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表嫂申纪兰

2019-11-06 12:34张君
民主与法制 2019年38期
关键词:西沟村申纪兰表嫂

本社记者 张君

在举国同庆、共祝新中国成立70年华诞之际,我的表嫂申纪兰荣获了“共和国勋章”,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第一个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授勋。这应该是申纪兰继去年12月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后,一生获得的最高荣誉!我为能有这样一位表嫂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这枚沉甸甸的“共和国勋章”,是申纪兰用70余年奋斗和坚守、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来自她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守,来自她对共产党员初心的不改,来自她对改变农村面貌使命的牢记,来自她把“根”深深扎进西沟这片曾经贫瘠如今富裕起来的沃土……

10月1日上午,当我在电视直播上再次看到表嫂申纪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观看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时,不由得回忆起了近20年来与其交往的点点滴滴……

道是无情却有情

我参加工作后,经常听家里的长辈说,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有位亲戚叫申纪兰,是全国著名劳模、全国人大代表,非常有名气,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她,走走亲戚。因上世纪80年代交通不便,加上西沟村又地处太行山的深山区,根本不通公路,所以难以成行。

1990年3月,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申纪兰因患重感冒住进了医院,我的一位学医的家人被叫到北京照顾表嫂。其间,中宣部、全国妇联和《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有关部门领导前往医院探望,得知表嫂与这些部门领导挺熟、关系很好。

当时我在国务院某直属部门主办的行业报纸驻地方记者站当记者,于是便产生了调到中央主流媒体工作的想法。在征得家人同意后,于1990年冬季的一天乘火车来到长治。下车后,本以为在长治市城建局担任局长的表哥张海亮肯定会开车来接站,却不承想表哥骑着一辆当时时兴的28大梁加重自行车来接站。我不解地问表哥:“你堂堂一大局长,出门连车都没有?”表哥解释说:“不是没有车,而是你纪兰嫂子定的规矩,出门办私事一律不准用公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四位山西女代表,从左到右分别为胡文秀(刘胡兰的母亲)、郭兰英、李辉和申纪兰。 作者供图

说起用车,表嫂申纪兰“换车”的故事更要说一说。1973年,申纪兰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毫无思想准备的她,总觉得这个“官位”不适合她,不愿去。她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机关工作的经验,让自己当省妇联主任不如让别人当更合适。”她如实地向组织上反映了自己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服从组织决定。她上任后却不要级别,不要工资,不转户口,不要专车,还在西沟村参加劳动。不久,在她的再三要求下,最终还是辞去了这个正厅级职务。

1983年,组织上把申纪兰列入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候选人,她还是一再申明自己不合适,对组织说:“我识字不多,当好代表就行了。”最后她当选了,并且一直连任。市里要给她转户口、定级别、配专车、配秘书,她又全部推辞了。她说:“我的户口在西沟,级别在农村,能走能动,要那些用处不大。”

一直担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的申纪兰经常外出开会,为村办企业联系业务,上级组织看到她来回坐公共汽车实在是耽误时间并有诸多不便,便未经过她同意配备一辆北京212吉普车。吉普车开到了西沟村,申纪兰坚决不坐。组织上派人来做工作,她只得服从组织安排,但提出将212吉普车更换成能放救护担架的大屁股吉普,组织上满足了她的这一要求。就这样,这辆大屁股吉普就成了西沟村民的“救护车”,谁家有病人需要送到县城医院的都可以用。这辆大屁股吉普在西沟村为村民服务十来年,除非有紧急公务和会议,平时申纪兰很少用,更不必说私事用车了。

这是申纪兰“换车”的一个小插曲,下面接着说我来长治找表嫂申纪兰帮助调工作的事。表哥张海亮用自行车把我驮到长治市“八一”广场附近的家里,等到天黑吃晚饭时,还是不见申纪兰的身影。我便问表哥:“嫂子不回来吃饭吗?”表哥唉叹一声说:“她一直住在西沟,很少回来,即使回长治开会或去太原、北京开会路过长治,也只是拐到家里说几句话就走了。她是把西沟村当家啊!心里根本没有长治这个家,家里有啥急事,我都得跑到六七十公里外的西沟找她商量。”

