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中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 德阳 618100)
临床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存在程度不同的高凝状态、血浆低蛋白血症以及蛋白尿症状[1],病情进展后易对患者肾小球基底膜造成严重损害。为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疾病症状,现阶段常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疗法对其作有效治疗,可在延缓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进程、改善患者肾血流量及肾脏微循环的效用下提升其疗效水平[2]。本文为分析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疗法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选取2014年9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总计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8例)。观察组中,女23例,男35例;年龄33~65岁,平均为(51.62±4.09)岁;病程1~6年,平均为(3.85±0.37)年;体重43~87kg,平均为(61.48±4.65)kg;文化程度:3例小学及以下、17例初中文化、25例高中及中专者、13例大专及本科者。对照组中,女24例,男34例;年龄31~66岁,平均为(51.83±4.05)岁;病程2~6年,平均为(3.94±0.32)年;体重42~85kg,平均为(61.64±4.62)kg;文化程度:4例小学及以下者、17例初中文化者、25例高中及中专者、12例大专及本科者。比较上述一般资料,P>0.05:差异不明显。纳入标准:⑴精神正常、神智清楚,均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况。⑵116例研究对象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或狼疮性肾炎者。⑵肝功能异常者。
1.2.1 对照组 基础治疗,方法:予以患者环磷酰胺静滴、口服泼尼松、降血脂、利尿消肿、优质蛋白饮食等常见对症治疗。
1.2.2 观察组 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将20微克前列地尔注射液溶于100毫升葡萄糖注射液(5%)再行静脉滴注治疗,同时予以患者口服80毫克缬沙坦胶囊药物,以上药物每日用药均为一次,疗程四周。前列地尔注射液批准文号为H20084565,生产厂家为哈药集团生物工程公司;缬沙坦胶囊批准文号为H20040217,生产厂家为北京诺华制药公司。
观察评测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指标数据。应用凝固法对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应用毛细管黏度计法对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进行检测;应用酶法对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进行检测;应用领苯三酚红比色测定法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进行检测;应用溴甲酚绿法对血浆白蛋白进行检测。
SPSS21.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上,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指标用()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流变指标情况比较()
表1 两组血液流变指标情况比较()
低切全血粘度(mPa·s)观察组 治疗前 4.62±0.47 1.86±0.24 5.17±0.79 12.81±1.65(n=58) 治疗后 3.03±0.29 1.17±0.11 3.53±0.51 8.52±1.29对照组 治疗前 4.59±0.51 1.83±0.25 5.22±0.81 12.87±1.62(n=58) 治疗后 4.49±0.42 1.71±0.18 47.87±0.84 12.35±1.52组别 纤维蛋白原(g/L)血粘稠度(mPa·s)高切全血粘度(mPa·s)
治疗前两组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指标变化情况比较(,mmol/L)
表2 两组血脂指标变化情况比较(,mmol/L)
组别 n 三酰甘油 血清总胆固醇观察组 58 治疗前 2.71±0.58 7.75±1.06治疗后 1.52±0.37 4.48±0.72对照组 58 治疗前 2.75±0.61 7.79±1.04治疗后 2.23±0.42 5.72±0.87
治疗前两组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白蛋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蛋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蛋白指标比较()
血浆白蛋白(g/L)观察组 治疗前 19.34±3.31 7.76±1.25 19.52±3.86(n=58) 治疗后 8.68±0.84 2.32±0.31 32.51±3.16对照组 治疗前 19.41±3.35 7.79±1.26 19.58±3.84(n=58) 治疗后 13.47±2.87 4.57±0.86 24.48±4.08组别 β2-微球蛋白(mg/L)24小时尿蛋白(g/24h)
血液流变学紊乱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症状之一,临床表现多为微循环异常、血液循环异常、血液黏度增高等[3]。由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存在凝血活性亢进、继发性肝脏合成蛋白增多、大量蛋白尿等问题,易致使患者体内血液浓缩或血液黏稠度上升,病情严重时患者亦有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罹患风险,影响患者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以往常采用环磷酰胺静滴、口服泼尼松等基础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治,虽可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疾病进展,但无法针对其血液流变学紊乱状况进行改善,效果稍有欠缺。故随着医学技术进步与医疗理念更新,现阶段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药物作相应治疗更为广泛,前者是一种具有抗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改善肾脏微循环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可减轻患者钙超载,降低患者氧自由基产生,抑制患者炎症细胞浸润,缓解患者肾脏损伤程度,并可调整患者血液高黏、高凝状态,减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后者是一种具有抑制患者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减少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阻力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4],可选择性对患者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作有效扩张,并能中止或缓解患者肾间质、肾小球纤维化趋势。以上两组药物联合使用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紊乱问题,减低患者血脂水平与尿蛋白含量,效果显著。如文中结果所示,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白蛋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经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况较以往有所改善,同时其预后效果得到提升。此外,在帅家忠学者[5]一文中,将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前者采用环磷酰胺静脉滴注及泼尼松口服疗法,后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疗法,诊治后治疗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以上结果比较亦能证明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单纯基础疗法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示,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药物,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液流变学,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与预后质量,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