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迎迎 陈松兰 杨婷婷 张艳英 吴勤玲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3.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现代护理工作复杂繁琐,且面对患者病情变化应迅速做出应对,出现护理差错几率增大,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在美国国家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的报告中,美国每年约超过98 000位病人死于医疗不良事件或伤害[1]。保障患者安全是护理的最基本原则,同时也是预防不良事件最主要的途径[2]。医护工作者的安全态度是形成患者安全文化的核心,决定着安全工作能否成功,安全态度不端正,就会产生不安全行为,导致护理差错发生。患者安全文化(patient safety culture,PSC)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为保障患者安全所形成的个体与群体的价值、态度、感知、能力和行为方式[3]。国内对肿瘤科护士的患者安全态度的研究较少,加之因疾病导致肿瘤患者心理问题多,所以更需要重视科室安全文化和安全工作。因此,本调查旨在评估肿瘤科护士的患者安全态度,为护理管理者采取合适措施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态度提供参考。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择山东省5所三甲医院的肿瘤科护士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直接接触患者的护理人员;②自愿接受该问卷调查。排除标准:①进修护士和实习护士;②请假、进修等原因不在岗的护理人员;③不直接接触患者的护理人员。
选择医院实地调查和网络客户端——问卷星调查两方面同时进行。医院实地调查开展前,与医院领导进行了充分沟通并获得支持,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及填写方法,以此来提高问卷回收率。调查以匿名方式进行,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将调查问卷上传至问卷星网络平台,复制链接发至调查对象,进行填写;收集完毕后将问卷进行统一下载。此次共发放133份问卷,整理资料时将未回答条目数>3视为无效问卷剔除,收回有效问卷127份,有效率为95.5%。
本次调查分析采用了国内学者郭霞等[4]修订的中文版安全态度调查问卷(C-SAQ)。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别为年龄、性别、职称、工龄、是否接受过安全文化培训;第二部分是护理人员安全态度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31个条目,6个维度,分为团队合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满意度、工作条件和压力感知。其总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549~0.882。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认同”至“非常认同”分别计为1~5分,反向条目在计算得分时进行正向转换,得分越高说明调查对象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态度越好,则患者安全环境越佳。各维度及条目得分中,比较认同(4分)和非常认同(5分)记为积极反应,以此计算积极反应率。
双人录入数据并核对,采用 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将检验水准设为α=0.05。
本次127例调查对象中年轻护士较多,≤25岁的护士占54.3%,65名护士学历为本科。不同年龄、性别、工龄、学历和是否接受安全文化培训的护士其安全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护士安全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本研究中肿瘤科护士的C-SAQ为(4.16±0.61)分,其积极回答率66.93%;以管理感知维度得分最高,其余见表2。
以安全态度总分(C-SAQ)为因变量,以表1中单因素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性别、工龄、学历及是否接受过安全文化培训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在α=0.05,β=0.10水平进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工龄、学历及是否接受过安全文化培训是肿瘤科护士安全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27.9%的变异量,见表3。
本研究显示,肿瘤科护士的患者安全态度的得分除压力感知维度外均高于郭霞[5]的研究结果,原因可能与调查时间的早晚有关。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医疗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护理方方面面的不断改善,护理工作内容的不断拓展,使得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愈加重视。与黄丽璇等[6]的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得分较低,原因可能与肾脏科的患者病情危重,且肾脏科是医院重点科室有关。这提示肿瘤科管理人员应重视构建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改善质量管理体系,改善工作氛围。本研究调查对象对患者安全态度的积极回答率均低于75%,这说明肿瘤科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急需改进。研究表明[7-8],医院及科室重视肿瘤科患者安全文化建设,组织相关安全文化培训,强化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警觉性,以此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其中管理感知维度得分最高,压力感知维度得分最低,与韩楹[9]对外科护士的调查结果一致。这说明肿瘤科管理层将患者安全视为管理核心,支持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但肿瘤科护士的应对压力能力较低,提示今后应采取相应措施补足该短板。
表1 不同特征肿瘤科护士安全态度得分比较(n= 202)
表2 肿瘤科护士安全态度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n= 202)
注:-为空白项
表3 肿瘤科护士安全态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498)
注:R2=0.634,调整后R2=0.279,F=8.042,P<0.001;自变量赋值情况:性别(男=0,女=1);是否接受过安全培训(否=0,是=1);年龄[设置哑变量,以≤25岁为参照(0,0,0),26~30岁(1,0,0),31~35岁(0,1,0),≥36岁(0,0,1)];工龄[设置哑变量,以≤5年为参照(0,0,0),6~10年(1,0,0),11~15年(0,1,0),≥16年(0,0,1)];学历[设置哑变量,以大专为参照(0,0),本科(1,0),硕士及以上(0,1)]。
3.2.1工龄影响肿瘤科护士对患者的安全态度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不同工龄能显著影响肿瘤科护士对患者的安全态度,这与徐旭娟等[10]的调查结果一致。工龄越长,其安全态度越好,这与高年资护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等有关,对患者的安全问题比较敏感,且与科室人员比较熟悉,敢于表达观点。研究证实[11],低年资护士因其缺乏临床经验、护理技能不扎实,无法准确感知患者的安全问题等,是科室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人群。因此,医院及科室管理人员应加强低年资及新入职护士的安全文化培训,增强其慎独精神和对患者安全隐患的敏锐性。科室管理者应改善科室氛围,鼓励高年资护士帮扶低年资护士,形成主动参与、互帮互助的安全文化氛围。
3.2.2学历影响肿瘤科护士对患者的安全态度
本研究显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得分最低。这可能与其学历较高,再加上本科护理人员的自身定位较高,临床工作无法满足自身期望值,可能会忽视相关的管理制度,而这恰恰是发生护理差错的危险因素之一。与硕士学历的护士相比,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对自身定位明确,珍惜工作机会,对患者的安全比较重视;且其比较关注与患者的互动性,也可能更为主动参与到患者安全建设中来[12]。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并根据各院情况设置晋升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
3.2.3安全文化培训影响肿瘤科护士对患者的安全态度
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接受过安全培训的护士对患者的安全态度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护士,这说明对不良事件进行公开讨论、学习,信息共享,改善科室安全氛围能明显提升肿瘤科护士的安全态度。这也是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发布的“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构建安全医疗卫生体制)的目的所在。医院、科室管理者应认识到护理差错不可能完全避免,将积极的安全文化理念长期深入推广下去[13],护理人员才能开诚布公地讨论差错,在工作中感到安全。
综上所述,提高肿瘤科护士的安全态度应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策略。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的安全态度有待提高,工龄、学历、是否接受安全文化培训是其安全文化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建议管理者重视肿瘤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及对低年资护士的支持力度,加强肿瘤科护士的有效沟通及进修学习,深入探索肿瘤科安全文化建设,完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同时,未来应着重研究如何制定改善和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态度的措施,加强此方面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