晚饭后,我将此次来走亲戚的目的说给了表哥张海亮和其儿子张江平,想通过申纪兰与中宣部及中央主流媒体领导的良好人脉关系,调到中央主流媒体工作。当时的张江平刚30多岁,从部队复员后被安排到长治县某乡担任武装部长,一干就是10年。作为晚辈的张江平虽然年长我七八岁,但他还是劝我说:“我在乡下干了10年,想让妈妈找市里的领导说说,把我调到市里,没想到被她直接给拒绝了。所以,你想调到中央媒体工作的事就不要跟我妈说,就是说了她也不会管。”

表哥张海亮也劝我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别说亲戚调工作,就连自己的儿子她都不管,江平在乡下干了10年,求她给市领导说句话调回市里,她不但不说,反而把我们爷儿俩批评教育了一顿。”

满抱希望而来的我,没想到表嫂是这样一个不近“人情”的人,难免有些失望。但我能够理解她的苦衷,她对待儿子和家人“无情”,而对待乡亲们却有情有义,岂不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此,我把想托她调动工作的想法埋在心里,再也没有提起,而是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选调到中央法制媒体,并担任驻省记者站站长。

不劳动咋当劳模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到了2002年7月,我专程驱车来到西沟村看望表嫂申纪兰。这时的交通已方便很多,柏油马路通到了西沟,非常便利。西沟村民说,多亏了申纪兰,马路才修到了家门口。

我一路打听来到申纪兰家,这是一座三间砖土瓦房,显得十分陈旧,但院内屋里却非常整洁,表明申纪兰是一个勤快而又爱干净的人。门开着,表嫂却不在家。经向隔壁邻居打听,申纪兰下地干活儿去了。在村民的带路下,我在山沟内一块玉米地里看到了头戴草帽、手拿锄头,正在给玉米除草的表嫂。申纪兰看到是我在喊她,便从玉米地来到路边。见到梦寐以求想见的偶像,我迫不及待地说:“嫂子,你都70多岁了,天气又这么热,你咋还下地干活儿呢?”申纪兰用毛巾擦擦脸上的汗水对我说:“劳模,劳模!不劳动怎么当劳模?!”

一句随意脱口而出的话,道出了劳动人民的纯粹本色和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高尚情操。四十多年来,她不要厅级干部的工资,原来每月只拿村集体150元补贴,近几年由于物价指数的上涨才拿到300元补贴。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张君在人民大会堂与申纪兰合影。右为时任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 作者供图

许多人对申纪兰放着厅官不做、放着城市不进,一直坚守在西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过着清贫的生活非常不理解,她却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西沟。

到了20世纪90年代,西沟村的条件好了,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但申纪兰多年养成的勤劳俭朴的生活习惯却从未改变。她一直住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农业学大寨”时建起的排房里。有好多次,儿子张江平向母亲提出翻修房子,村委会也觉得她住的房子太落后了,与她商量多次想重新建一处,都被申纪兰借故推托了。直到有一天,朱镕基总理到她家里做客时说了几句话,她才勉强同意拆旧房建新房。

一次,朱镕基总理到山西省视察工作时,专程拐到西沟,并且来到申纪兰家里看望她。当朱镕基走进申纪兰的家,看到她居住的旧房子里仅有一张旧桌子、一个旧式小柜子、两条木板凳,一张老式木床占了半个屋子,床上铺的床单方方正正补了好几块补丁,没有一件现代化的新式家具和高档电器时,眼睛湿润了。朱镕基动情地说:“你这位老劳模的家实在太简陋了,屋内装饰既少又旧,甚至还不如普通农家,日子过得清贫、太苦了!”申纪兰赶忙向总理解释说:“我的生活水平不代表西沟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他们过得都比我富裕。”

朱镕基仔细望着迎面墙上挂满了申纪兰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李鹏、邓颖超、李先念、杨尚昆、彭真、万里、乔石、李瑞环等中央领导人的合影,沉思片刻对申纪兰说:“虽然你的生活过得非常清贫,但是你精神生活绝大多数人都比不了。”随后他拉着申纪兰的手说:“你的这些荣誉都是你用勤劳的双手换来的。来,我也沾沾你的光,在你家里与墙上的伟人合个影。”

>>张君采访申纪兰 作者供图

朱镕基走后,儿子张江平见时机成熟,再次向母亲提起建新房之事,但申纪兰还是推托。直到2006年夏季,申纪兰居住的房子被雨水淋坏,才不得不重建新房。建房需要资金,申纪兰却两手空空,她把自己获得的全国“保护母亲河”奖的两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村里的打井工程,这可是她有生以来最多的一次性收入。最后,还是三个儿女凑钱帮她建了三间新房。

