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晴
所谓“露锋”,即发笔时锋芒外露,这种发笔在小楷书写中运用得最多。其法兼有侧锋,蘸墨掭笔时,使笔锋微微上翘,握管执笔时,使笔管微向右后倾斜,手腕挺起,随后尖锋入纸,顺势落笔。由于发笔时尖锋侧入,锋芒外耀,所以能给人以精神抖擞、清劲秀拔的艺术感受;又由于其发笔时顺势落笔,可使点画间的笔势更加流畅。正如董其昌《容台别集》中说:“虞永兴尝自谓于道字有悟,盖于发笔处,出锋如抽刀断水,正与颜太师锥画沙、屋漏痕同趣。”这种发笔方法,一般用于短画较多,而主画不宜过露,过露则意不持重。
唐人写经
《清静经》(局部)元.赵孟
运用这种笔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锋芒外露时,切忌虚尖浮怯,二是发笔时虽偏锋侧入,但收笔时必须将锋收归画中。如一偏到底,则佻达浮薄之弊立见,此不可不慎。朱和羹《临池心解》在形容这种收笔法时说:“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殊非石刻所能传。”试观唐人写经(如图),发笔处虽锋芒外露,但收笔时极圆融饱满,显得精气结撰、饱满有力,这是书写小楷时必须要注意的关键之处。露锋的发笔,比起方笔来又更便捷了一步,因此常为历代书家所喜用,如赵孟的小楷以露锋居多,相传他能日书万字,作小楷下笔神速如风雨。明代的文征明,亦善此法,他的小楷清劲秀美,亦时兼侧锋。
总之,发笔是用笔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关键又在于调锋。不论何种发笔,都贵用逆,或虚逆,或实逆,逆入的动作要轻快,逆入的轨迹要承上笔势。发笔时,动作要干净明利,既不可犹豫不决、笔机凝滞,又不可忽遽剽急、怯弱浮露。
以上三种发笔法,在书写小楷时可以穿插运用,时方时圆,时藏时露,方能极尽变化之美。但书写时当以一种笔调为主,方能保持整幅作品风格的一致性。
跋《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 南宋.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