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用于脊柱损伤诊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研究

2019-11-07 07:08韩增泰亓恒新高晓翙田宝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锥体扫查容积

韩增泰,亓恒新,高晓翙,田宝刚

(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0200)

脊柱损伤多因交通事故、工业事故、自然灾害所致,骨质疏松也是脊柱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表现为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等,具有病情复杂、多处和复合伤多、多并发症等特点,且合并脊髓伤时往往预后较差,严重者甚至造成残废、危及生命[1]。本次选取我科室100例脊柱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螺旋CT检查,观察其效果,并做如下现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科室(2016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脊柱损伤患者(n=100)展开研究,其中:男(n=56),女(n=44);年龄范围21~68(平均:50.12±5.41)岁;致伤原因:跌伤21例、坠落伤14例、重物砸伤25例、交通事故伤40例;该研究已上报我院伦理会,并获得许可。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善的患者;②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均签署有关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患者;②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及血液内疾病患者;③具有精神、意识障碍,无法与人进行交流的患者;④存在其他重要组织、器官病变的患者。

1.2 方法

进行核磁共振扫查: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西门子1.5T磁共振,MAGNETOM Avanto)实施检查,对扫描线圈的选择依据患者检查位置决定,对颈椎部的扫描应该使用专用线圈;对胸椎和腰椎的扫描应该使用体部线圈。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仰卧位,设置层距为4mm,层厚4mm,矩阵:256×256;FOV:326×512,采用T1W1和T2WI进行成像扫描——结果纳入观察组。

进行CT扫查:叮嘱受检者检测前6~8h禁食,采用螺旋CT扫描仪(SOMATOM sensation 64 CT),患者采用平卧位,扫描脊柱,设置参数:I=300mA、f=130~135kV、层厚3mm、再建矩阵512×512、层厚5mm,摄取骨和软组织窗片——结果纳入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诊断结果,包括:神经根损伤、锥体容积改变、锥旁软组织损伤、骨挫伤、韧带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的神经根损伤和锥体容积改变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对锥旁软组织损伤、骨挫伤及韧带损伤的检测上均多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统计两组诊断结果情况对比[n(%)]

3 讨论

脊柱是人体中的骨骼,其病因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和意外撞击等,直接损伤了脊柱,引发脊神经的相关疾病,同时也会严重损害内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2]。

临床上诊断脊柱常用螺旋CT,但研究发现,CT在锥体容积、神经根损伤方面诊断效果较好,但在骨挫伤、韧带损伤及软组织中的损伤诊断效果则不佳。目前,医疗科技的持续发展下,引进了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使影像技术的发展提高一个层次。在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中,实施核磁共振扫查诊断,对整体诊断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3]。与CT相比,核磁共振主要有以下优势:①扫描范围广,脊柱损伤后患者常因肢体疼痛导致瘫痪,在行动不便时CT检查,会具有一定局限性,切面成像少,诊断结果还会具有影响;核磁共振可在不移动患者的前提下,进行全方位的扫查,且分辨率高。②核磁共振虽扫描时间较长,但对人体的电离辐小;还能根据需求,充分显示任意切面的任意角度,对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各种斜冠状面等体层直接作图。③此外,核磁共振的分辨率较高,尤其对脊柱的软组织、骨折损伤下的分辨率,其诊断的敏感性更高,唯一不足的是空间分辨率略低。本文将同一批患者同时行核磁共振和螺旋CT检查,对比结果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就神经根损伤、锥体容积改变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的锥旁软组织损伤、骨挫伤、前/后纵韧带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上所述,螺旋CT与核磁共振对脊柱外伤的诊断均有较好的效果,而核磁共振在对骨挫伤与韧带损伤的诊断情况更好,值得临床上的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锥体扫查容积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搜集凹面锥体
三维全容积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年龄正常成人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
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容积成像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锥体上滚实验的力学分析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基于微多普勒的空间锥体目标微动分类
巧求容积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