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明
成都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对高质量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东部新区进行了科学部署,科学阐明了“东进”战略怎么看、“局”怎么谋、“路”怎么走的重大问题,完善了新时代治蓉兴蓉的总体谋划和战略布局。温江将着眼大格局、融入大战略,主动在成都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中找位置、强担当,落实“中优”“西控”要求,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做强主导产业核心支撑、持续增强城市发展动能、优化提升宜业宜居品质,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强全省主干贡献温江力量。
准确把握“中优”“西控”内涵,进一步树牢发展理念
坚持以成都市委全会精神统揽温江工作,准确把握“中优”“西控”的内涵联系、实践路径。
深刻把握落实“中优”“西控”战略的现实意义。首先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行动体现。温江要站在成都发展全局的高度,坚持谋一域与谋全局相结合,借全局之势、乘势而上,以一域之创新为全局发展做贡献、强动能。其次是资源要素瓶颈的现实倒逼。温江在新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小、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只有走精明增长、绿色发展之路,集中有限的可为空间和宝贵的土地资源发展高能级产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再次是保持城市竞争优势的价值选择。温江是生态卓越的国际花园城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全国唯一全域专注深耕大健康产业的城市,宜居环境、产业生态、生活品质是温江的核心竞争力,要保持和提升这些优势,必须牢固树立高端、绿色的发展理念,让生态宜居和生活宜居成为温江最鲜明的底色和最持久的竞争力。
深刻把握落实“中优”“西控”战略的策略方法。立足全区“南城北林”空间格局,全域布局产业功能区,南城区域,即成都医学城按照“中优”标准,落实“优功能、优产业、优形态、优空间、优方式”要求,着力打造区域带动、行业领先的主导产业,着力构建配套完善、支撑有力的功能体系,着力聚集扎根温江、创新创业的产业人才,以不断强化城市极核功能,实现精明增长。北林区域,即成都农高园落实“西控”战略,按照“控制开发强度、产业门类、生态红线”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坚持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振兴,坚持功能优先、夯实基础承载,不断厚植绿色生态优势、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深刻把握落实“中优”“西控”战略的内在联系。“中优”“西控”本质上是一个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整体。通过“中优”实现南城区域精明增长、做强城市核心功能区,既为温江高能级产业发展和市民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支撑,又发挥以城带乡辐射作用,为北林区域导入人流、物流、资金流,促进生态价值转化。通过“西控”实现北林区域精明收缩、做优城市生态涵养区,既为温江构建公园城市形态、彰显美丽宜居品质提供生态支撑,又发挥生态本底优势,为南城区域吸引优质企业、优秀人才提供特色竞争力。
纵深推进成都健康产业功能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发展质效
目前,成都健康产业功能区建设已初步成形,温江将持续保持攻坚破难的奋进姿态,聚焦瓶颈问题精准发力、聚焦目标任务重点突破,纵深推进产业功能区成规模、见效益、大突破。
聚焦“三个提升”,纵深推进成都医学城建设。提升项目招引质效,推动产业集群成势。着力招引“6类500强”企业、“4+7”带量采购中标企业、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力争年底前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个、30亿元以上项目3个)。提升项目转化效能,形成强大建设气场。全面梳理制约项目推进的“卡脖子”环节,抓实项目用地拆迁、项目告知承诺和企业“五同步”贴身服务三个环节,年内启动电子科大等15个项目建设,促进药明新药等21个项目快投快建,厚生天佐等7个项目竣工投运。提升基础承载能力,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加快推进温天大道等70个基础配套项目建设,超前谋划红桥TOD,推动光华、大学城国际化社区建设,加快文体中心、金强国际赛事中心、光华CBD等重大项目,加快19所公立学校(幼儿园)建设。
聚焦“三个突破”,纵深推进成都农高园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在产业集聚上实现突破。坚持全域景区化、景观化理念,沿绿道环线划定重点发展区,着力构建“一环一核六组团”的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深化产业研究,在融合发展上实现突破。加强与川农大等涉农高校院所的合作,深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合力打造农业科技城,加快20万平米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积极推动“农业+旅养+医养”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温泉疗养、医学美容、中医养生等业态,提升农旅农养核心竞争力。强化功能配套,在承载能力上实现突破。加强北林区域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统筹,以项目集中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为重点,加快道路交通、给排水工程、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园区基础承载能力。
持續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化发展保障
以创新改革的办法实现要素高效精准供给,以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善作善为的标准锻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攻坚破难的优秀干部队伍,为成都健康产业功能区建设的纵深推进提供坚强保障。
着力强化要素供给。系统梳理好产业功能区建设资金需求,通过开源节流用好财政资金、争取政策支持、探索创新投融资建设模式,不断强化资金要素供给;围绕“地怎么用好”,抓好国土空间规划高水平编制,推动存量资源高效率利用,积极创新用地方式,强化土地要素供给;着眼于人才的“引和用”两个关键环节,着力招引紧缺人才、全面落实人才政策、深度挖掘人才潜力,不断强化人才要素供给。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深入实施国际化营商环境“1+10”行动方案,抓紧制定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推进审批便利化和服务智能化,实现“一窗”受理事项80%以上和审批服务网上可办率100%;以自贸协同改革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改革试点,积极申报生物医药进境商品指定口岸,增强温江吸附医药健康产业优质资源的竞争力;坚持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组织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在促进公平竞争上更有成效。
着力强化干部队伍保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突出抓好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干部的优选、善用、严管等各项机制,促进干部实心干事、科学作为,为产业功能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干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