对于金钱,申纪兰的看法是:金钱就像水一样,缺了它,会渴死;贪图它,会淹死。用来为集体、为乡亲办事,金钱如命根一般;放在自己手中,则为过眼云烟。所以,乡亲们找她借钱,只要有,她便会慷慨解囊。能还她,就收下;还不起,她也从不要。邻居张根则大爷无儿无女患病住院,申纪兰不仅贴了住院费,张根则去世后,申纪兰又给他操办了丧事。

今年9月29日上午,当精神矍烁、满面春风的申纪兰走上授勋台、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佩戴勋章时,那矫健的步伐、挺拔的身姿让人不敢相信她竟是一位年届九十的耄耋老人。

申纪兰之所以有一个好身体,是因为她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地劳动,是劳动锻造了她一双粗壮有力的大手,是劳动练就了她一双坚如磐石的脚板,是劳动铸就了她牢不可破的信念,是劳动净化了她晶莹剔透的心灵……

近20年来,或来串亲戚、或来采访、或来开会,我先后到西沟村5次,从申纪兰70岁到90岁,她的身体一直很硬朗。记得那年春节,我到西沟后先给表嫂申纪兰拜了年,然后申纪兰领着我到二表哥家拜年。去二表哥家要经过一段下坡石头台阶,由于冬天冰冻三尺,石头台阶非常光滑,在下台阶时,我下意识地来搀扶申纪兰,担心她滑倒,但被她拒绝,她说:“我走习惯了,滑不倒,不用扶。”此后,申纪兰80岁左右时,陪我再走石头台阶时,依然不让我搀扶,坚持自己走。如今,申纪兰已是90岁高龄,她陪我再走石头台阶时,仍然坚持自己走,还是不用搀扶。

表嫂申纪兰“不劳动怎么当劳模”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时刻激励着我干好自己的工作。

一盒酸奶寄深情

2004年3月,我供职的《民主与法制》社选派我参加全国“两会”,有机会在“两会”上接触到表嫂申纪兰。一日下午休会后,我来到山西代表团驻地的山西大厦看望表嫂。当申纪兰看到我胸前挂着“两会”记者证胸牌时,显得非常高兴和激动,连忙说:“全国几十万名记者,能被选派来参加‘两会’的记者可不简单嘞,不仅政治上过硬,还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并且还能吃苦耐劳,说明你老弟在《民主与法制》社干得不错。”随后,她又拿起手机给我的长辈打电话,互致问候后,又将我夸赞一番,说我之所以成长为一名中央法制媒体的优秀记者,是因为党培养的好,是父母教育的好!

在与表嫂申纪兰愉快交谈时,不知不觉到了吃晚饭的时候,申纪兰执意要在驻地的山西大厦请我吃饭,她还叫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大姐陪同就餐。因我们都不喝酒,晚餐很快就结束了。当我们准备离开餐厅时,表嫂从餐桌上拿起一盒酸奶,塞进我的口袋说:“你夜里还要加班写稿,非常辛苦,喝点酸奶补补身子。”听到表嫂这句暖心的话语,我不禁心里一热,腹中虽有千言万语,可此时感动得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只是感觉鼻子酸楚,两眼湿润。两位全国著名女劳模一左一右陪我吃饭,是何等幸福!

的确,每年参加全国“两会”的记者非常辛苦,白天除了参加大会外,还要参加分组讨论、新闻发布会,午间和晚上休息时间还要到代表、委员的驻地单独采访代表或委员,而不同的省区市代表团和委员界别驻地又不在一处,分散在偌大北京城,来回奔波往往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的车程,直到深夜才能回到驻地。虽然已是夜深人静,但这时还不敢休息,而是挑灯夜战,或撰写稿件、或整理采访录音和笔记。感觉苦点累点不算啥,能得到组织上的信任,选派自己参加“两会”的宣传报道,再苦再累我都心甘。由于能够圆满完成“两会”宣传报道任务,我连续4次被选派参加全国“两会”,每次在“两会”上见到表嫂申纪兰时,她总是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并问候我的家人。

更让我感动的是,作为表嫂的申纪兰能够理解我、支持我、关心我,堪称“老嫂比母”。

2003年元旦,我受《民主与法制》社的指派,采访刚刚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这是她连续十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被江泽民同志称赞为“凤毛麟角”。1月2日这天,我带着助理林呈军来到申纪兰家,因为是亲戚关系,我与申纪兰一会儿谈工作,一会儿拉家常,气氛非常随和。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中午,表嫂便亲手和面,给我们擀面条。因是数九寒冬,申纪兰家里没有青菜,从来不吃肉的表嫂家里更没有肉,只有土豆。申纪兰说:“表弟好不容易来一趟,没有肉咋行?”于是便到邻居家借了几两猪肉,做了土豆猪肉卤。

