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罗亮亮 刘丹 庞博 彭芳蓉 见习记者 / 王光莉 刘苏劼 邓杰
传承经典,致敬华诞。第三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上,文化名人坐而论道、传播国学文化;出版大咖侃侃而谈、分享书香故事。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采访了参与本届孔学堂国学书博会的部分文化名人及出版大咖,了解他们眼中的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
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梁衡
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是围绕传统国学书籍举办的书博会,这是本次展会的特点和亮点。孔学堂落成以来,我来过多次,看到文化活动、书籍一年比一年丰富,我很高兴。
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在坚持特色的同时,还有很多路要走,很多课题要做,特别是在国学经典如何更好与实际结合方面,有很多课题可以寻找和进行。单纯在故纸堆里打转没有出路,对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继承也要批判。国学如何更好地与时代一同发展,需要学者进行通俗化的工作。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
今天的孔学堂已成为文化殿堂,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是一个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当人们都倾心保护中华文化时,文化遗产才有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不管是博物馆,还是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最重要的责任是让传统文化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
贵州是文化遗产大省,有丰富的文化景观,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护那些文化与自然交融、共同形成的文化景观,保护活态的传统文化,比如民族村落、传统民居、商品贸易习俗、人类迁徙的古道等。
过去的文物保护是保护古代和近代的文物,今天,还要把整个人类传承的链条连接上,要保护当代的文物,既要保护文化遗产,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中师范大学古典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
第三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的举办,令我感受到了贵州对文化的高度重视。
我一直非常喜欢贵州,来了很多次,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凉爽,群众淳朴,有孔学堂助力,将来会成为一个文化之都,吸引更多专家学者过来讲课,这会让很多贵州孩子受益。
提起孩子,我还想强调一点,我特别希望贵州孩子除了学习传统文化,还要重视英语,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因为现在是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中国,我们不仅要自己“了不起”,还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之处,学成归来建设祖国,造福家乡。
诗人、学者余世存
贵州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来这里参加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分享国学文化传承的经验,是幸事,也是缘分。
这里的文化底蕴,让我受益良多。贵州有一个思想上标杆式的大人物王阳明,为了更深入了解阳明心学,我曾到修文走访王阳明遗迹,为之后创作相关作品带来不少灵感。
阳明心学是我在贵州获取到的强大的原创动力,让我有幸创作出一篇自我满意度较高的关于王阳明的文章。而在此次的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上,我以“为国学传承发展注入更多的原创动力”为主题分享我的个人经验,可以说是一种缘分。
原文化部“文商中国”项目国学主讲师、北京崇贤馆创始人李克
如何让国学经典贴近百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努力,孔学堂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最开始,孔学堂让我们看到的仅是自然山水环境;到后来,它逐渐变成了人文环境,蕴含着圣贤思想;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通过图书博览会传播国学经典,这就是国学经典逐渐进入平民生活的体现。
我曾两次来到贵州参与阳明学研究的论坛与活动,发现贵州的文化积淀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厚。不仅如此,贵州还在另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上付出努力——探索如何向现代人提供国学经典的价值与服务,并付诸实践。
为了能够把国学经典和贵州传统文化连接得更加紧密,贵州正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让国学经典贴近百姓,进入大众生活。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傅伟中
首次在贵州参加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可用一句话来概括:见识多彩贵州。
在贵州,所到之处、所遇之人、所谈之事,时时处处都洋溢着发展的自豪感。与早些年相比,贵州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的精神面貌,都有很大变化。
近几年,贵州出版行业发展很快,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的举行,彰显了贵州在国学文化传播上的坚定文化自信,吸引来自全国的出版单位聚焦国学文化,是中国文化之大幸。
国学传承,是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一块璀璨的文化品牌。贵州在推进大发展的过程中能将拥有几千年底蕴的国学文化发扬光大,是香港同行应该合作交流的地方。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彭卫国
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底蕴深厚的平台,我们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支持和利用好这个平台是应尽之责。
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贵阳孔学堂的作为是令人赞叹的,他们出版书籍、杂志,也举办孔学堂国学书博会等各种活动,这值得我们来学习。
本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专门举办了地方文库研讨会,很值得推崇,要做好“双创”工作就要整理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文献整理,我们一方面能够理清地方文化的“家底”,另一方面,我们能找到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