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晶岩,甘 娜,黄 静,吕洪丽,徐淑华,董福华,朱雪梅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类疾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均较高,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在早期往往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而导致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到了晚期,给治疗增加了难度[1]。本文研究与分析应用CT增强扫描技术与MR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原发性肝癌疾病的患者66例,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对所有患者均采取CT增强扫描技术与MRI检查,且进行手术治疗。在这6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2例,有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29~55岁,平均年龄为(42.13±13.88)岁,有54例患者表现出肝部疼痛症状,有48例患者表现出恶心呕吐症状,有35例患者表现出上腹饱胀症状,有31例患者表现出乏力纳差症状,有17例患者表现出持续低热症状。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所有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技术检查,本次检查的仪器为Optima540 16排螺旋CT机(美国GE),首先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同时上举双臂,放松腹部,仪器的扫描范围为膈顶到髂嵴。随后对扫描仪的参数进行设置,电压参数设置为120kV,电流参数设置为240mA,扫描层厚参数设置为3mm,矩阵参数设置为512×512。在患者平扫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将泛影葡胺注射液注射至患者的外周肘部位进行静脉注射,注射量为100ml,注射流速为3.0ml/s,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为60s,动脉期延迟扫描时间为25s,平衡期延迟扫描时间为120s。在扫描结束后,图像重建原始数据[2]。
随后对患者进行MRI检查,本次检查的仪器为Signa HD xt 1.5T超导磁共振(美国GE),首先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同时上举双臂,体部相控阵线圈,仪器的扫描范围为膈顶到髂嵴,在对患者进行扫描时,需要注意屏气,矢状位、冠状位以及轴位是扫描序列,随后对仪器的参数进行设置,T1W1(TR 420ms,TE 42ms),T2W1(TR 3000ms,TE 110ms),层厚参数设置为4.0mm,视野(FOV)参数设置为40cm×30cm,在平扫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将泛影葡胺注射液注射至患者的外周肘部位进行静脉注射,注射量为100ml,注射流速为3.0ml/s,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为60s,动脉期延迟扫描时间为25s,平衡期延迟扫描时间为120s。在扫描结束后,图像处理原始数据。
金标准为手术病理结果。对两类检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等指标进行计算。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科学处理。
发现有52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有14例患者为其它肝脏病变。在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的患者有52例,其中有42例患者为高密度强化,有7例患者为等密度强化,有3例患者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密度下降迅速,有7例患者为高密度强化,有36例患者为等密度强化,有9例患者无明显强化。
发现有55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有11例患者为其它肝脏病变。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呈现类圆形,部分呈现分叶状,患者的肿块边界较为清晰,在T1W1上病灶呈现低信号,在T2W2上病灶呈现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现不均匀强化。
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诊断结果见表。
表 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诊断结果(%)
B超、CT以及MRI等均是原发性肝癌疾病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但是临床上关于CT增强扫描技术与MRI的相关研究较少,需要加以研究。目前为止,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该类疾病可以将手术成功率进行提高,可以有效地改善预后效果[3]。CT扫描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扫描速度快、软组织分辨率高、横断面成像,可以准确、定性肝脏病变,增强扫描后可以对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进行进一步明确。MRI检查也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多层次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无放射性,原发性肝癌疾病可以通过肝脏组织与病变组织间信号差异进行诊断[4]。
综上所述,应用CT增强扫描技术与MR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均较高,在选择检查方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经济情况等选择最佳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