
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掠影
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掠影
世界粮食日主会场掠影
学生台灯色温 不宜超过4000K
科教新报(2020年22期)2020-06-11 08:48:29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主会场圆满谢幕
园林科技(2020年4期)2020-01-18 03:19:08
基于单片机的迎宾机器人设计
电子测试(2018年13期)2018-09-26 03:29:20
基于DALI协议的色温可调节LED照明控制器
都教授客串“迎宾员”
创业家(2015年3期)2015-02-27 07:52:50
快乐的重阳节
选择合适的色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