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晨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超声科 江苏 南京 210019)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由下肢深静脉血管内有静脉血液凝结而引起的疾病[1]。此外,静脉壁损伤和静脉血流滞缓均会引发该病。患者会出现淤滞性溃疡、皮炎、肢水肿、色素沉着和继发性静脉曲张等症状,容易伴随肺动脉栓塞、出血等并发症,使得患者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3]。临床上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其的诊断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疗法,让患者注意患肢体位和日常休养,进而有效改善症状[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性改变特异性和敏感性极高,所以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血栓形成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于2017年6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进行研究,所选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为27~85岁,平均年龄为(51.2±4.7)岁,病程为1天~4个月,平均病程为(2.8±0.4)个月,其中换瓣史3例,心衰史5例,外伤手术史29例,产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3例,不明原因者10例。全部对象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然后以X线静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并确诊。全部患者均明确本次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语言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无家族精神病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如下:应用GE LOGIQ s8和PHILIPs EPIQ 5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诊断,控制仪器频率为5~10MHz。受检患者应当取俯卧位或者仰卧位,沿着下肢静脉走向,按照自心脏近端至远端的次序,扫描下肢深静脉,对血流动力学和多个血管截面进行观察。主要是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管内血流动力学、血管壁内壁光滑程度、血管壁内径大小和血管充盈情况进行观察。在血流改变以及血管充盈的检查中,可以应用探头加压肌肉等方式进行加压扫描,并对比确定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
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方法,首先研究对象均进行碘过敏实验,未出现碘过敏患者可以入造影室,头高和足底保持15度角度差,取仰卧位,应用X线胃肠透视机GE-500mA进行X线下肢深静脉造影。体位取正后,对足背静脉进行穿刺,应用碘浓度为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的的泛影葡胺,76%泛影葡胺(含碘)以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00ml/次,另加地塞米松5mg。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易发部位和骨盆摄片进行提取,对对应位置血栓形成状况进行观察。
统计所选患者的漏诊率、误诊率、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并对其进行分析。
以静脉血栓发生部位进行分型:中央型,指股静脉发生血栓。周围型,指腘静脉以下部位出现血栓。混合型,指兼具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栓的情况。急性期:病程短于一周。亚急性期:病程处于2周到4周之间。慢性期:病程大于等于4周;
5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n,%)、(±s)表示,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结果表明,诊断的敏感度为80.0%、误诊率为32.0%、漏诊率为20.0%、特异性为66.0%,准确度为76.0%,如表所示。
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n(%)]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一种周围血管性疾病,其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血栓的形成因素众多,其中机体血栓形成倾向、创伤、长时间住院卧床休养和手术等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较多[5]。患者极易伴随肺栓塞等并发症,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下肢肿胀和Homans征等症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临床的诊断,增加了诊断难度[6]。往常临床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主要是通过X线血管造影和临床症状表现为依据,而X线血管造影属于具有创性的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下肢深静脉造影技术也有相应的弊端,比如有不同程度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危险性等,且对于年龄过大的患者,以及创伤比较严重的患者不可以该方法检查。
据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并且有极强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且具有极其的简易性,具有无创性和安全性,能够对患者进行反复检查。由此可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诊断,诊断价值极高,能够在使得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尽快确诊,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