吃着热乎乎、香喷喷的面条,我的心里暖洋洋的。我常想:不吃肉的表嫂,为了我竟然跑到邻居家借肉给我吃,这种情谊我一辈子也还不完……

2013年1月30日,申纪兰在山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有网友发帖称“申纪兰的丈夫、儿子都是局长,女儿在部队是大校”,意思是他们靠申纪兰的影响当的官。我看到后非常生气,不禁要问:“你对申纪兰了解多少?”

表嫂申纪兰在1947年嫁到西沟时,表哥张海亮在解放军队伍里已经是一名军官了。1944年参加八路军的张海亮,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20世纪60年代调任长治市人民武装部部长,20世纪70年代转业到长治市城建局担任局长直到离休,十几年前因癌症去世。

申纪兰虽然在西沟接生过100多个孩子,可长期在条件艰苦的山区从事超强度劳动,致使申纪兰一直没有怀上自己的孩子。

“这70年,我只顾在西沟摸爬滚打了,没有做好媳妇,当媳妇也没给张家生养过孩子。我的三个孩子,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抱养的。”说到这里,表嫂有些内疚:“你表哥是个好人,孩子的事他都操心,都是他管着。他对孩子做到了一个好父亲,而我没有做到一个好母亲。”

一心扑到工作上的申纪兰不但在生活上没能尽到一位母亲的责任,而且从未利用自己的影响为孩子们谋取一官半职。

大女儿张李珍、儿子张江平中学毕业后,先后应征入伍。张李珍在部队考取了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野战部队医院当医生,直到年龄偏大不宜在野战部队医院工作时,才被部队调任到邯郸解放军285医院妇产科担任主任,职称为主任医师,技术衔为副军级,是我军著名的妇产科专家,现已退休。

儿子张江平从部队转业后,被安排到长治县乡镇工作,从乡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武装部长,到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一直在乡镇干了20多年;直到2002年,44岁时才平调到长治市郊区广电局任局长。郊区撤销时,张江平被组织上安排到长治日报社担任纪检组长。2011年,张江平被调到长治市粮食局担任党委书记,现已退休。

申纪兰的小女儿则在长治市城建系统事业单位工作,没有担任领导职务。

“申纪兰的三个孩子都是靠自己的奋斗,获得组织上的信任得以提拔重用的。她从来没有为了孩子及亲戚的工作问题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山西省一位领导曾这样评价申纪兰,“文化不高水平高,职务不大贡献大。”

申纪兰却说:“我文化不高不办坏事,素质不高不办违纪的事。”

她像一棵劲松,坚韧挺拔,用坚强与朴实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传奇。十几年来,我先后采写了《被江泽民主席赞为凤毛麟角的人大代表申纪兰》《本色申纪兰》《人大代表中的常青树》《当代表就要替老百姓说话办事》等长篇通讯,记录了申纪兰70年来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她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作出积极贡献……这4篇文章都刊发在《民主与法制》杂志上。当然,采访任务的完成,离不开表嫂的支持,由于是亲戚关系,表嫂还提供了独家素材,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每次在采访结束时,表嫂还不忘向《民主与法制》社领导和编辑、记者问好!

10月1日晚上9时30分,天安门广场盛大的群众联欢活动就要结束了,坐在天安门城楼上与习近平等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一起观看群众联欢活动的表嫂申纪兰,在烟花散尽、歌声渐远之后,洗尽铅华,就要踏上返回山西、返回平顺、返回西沟之路。她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和国勋章授勋仪式上和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带回山西、带回平顺、带回西沟,继续带领群众在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而今迈步从头越”!

八百里太行,巍峨雄奇,一代英模的“传奇”仍在续写。

猜你喜欢
西沟村申纪兰表嫂
“素心如兰、忠诚本色”的人民代表申纪兰
申纪兰:妇女模范 人民代表
纪兰精神的基层实践与时代价值分析
“男女同工同酬”的倡导者
——申纪兰
申纪兰特殊的 临终遗愿
西沟村精准扶贫建设规划方案
平顺县西沟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表哥和表嫂
粗糙的爱
基于TRM 分析模式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平顺县西沟村为例