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康,张举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
项目位于合肥市新站区,地处东方大道与叠翠峰路交叉口处,用地位于东方大道以北、叠翠峰路以东、荃湖南路以南、规划文忠路以西建设用地范围内。北侧一路相隔是风光秀丽的少荃湖。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89645.82m2,均为医疗卫生用地。地块东西宽约400m。
医院总病床数为1000床(含ICU)。本工程总用地面积89645.82m2,建筑基底面积22385m2,总建筑面积 193413m2,其中地上 134468m2,地下 58945m2。南侧低层裙房为医技楼,两栋6层高的楼分别为东西门诊楼;北侧两栋住院楼,东住院楼17层,西住院楼14层。地下共两层,主要功能为核医科、机动车停车库、配电间、设备用房及后勤用房等。
地下一层层高4.5m,地下二层层高5.7m,一层层高6m,2-4层层高5.2m,5层门诊部分层高5.2m,住院楼层高4.2m。
图1 建筑外观
本项目空调冷源采用人工冷源,即采用水冷冷水机组加水蓄冷方式,制冷站位于东住院塔楼地下二层的制冷机房。本制冷站房供应包括东住院塔楼、西住院楼、东门诊楼、西门诊楼以及医技楼等建筑的舒适性空调系统和净化空调系统。本项目空调建筑面积约为14万m2,根据逐时冷负荷计算得出,本项目总冷负荷15800kw。夜间空调面积约为75900m2,总冷负荷5220kw,共设置5台冷水机组。
本项目冬季空调总热负荷为9420kW。冬季空调热源由院锅炉房提供一次水,经换热机组换热后供应舒适性空调及净化空调热水。锅炉房设置在东住院塔楼地下一层。冬季空调供热量不够部分由2台用于热水供应的锅炉进行补充。
本项目所有建筑空调区域水系统全部采用四管制系统,夏季、冬季同时供应空调冷水及空调热水。
本工程从市政引入两路35kV双重电源。一路电源引自九顶山开关站,另一路电源引自保税区开关站,两路电源全主全备,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中断时,另一路不应同时受损。同时本工程在地下一层东北侧设柴油发电机房,选用3台常用功率2750kVA/10.5kV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本工程在西门诊屋顶上设置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形式为用户侧低压并网,光伏发电用于照明。
本项目35kV配变电所位于地下一层东北侧,内设2台35/10kV,16000kVA变压器,同时在地下室一层设置4#分变电所。
本项目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及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医院用电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控,优化运行方式,节约能耗。
本次能效测评标识评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JGJ/T288-2012)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民用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DB/T1924-2013)进行,为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理论值阶段。
测评内容包括基础项计算、规定项测评及选择项测评。
3.1.1 建立建筑模型
图2 建筑模型图
3.1.2 计算参数
①主要室外气象参数[1]
主要室外气象参数表 表1
②围护结构参数
依据《民用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DB34/T1924-2013),房间运行时间、设计温度、照明功率密度均按《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确定。建筑物窗墙比分别为东向0.39,西向0.32,南向0.55,北向0.46。体形系数为0.11,建筑节能计算面积为191054.55m2。围护结构构造见表2[2-3]。
图3 参照建筑的全年逐时冷负荷
根据软件计算结果,本项目全年累计热负荷为6295586.27kW·h,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能耗为14.55kW·h/m2;全年累计冷负荷为 11394123.91kW·h,单位建筑面积全年空调能耗为13.11kW·h/m2;单位建筑面积全年照明能耗为26.38kW·h/m2。总能耗为54.04kW·h/m2。
比对建筑全年累计热负荷为5996356.07kW·h,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能耗为17.51kW·h/㎡;全年累计冷负荷为11887198.94kW·h,单位建筑面积全年空调能耗为13.14kW·h/m2;单位建筑面积全年照明能耗为 26.38kW·h/m2。总能耗为 57.03kW·h/m2。
围护结构做法 表2
标识建筑与比对建筑实际能耗 表2
图4 设计建筑的全年逐时冷负荷
经计算,本项目节能率为5.24%,满足一星节能率要求[4]。
①建筑能效理论值计算是进行建筑能效标识的基础,建筑能效理论值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能效标识等级;
②建筑能效测评是建筑节能效果的直接反应,是建筑节能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的重要内容;
③通过PKPM软件计算得到的采暖和空调耗电量理论值是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标准进行综合判断,本项目节能率为5.24%,满足一星节能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