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1-07 07:28李秀梅
医药前沿 2019年27期
关键词:胃管排气康复

李秀梅

(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 昆明 650118)

快速康复外科(FTS)的概念最早由丹麦Henrik Kehlet 医生提出,以达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疼痛及不适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降低住院费用等快速康复的目的[1-2]。我科自2018年6月以来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8年6-12月的1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病理诊断明确;(2)术前无营养不良及严重器官器质性病需联合脏器切除;(3)术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4)术前无肠梗阻和肠穿孔。(5)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3.2岁;实验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3~79 岁,平均年龄55.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型、肿瘤部位、手术方式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1)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前3d指导患者以流质食物为主,术前1天禁食、12h禁饮;术前晚给清洁灌肠;术晨常规留置胃管。(2)术后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排气后拔除胃管,给予流质,渐过逐渡到半流质、普食。(3)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自愿活动,2~3天下床活动。(4)无法忍痛时给予止痛针。

1.2.2 实验组予以快速康复护理。主要内容为:(1)成立研究小组,实行责任制管理。(2)手术日期确定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为期约30分钟的健康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说明围手术期各项相关操作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并演示如何有效雾化吸入、咳嗽咳痰、床上翻身、拍背、演示环泵运动等,直至病人完全掌握。(3)术前1d进食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空肠道,术前6h禁饮。术前不常规留置胃管。(4)术后随时用湿棉签湿润口腔,增加患者舒适度。术后12h后可进饮,24h后可进流质饮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以少量、多次、合理为饮食原则,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5)术后当天协助床上翻身和活动,病情稳定即给舒适体位。后术第1天自行翻身及床边活动,第2~3天指导病人多下床活动,第4天恢复正常活动。对于活动能力不佳的患者为患者进行腿部按摩,给予气压治疗,促进恢复。(6)术后2天使用镇痛泵止痛,向病人及家属讲述镇痛泵的使用目的及注意事项。(7)告知患者及家属管道留置的目的、重要性及防脱管、堵管等相关注意事项。做好二次固定,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实验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3.讨论

作为一项新型的护理模式,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已在临床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快速康复中的早期活动,旨在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和分泌功能的迅速康复,以利于手术伤口的愈合[3],预防肠粘连、肠梗阻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董春梅[4]认为,不放置胃管、术后早期进食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与前述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实施快康护理,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胃肠蠕动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排便及进食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5]。

猜你喜欢
胃管排气康复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胃管末端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